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建设调研报告二.docx
12页基层建设调研报告二 我镇地处沿海,紧靠黄金海岸旅游区,下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党员总数1314人,其中农民党员1016人,全镇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有海岸线7.5公里,经济以农业、渔业、私营企业为主,上年人均纯收入3339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镇党委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也总结了一些不足下面,就我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不断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主角作用 首先,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增强干部的党性原则和宗旨意识,镇党委十分注重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在每周五下午的固定学习时间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使机关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掌握的精神注入到具体的农村工作实际中去,以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式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 其次,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镇党委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注重发挥党委抓党建工作的整体功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领导小组,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形成党委重视、书记带头、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制度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村1—3个,并在每个村都安排了包村干部与下派干部,明确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人,增强镇干部的责任感,以利于工作开展二是建立了包村干部例会制度每星期各包村干部与下派干部都向主管副职汇报本村工作情况,每个月,包片领导向党委汇报自己所包各村的工作情况,每当遇到棘手问题时,党委发挥集体作用,共同解决三是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农村一线,详细掌握第一手材料,下派干部将办公桌设在村里,每月都保证不少于22天在村,协助和配合村班子开展工作,并利于党委能全面掌握各村工作动态,及时指导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增强了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镇党委班子作了适当调整,补充了两位年轻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同时,镇党委对部分中层干部进行了调换,充实了干部力量,优化了干部结构,提高了干部素质;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常召开党委会,发挥整体效应,每一项工作尤其是重大决策,都由班子成员讨论通过,不搞“一言堂”,群策群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了我镇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三,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开展“述、评、纠、建”活动,明确工作纪律,继续完善政务公开栏和纪检监察园地,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倡导开源节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并对机关干部严格要求,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批评教育,没有因腐败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在招待来客方面,镇党委规定无特殊原因一律在机关食堂用餐,并严格执行用餐制度和用餐标准,大大节约了招待开销,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好评 二、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一)、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 按照县委《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镇从3月中旬开始,对我镇的两委班子进行了换届首先,我镇召开党政班子会议,认真学习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XX县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并按要求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全体副科级干部为成员的换届领导小组,并结合我镇实际,每名副科级干部包三个村,每4名镇干部组成一个包村小组负责一个村的具体选举工作,切实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我镇利用两天的时间专门以《村委会组织法》为重点,结合村委会第五届选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所有参加换届选举工作的镇干部,进行了专门培训,并给每个包村小组发放了《选举工作指南》,组织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自学,熟悉有关选举的法律法规,掌握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镇包村干部在各村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让群众明白选举程序,了解本村选举工作已进行到哪个环节,掌握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以便更好的积极参与到本次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中来。
我镇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根据村情,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分别成立了5—9人的村民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推举,这样的村有15个;另一种是村民直接推举,以户为单位,推举5—9名选举委员会成员,这们的村有9个村,焦庄、段庄、金庄、栅子里、茂道庄、小蒲河、沟湾、张庄、周庄村选举委员会在镇包村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了换届选举工作,首先进行选民登记并张榜公布,然后进行直选候选人,最后进行正式选举在投票工作中,我镇采取主会场投票形式选举的村有10个,茂道庄、沟湾、小蒲河、张庄、栅子里、段营、邱营、金庄、焦庄、段营,分别在村小学校及村委会院内进行的,每5名镇干部看护1个票箱,村工作人员仅在门口招呼选民,确认选民身份,维持选举程序,确保了选举公正,而在其他以流动票箱形式进行选举的14个村中,每个票箱分别以3个镇干部与2个村工作人员为一组,村工作人员仅将镇班干部带到每个选民门口,由镇干部入户,负责解释填票说明以及帮助不会写字的选民填写选票,严格控制村工作人员预先窜户的情况发生,有效的防止了村工作人员拉票现象,确保选举工作公平、公正在村委会换届工作中,我镇工作抓得细,宣传发动的好,全镇参与选举的干部严格按照组织法办事,公平、公正、不循私、不舞弊,保证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正常进行,没有因程序不合法而发生一起破坏选举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26个党支部已经全部换届完毕,共产生支部成员85名(包括下派干部),新当选的支部书记9名,连选连任的支部书记17名,新当选的支部委员28名,连选连任的支部委员31名,26个村委会现已有24个完成换届,只有周庄村和薛营村两个村未完成换届,周庄村在另行选举中由于选票发放有误,已经宣布选举无效、准备重新选举薛营村正在选民榜张贴公布期间,在完成换届的24个村中,共产生村委会成员71人,其中连选连任的村委会主任8名,卜营、段营、裴家堡、段庄、王庄、焦庄、小李庄、金庄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16名,连选连任的村委会委员40名,新当选的村委会委员7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40岁以下村干部23人,占33.3%,40—55岁的337人,占50.7%,55岁以上11人,占15.9%,知识结构得到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0人,占42.3%,初中文化人40,占56.3%,初中以下文化1人,占1.4%,从政治面貌上看,党员35人,占49.3%,群众36人,占50.7%,通过全民选举各村都产生了新一届的村民代表,理财小组等,健全了“四项民主”建设体系 (二)两委换届出现的新气象和不足之处 在两委换届完成的村开展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 令人振奋的新气象: 1、健全和完善了“四项民主”体制 实行了民主选举。
按照《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村委会和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大部分村产生了党员群众满意的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成员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实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增加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对于村内的宅基地审批、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农业税、承包费的完成情况等12项公开实行民主监督,达到了村务公开“五规范一满意”,给群众了一个明白,还干部了一个清白 2、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在此次村两委换届中新产生了支部书记9名,村主任16名,由于新当选的这些干部,他们当选之前都怀着一个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信念,所以他们大多数上任伊始能够积极认真的开展各项本务工作,虚心向老成员学习,在我镇当前的农业税征收和生态家园工程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部分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有的出现了两委班子工作不协调的矛盾,争权夺利,工作不配合; 2、动机不纯,不是存心开展村务工作,而为了报复人查帐; 3、不会开展村务工作,不虚心,自以为是, 盲目许愿,不虚心请教;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干部素质 为了提高村两委干部的业务素质,我镇于6月中旬召开了村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安排部署了我镇总体的目标远景规划——三区富民、四业立镇、五点突破,并讲解了如何提高干部素质和从新土地承包法、财务管理、党的纪律和发展党员等多方面进行了培训。
二、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整顿后进党支部 镇党委始终将后进村班子特别是后进村支部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年初,对村党支部进行排队,确定重点转化大李庄村 大李庄位于我镇北部交通便利,全村人口418人,土地817亩,党员17名,全部是正式党员,其中60岁以上7名,35岁以下党员2名,该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多数为传统粮食作物,该村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中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导致村干部工资拖欠达4年之久 镇党委书记张广栋带领党建领导小组成员与村两委座谈,并入户走访了部分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一起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县委常委蒋育红同志和海洋局工作队的同志也先后到村指导工作,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导致该村经济长期落后的原因: 1、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2、土地资源少,没有机动地,造成村集体无经济收入 3、缺乏技术、资金和适应本村发展的项目 针对这种情况,在县包村领导,海洋局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大李庄村党支部组织了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参观了设施大棚的蔬菜、油桃等的种植,参观了貉子、银狐的特种养殖,学习了兄弟单位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的先进技术,为本村的蔬菜、林果种植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养貉子和养狐狸养殖户的饲养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大李庄村蔬菜种植达到了20亩,利用玉米秸杆资源,大力发展养牛、养羊业养牛户有2户,达到6头,养羊37户,达到130只,养貉子的较为普遍有34户目前大李庄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畜禽养殖为主的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加强和改善村级领导,选派镇干部到村任职 2003年3月,根据各村不同的情况,镇党委选派了26名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26名选派干部中有男同志19名,女同志7名,党员22名,群众4名,大专以上学历4名,中专12名,高中8名,初中2名,30岁以下19人,30—40岁的4人,40岁以上3人,有13人到村任副书记,13人任村主任助理,14人兼会计,12人兼现金,26名同志全兼任两委秘书,另有3人任村民会议召集人,全部都已投入到了正常的村务工作中 为了规范到村任职干部的工作行为,确保他们能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地完成任务,镇党委首先召开党委会,认真研究具体实施措施,针对不同村情,逐一分析查找村里的问题,选派有专长的镇干部对号入座其次选派一批党性观念强,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热爱农村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同志,并有针对的对这些同志进行了培训,第三,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
1、由组织部负责对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农经站加强对下派干部财务管理的业务指导 2、下派干部纳入村干部管理体系,工作实行坐班制,每月工作时间不少于22天 3、考核内容包括推行“一制三代”运行情况,村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村集体财务管理情况,村内务种会议记录、档案管理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情况,以及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保持村里社会稳定等 4、考核方式组织部负责下派干部的管理考核,每周听一次汇报,每月对下派干部进行一次调查,每季进行一次初评,年终全面考核,考核内容是下派干部的工作和目标完成情况,以与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座谈的方式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