
加强师生对话提高音乐欣赏水平.docx
3页加强师生对话,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加强师生对话,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师生对话是学习和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提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是实现‘学生与作品对话’的纽带”,教师要以言语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师生的心理世界开放为特征,以沟通合作为方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音乐欣赏活动变得有生机活力那么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激发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桥梁 如果把音高、节奏、旋律、曲式、体裁等音乐要素作为音乐外在的表现载体的话,那么情感则是音乐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在展开音乐欣赏之前,教师首先要与作曲家产生共鸣,深入解读作曲家的所思所想,从而把握作品,创设好与学生的对话以欣赏《苗岭的早晨》教学片段为例: 师: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同学们,我国有56个民族,今天这节课老师将要带领大家走进历史悠久的苗族播放相关苗族的地方风情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匆匆逛了一下苗族,它给你什么印象? 生:那里的风光秀丽,她们的服装很漂亮 …… 师:这里不但山美水美,曲更美。
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仿佛听见鸟儿在林中歌唱 师:这么清脆的鸟叫声会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生:清晨 师: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听着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那里秀丽的江水,晨曦中,鸟儿在林中歌唱 生2:听着乐曲心情很愉快我仿佛看见晨雾中苗家姑娘一边愉快地劳动,一边唱起山歌 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领略苗家的风土人情,而后进行有效的师生对话,将作曲家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一点一滴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逐渐变得丰富 二、学会等待,催生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表达 在音乐欣赏过程还需要教师耐心地等待在欣赏音乐前,教师应当给学生和音乐对话留有充足时间,从而生发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为丰富的审美表达提供前提条件 以欣赏《春之歌》为例:教师播放《春之歌》,并配上春景视频,形象的画面和柔美的音乐使学生陶醉在春天的意境中音乐结束后,教师开始提问:“这首《春之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此时,学生还没从春天的意境中晃过神来,一脸茫然教师及时调整策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要求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舞动第一部分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能用语言来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春景吗?” 生1: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舞动着细细的长发,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悄悄地探出头来。
生2: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鸟语花香 教师继续播放音乐,然后提出要求:“请你们再次听这首音乐,感受在音乐中是否有着春的气息?”音乐响起,有的学生用手指比划着旋律线,有的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乐曲结束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音乐很柔和又带了点活泼,我仿佛感受到暖暖的春光照到我的身上,欢乐的鸟儿在树枝歌唱 生2:音乐情绪轻快,我仿佛看到柔和的春风轻轻吹动着柳条,山间潺潺的流水欢快地流淌 …… 从这个案列可以看出,教师的等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主的欣赏氛围,同时很好地链接起学生前期的感性经验,从而引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感性交流,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大发挥 三、注重提升,引导学生梳理审美经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最本质区别在于诉诸人的视觉,利用音高、节奏、旋律、曲式、体裁等音乐要素所构成的形式和所传达的内容来体现其特殊的美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对话,适时渗透一些艺术术语,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以欣赏《龟兔赛跑》片段为例: 师:音乐中先出现的是哪种动物?后出现的又是哪种? 生:先是小白兔,后是大象。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因为音乐刚开始的音乐听起来声音比较细,而且很轻巧,很活泼而后来音乐变得笨重、低沉 师:是的音乐中就是采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事物,用音色优美华丽的单簧管表现俏皮活泼的小兔子,用音色浑厚朴实的大管表现勤奋憨厚的乌龟 师:请听接下来的音乐思考:谁赢了这场比赛呢? 生:乌龟 师:你怎么听出来的? 生:因为单簧管后来速度变慢,声音也变小了,而大管的声音并没有慢下来 师:对极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这些都是音乐的要素,它们使音乐的场景和情感发生了丰富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艺术术语就逐渐丰富起来,而且能在音乐欣赏中灵活地运用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