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二年级写作素材吴冠中(苏欣欣).doc
3页名人 “花坛巨擘”吴冠中人物点击2010 年 6 月 25 日,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京病逝,享年 91 岁吴冠中是 20 世纪中国现代绘画的代表作家,也是 200 年来第一个成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中国人;他的作品总成交额达 17.8 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画家中仅次于齐白石,但他常常一把火烧掉不满意的作品;他晚年言论犀利,针砭时弊;他是集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大成于一身的大师,他的画作、他的风骨、他的真性情,值得我们怀念经典素材昏迷丹青初中毕业,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电机科一年级暑假,他偶遇杭州艺专预科的朱德群,两人一拍即合,结为知己一天,朱德群带吴冠中参加艺专的美展,他被眼前的艺术作品惊呆了,就像婴儿第一次启目看世界,但觉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世界上竟有这么美的艺术,我非投身它不可——吴冠中想这年,他 17 岁,是青春期,也是叛逆期父亲坚决阻拦,告诉他,投身艺术就等于投身贫穷他不听,前面纵然是万丈悬崖,也要不顾一切的往下跳母亲无奈,只好随他于是,吴冠中从工业职业学校退学,义无反顾的考进了杭州艺专素材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吴冠中参观美术展并被眼前的艺术作品迷上的那一刻注定了他这一生与美术的奇缘。
即使前面苦难重重,但只要有兴趣在,一切阻碍都将变得无足轻重适用话题 兴趣、执着、专注、选择“粪筐作家”1970 年,吴冠中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受尽苦难,画画的权利也被剥夺几年后偶尔可以画点画了,却没有画画的材料他买了一块多钱的简易黑板,刷上胶,便在上面画油画;没有画架,就借来房东的粪筐代替久之,吴冠中被大家戏称为“粪筐作家” 在那充满劫难的年头,吴冠中得了严重的肝炎,痔疮也恶化,常常通宵失眠吴冠中感到自己将油尽灯灭,有了自杀的念头 “鹿死于角,獐死于麝,我得死于画乎?”于是他拼命地画,忘我地画匪夷所思的是,这种世界上最为独特的自杀方式不仅没有要他的命,反而让他的肝炎不治而愈了以粪筐为画架,在无尽的苦难中,吴冠中画的高粱、玉米、冬瓜、石榴,或嫣红或金黄,充满了令人心动的自然之光2009年被香港佳士得卖到的 112.775 万元人民币的《石榴》 ,很可能就是他那时候的作品素材分析 都说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吴冠中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在那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能坚守自己的梦想,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实现它,并最终创造了奇迹这不能不说是苦难给他最好的回报适用话题 苦难、勤奋、坚守理想吝啬与慷慨吴冠中从不讲究吃穿,物质生活特别简单。
不了解吴冠中的人往往认为他一毛不拔,向他所画更是不可能的事其实并非如此,过去《美术》杂志有一个摄影师老付经常给吴冠中翻拍作品,吴冠中主动赠与他一张尺幅很大的彩墨精品,画得特别精彩后来老付的爱人生病,经济困难想把画卖了,征求吴冠中的意见,吴冠中很高兴的说:“好,能起作用就好 ”像这样给朋友送画的事常有,但他从来没有为了自己打通关系给别人送过画素材分析: 对自己的生活吝啬,对有困难的人却是慷慨大方对自己吝啬是因为自己一心在画上无暇顾及生活,对别人慷慨大方是因为可以帮助别人渡过难关这样的反差渗透出的是吴冠中人品的高尚适用话题 吝啬、慷慨、乐于助人、正义情系祖国 吴冠中曾公派留学法国,进入巴黎美术学院,跟苏弗尔皮教授学习油画三年后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回国与否的问题,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重大抉择经过多次反复,吴冠中最终下定决心,于 1950 年离开巴黎,投向祖国怀抱就在前一年,他曾给杭州艺专的吴大羽老师写过一封信,表白说:“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我的心非常的波动,似乎有什么东西将生下来苦日子已过了半世,在苦的生活也不会在乎了。
