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26 散文阅读 1 Word版含解析.doc
10页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时间:40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紫茉莉林清玄①我对 那些接着时序变换姿势,或者是在时间的转移中定时开合,或者受到外力触动而立即反应的植物,总是保持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②那种在园子里的向日葵或是乡间小道边的太阳花,是什么力量让它们随着太阳转动呢?难道只是对光线的一种敏感?像平铺在水池的睡莲,白天它摆出了最优美的姿势,为何在夜晚偏偏睡成一个害羞的球状?而昙花正好和睡莲相反,它总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张开笑颜,放出芬芳夜来香、桂花、七里香,总是愈黑夜之际愈能品味它们的幽香还有含羞草和捕虫草,它们一受到摇动,就像一个含羞的姑娘默默地颔首还有冬虫夏草,明明冬天是一只虫,夏天却又变成一株草③在生物 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解释这些植物变异的一个经过实验的理由,这 些理由对我却都是不足的我相信在冥冥中,一定有一些精神层面是我们无法找到的,在精神层面中说不定这些植物都有一颗看不见的心能够改变姿势和容颜的植物,和我关系最密切的是紫茉莉花④我童年的家后面有一大片未经人工垦殖的土地,经常开着美丽的花朵,有幸运草的黄色或红色小花,有银合欢黄或白的圆形花,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秋天一到,还开满了随风摇曳的芦苇花……就在这些各种形色的花朵中,到处都夹生着紫色的小茉莉花。
⑤紫茉莉是乡间最平凡的野花,它们整片整片地丛生着,貌不惊人,在万绿 中却别有一番姿色在乡间,紫茉莉的名字是“煮饭花” ,因为它在有露珠的早晨,或者白日中天的正午,或者是星满天空的黑夜都紧紧闭着;只有一段短短的时间开放,就是在黄昏夕阳将下的时候,农家结 束了一天的劳作,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才像突然舒解了满怀心事,快 乐地开放出来每一个农家妇女都在这个时间下厨做饭,所以它被称为“煮饭花” ⑥这种一两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命力非常强盛,繁殖力特强,如果在野地里种一株紫茉莉,隔一年,满 地都是紫茉莉花了;它的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始一直开到秋天,因此一株紫茉莉一年可以开多少花,是任何人都数不清的⑦最可惜的是,它一天只在黄昏时候盛开,但这也是它最令人喜爱的地方曾有植物学家称它是“农业社会的计时器” ,当它开放之际, 乡下的孩子都知道,夕阳将要下山,天 边 将会飞来满空的红霞⑧我幼年的时候, 时常和兄弟们在屋后的荒地上玩耍,当我们看到紫茉莉一开,就知道回家吃晚饭的时间到了母亲让我们到外面玩耍,也时常叮 咛:“看到煮饭花盛开,就要回家了 ”我们遵守着母亲的话, 经常每天看到紫茉莉开花才踩着夕阳下的小路回家。
巧的是,我们回到家,天就黑了⑨从小,我就有点痴,弄不懂紫茉莉 为什么一定要选在黄昏开,多次坐着看满地含苞待放的紫茉莉,看它如何慢慢地撑开花瓣,出来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问过母亲,她说:“煮饭花是一个好玩的孩子,玩到黑夜迷了路变成的,它要告诉你们这些野孩子,不要玩到天黑才回家 ”⑩母亲 的话很美,但是我不信,我 总认为紫茉莉一定和人一样是喜欢好景的,在人世间又有什么比黄昏的景色更好呢?因此它选择了黄昏⑪紫茉莉是我童年里很重要的一种花卉,因此我在花盆里种了一棵它长得很好,可惜在都市里,它恐怕因 为 看不见田野上黄昏的好景,几乎整日都开放着在我盆里的紫茉莉可能经过市声的无情洗礼,已经忘记了它祖先对黄昏彩霞最好的选择了⑫我每天看到自己种植的紫茉莉,都悲哀地想着,不仅是都市的人们容易遗失自己的心,连植物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一九八二年九月八日(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对向日葵、睡莲等花草的独特习性的关注,体现了“我”对受外物和节令影响“定时开合”的植物的好奇B.第④段写出了“我”家后院那片土地花朵常开的美景,这些内容与第⑩段紫茉莉选择在黄昏开放形成了呼应。
C.童年记忆中的紫茉莉是美妙的,但在都市里的紫茉莉,可能是经过了城市无情的洗礼,几乎整日都开放着D.紫茉莉开放的时间和农妇下厨做饭的时间一致,所以它被称为“煮饭花” ,这取名蕴含朴素的乡村韵味E.本文围绕黄昏开放的紫茉莉展开,旨在表达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在艰难的乡村环境中的母爱的赞美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项,还有“喜悦之情” B 项,上下文不能形成呼 应E 项, 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当2.作者在第③段中说“和我关系最密切的是紫茉莉花” ,作者和紫茉莉之间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请根据文意概括作答答: 答案:①“我”童年时生活的乡村环境有许多紫茉莉;②紫茉莉是童年时提醒“我”回家的天然“计时器” ;③紫茉莉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馨;④“我”对紫茉莉始终保持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3.(考点题) 作者在第⑧段和第⑨段中两次写到母亲提醒“我”看到煮饭花开就回家这一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①从侧面突出紫茉莉只在黄昏时开放的特点;②照应了上文紫茉莉得名“煮饭花”的由来;③引出下文“我”对紫茉莉为何选择黄昏时候盛开的思考。
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每天看到自己种植的紫茉莉,都悲哀地想着,不仅是都市的人们容易遗失自己的心,连植物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所以在(洛阳) 这阴冷的四月里,(即便是牡丹花 节) 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答: 答案:这句话借紫茉莉花在都市里忘记了它祖先对黄昏彩霞最好的选择这一事,告诫人们在都市生活的喧嚣中要保持本真,不要迷失了自我就像四月的洛阳的牡丹,不为迎合游人的到来而开放,保持了自己应有的开放的节奏,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个性,保持了自己应有的本色,让人赞赏在生活日趋城市化的今天,人类不能因为远离乡村,远离自然,被城市的喧嚣淹没,就缺少了对生活、生命的思考。
我们要善于思考生活,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真,活出人类应有的尊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人 生[英国]戴维· 赫伯特·劳伦 斯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人既不是创世者又不是被创者,但他是创造的核心一方面,他拥有产生一切创造物的根本未知数;另一方面,又拥有整个已创造的宇宙,甚至拥有那个有极限的精神世界人在喧闹、不完善和未雕琢的状态下诞生,是个婴儿、幼孩,一个既不成熟,又未定型的产物他生来的目的是要变得完善,以至最后臻于完美,成为纯洁的生灵,就像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星星,披露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起源亦没有末日的世界人不可能创造自己,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他只能委身于创世主,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每时每刻,我们都像一种均衡的火焰从这个根本的未知数中释放出来我们不能自我容纳,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时每刻我们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真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基于这个根本的真理我们 是从基本的求知中衍生出来的看我的手和脚:在这个已创造的宇宙中,我就止于这些肢体但谁能看见我的内核,我的源泉,我从原始创造力中脱颖出来的内核和源泉?然而,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纯洁而超然,就像那在蜡烛上闪耀的火苗,均衡而稳健,犹如肉体被点燃,燃烧于初始未知的冥冥黑暗与来世最后的黑暗之间。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起源,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怎样才具有目前的形状和存在但我们可能知道那生动的未知——让我们感受到的未知是怎样通过精神和肉体的通道进入我们体内的谁来了?我们半夜听见在门外的是什么?谁敲门了?谁又敲了一下?谁打开了那令人痛苦的大门?然后,注意,在我们体内出现了新的东西,我们眨眨眼睛,却看不见我 们 高举以往理喻之灯,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之光照亮了这个陌生人然后,我们终于接受了这个新来者,他成了我们当中的一员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未知所以能进入,就因为在我活着时,我从来不封闭自己,从不把自己孤立起来我只不过是通过创造的辉煌转换,把一种未知传导为另一种未知的火焰我只不过是通过完美存在的变形,把我起源的未知传递给我末日的未知罢了起先,我的精神惴惴不安,坐卧不宁深更半夜时,它听到了从远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谁来了?呵,让新来者进来吧,让他进来吧在精神方面,我一直很孤独,没有活力我等待新来者我的精神却悲伤得要命,十分惧怕新来的那个人但同时,也有一种紧张的期待我期待一次访问,一个新来者我聆听着,我在精神里聆听着我匆忙打开门啊哈,门外没有人我必须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那个陌生人一切都由不得我,一切都不会自己发生。
想到此,我抑制住自己的不耐烦,学着去等待,去观察终于,在我的渴望和困乏之中,门开了, 门外站着那个陌生人啊,到底来了!啊,多快活!我身上有了新的创造,啊,多美啊!啊,快乐中的快乐!我从未知中产生,又增加了新的未知我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力量的源泉我成了存在的一种新的成就,创造的一种新的满足,一种新的玫瑰,地球上新的天堂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我就像森林边上的一座小房子从森林的未知的黑暗之中,在起源的永恒的黑夜里,那创造的幽灵正悄悄地朝我走来我必须保持自己窗前的光闪闪发亮,否则那幽灵又怎么看得见我的屋子?如果我的屋子处在睡眠或令人害怕的黑暗中,天使便会从房子边上走过我害怕那朝我走来、富有创造力的陌生的未知吗?我怕,但只是以一种痛苦和无言的快乐而害怕我怕那死神无形的黑手把我拖进黑暗,一朵朵 地摘取我生命之树上的花朵,使之进入我来世的未知之中吗?我怕,但只是以一种报复和奇特的满足而害怕因为这是我最后的满足,一 朵朵地被摘取,一生都是如此,直至最终纳入未知的终端——我的末日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有删改)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思想深刻的哲理散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娓娓道来,平易近人,亲切感人,毫无居高临下的说教感。
B.人不能创造世界,却是创造的核心;人虽然并不具有可塑性,但是每时每刻都会从未知中衍生出一个新的自我C.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创造自己,只能屈从于未知,不过我们可能知道那些未知,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追求的激情D.文章多用比喻和象征,如“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 , “烛芯”比喻人生, “燃烧”象征思考,语言生动形象E.第 5 自然段以“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一句领起下文,第 8 自然段以“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一句总结上文,这样安排,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答案: 项, “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和“现身 说法”不当,文章不是通篇采用第一人称,也不是在讲述自己的事情B 项, “人虽然并不具有可塑性”与文意不符D 项, “心灵的 烛芯”为一种特殊的比喻,如“思想的潮水” “思念的苦酒”等,定语为比喻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