总得要以我们的生命来铸造出一些什么!无论被祖国驱在哪一个角落,我将爱惜那卑微的一份,步步真诚地做,不会在憧憬于巴黎的画坛了暑假后即使国内情况更糟,我仍愿回来火坑大家一齐跳,我似乎尝到了鲁迅先生抛弃医学的学习,决心回国从事文艺工作的勇气 ”素材分析 一边是留在国外,事业前程似锦;一边是回到祖国,一切从头做起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吴冠中选择了后者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适用话题 爱国、选择、真情、小我与大我真性情,真心话吴冠中非常崇拜鲁迅,认为鲁迅是他精神上的父亲,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我说过‘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 ,尽管不好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 ”吴冠中曾这样说2007 年,吴冠中“以奖代养” “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 “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 ”他尖锐的批评道国家不需要钱去养画家,从美国到俄罗斯,全世界没有养画家的,我们来花那么多钱来养画家,养出来还可以,要是养不出来呢?”吴冠中指出,当下很多画家千方百计进入美协,是为来获得一个头衔,再把画价炒上去。
素材分析 只有睿智才能知道什么是真话,只有慎独才能无愧于说真话在这个追名逐利的浮躁社会中,吴冠中的话直陈社会之弊,并能以身作则,难能可贵适用话题 浮躁、真话、社会良心名人佳作 另一种纪念方式——阅读吴冠中 晋武2010 年 6 月 25,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京病逝除了绘画作品,他留给我们的还有大量的文字作品和书籍阅读吴冠中,是另一种纪念方式吴冠中先生是当今艺术家中少见的具有“铁肩担道义”情怀的知识分子,他不惧丑恶,敢于吐露真言,而且言辞犀利,绝不虚与委蛇除了传世的绘画作品以外,其思想也经由书籍得以传播并永久留存下来读罢吴冠中先生的文集,读出“刚正”二字于己:传统士大夫精神吴冠中的偶像是鲁迅,有意思的是,他在多篇文章中感慨自己走错了路感慨自己不该学丹青,该学文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士大夫精神,在吴冠中身上更清晰地 体现是他的公开言论,相信有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些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与人:君子之争静如水端视一个人的品性,不光是看他对别人尤其是“敌对方”的态度在吴冠中自传《我负丹青》一书中,他记载了艺术理念与自己截然相反的江丰的事迹,读来令人直感慨两位先生的磊落与坦荡。
书中这般写道““我被调离中央美术学院时正值江丰任院党委书记,大权在握江丰对抽象派则深恶痛绝,毫无商讨余地我发表过《关于抽象美》的文章,江丰对此大为不满,在多次演讲中批评了我我们显然还是不投机,见面时彼此很冷淡在一次全国美协的理事会上,江丰演讲攻击抽象派,他显得激动,真正非常激动,突然晕倒,幸而救醒了但此后不太久的常务理事会上,江丰讲话又触及抽象派,他不能自控的又暴怒,立即又昏倒,遗憾这回没有救回来他是为保卫现实主义、搏击抽象派而牺牲的,他全心全意为信念,并非私念 ”与物:不愿谬种流传吴冠中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一直在与伪作抗争,他颇有鲁迅笔法地质问伪作者:“你在狞笑、内疚、颤栗?……你仍平静的生活着,与妻、儿、父、母、朋友天天见面,谈笑自若?你毕竟永远躲在阴暗里 ”1991 年起,吴冠中便整理自己的画作,销毁自己所有不满意的作品他说:“在一时盛名之下,往往不够艺术价值的劣画也都招摇过市,被市场上来回倒卖,互相欺骗我早下决心要毁掉所有不满意的作品,不愿谬种流传……”在他 90 岁的时候,他决定要完成两件事:“第一,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第二,我还留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作品它们都是我的‘儿女’ ,我要为我的‘儿女’找个好归宿。
”他做到了他对自己的期许,我们唯祝愿他的‘儿女’都能够觅得好归宿,而不是颠沛流离亮点精析 一代大师吴冠中远离我们而去,而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却远不止他的画作本身正如这篇文章分别从“于己:传统士大夫精神” “ 与人:君子之争静如水” “ 与物:不愿谬种流传”三个方面阅读吴冠中一样,通过这种阅读,我们深刻感受到——吴冠中,不仅仅是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