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第二册教案.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zw****58
  • 文档编号:43575632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8.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荷塘月色》课型讲读课课时第一课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技能目标 思考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文学常识,学会情景交融的行文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快速阅读、整体阅读的能力 技能目标 培养对美的景物的感知鉴赏能力 思考目标 作者创作此文所面临的情况是什么内容分析(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意和字词疏通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所 写的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关键 仔细研读课文,抓住抒情性的关键句子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先请同学说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借此了解一下学 生对此掌握的情况 ) 师总结: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北京大学,学哲学,毕业后在中学当国文教师, 五年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在去清华之前主要创作诗歌这之后,以创作 散文为主散文集《背影》 《欧洲杂记》 ,初中学过他的背影,用朴实无华 的语言写了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 1948 年,在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

      同年病逝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赞之“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 粮 ”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二、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完成两大任务:1、 基础知识方面——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辨清词义)颇 哼歌 煤屑 幽僻 蓊蓊郁郁 踱步 弥望 田田 亭亭 点缀 2 袅娜 羞涩 渺茫 颤动 宛然 脉脉 风致 酣眠 参差 斑驳 稀疏 倩影 和谐 梵婀玲 漏 惦记 (26 个) 这 26 个词可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灵活处理,基础好的可简化,不作为重 点;反之,则要多费点时间,强化一下基础2、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或多 (1)根据题目,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2)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怎样前一题可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找到所写景物,也就是说,作者题 目是《荷塘月色》所写的景物一定是荷塘的景物,但从一开始就写荷塘了 吗?可以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很简单,作者是从家家写起,从家出发, 走在通往荷塘的路路上,然后来到了荷塘,写荷塘除了写塘中塘中的景色外,还 写了荷塘四周荷塘四周的景色,最后回到了家家中。

      这里有一个很清晰的行踪路线, 学生找起来应不是难点 后一题是本篇课文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要作为重点来突破的 对象 突破这一难点,还要抓住本课的关键内容来分析,请学生到文中找到 相关抒情的段落或句子、词语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睡不着,到荷塘去看看,独自一个人走在原本 阴森森的小路上,在有月光的晚上却不觉得害怕 整个第三段都在抒发一个人在这样的夜晚走在小路上的一种感受,这 种感受在文中有一个词——自由,也就是说,作者抒发了对自由的一种向 往之情,这种自由的向往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看原文的语句,白天 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想,可不理,我们用一个 词来与上面所说的自由对应一下,那就是“现实” ,作者认为现实是不自由 的,不快乐的,也就是说,开篇第一句话的颇不宁静,是在现实中的不宁 静,这种不宁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即,字里行间所抒发的对自 由的向往正是建立在不满于现实的基础上的 因为不满现实,所以作者要寻一个超现实的地方,在这样的夜晚,他 找到了荷塘,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在这里,可以问一问同学们,作者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具备超脱现实 的特点吗? ——我外出的时间是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墙外马路上的孩子们的欢笑 已经听不见了;我所走的路也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加寂 寞” ,更何况路上只我一个人。

      即便是路上的景色也不是很明朗——无论是 小路还是荷塘,都有树,蓊蓊郁郁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3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抒情脉络—— 不宁静→宁静→不宁静 于是,我们就要清楚地明白,作者的不宁静来源于什么? 在此介绍本课的写作背景: 1927 年 7 月,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大 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朱自清处于彷徨与苦闷中, 作为一个正直的爱国的知识分子,有着对时局的忧虑与内心的迷茫:“这 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 林里” 明白这一点,现在我们来理解一下,作者后面写古代采莲的事情, 请问,其用意是什么?这是一种对自由的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的描述这正 是作者最向往的生活,与现实的血雨腥风有着强烈的对比 由此我们可以把作者的抒情脉络延伸下去—— 不宁静→宁静→不宁静→宁静→不宁静 所对应的情感是宁静——淡淡的喜悦;不宁静——淡淡的哀愁,二者在文 中不断地交织着,形成全文的抒情线索。

      板书设计荷塘月色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行踪路线及所写景物 家→小路(树)→荷塘(塘中→塘四周)→家情景交融抒情方法 不宁静→宁静→不宁静→宁静→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教学后记综合评价4 课题《荷塘月色》课型讲读课课时 第二课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技能目标 思考目标)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散文各种描写的角度能力目标 学会多层次地描写景物之法,培养对景物的审美鉴赏能力技能目标 在初读与细读中比较景物描写的不同点思考目标 通过哪些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内容分析(重点 难点 关键)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写景的重点内容,描写角度及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对景物特征形象化的理解教学关键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联想与想象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1、本文的文学常识;2、本文的行踪路线和抒情线索二、导入新课作者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沉醉于超现实的荷塘的景色中,成就了脍炙人口的大作,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朱自清为我们营造的这样美妙的境地。

      三、讲授新课1、学习第四段内容,(1)朗读思考:作者都写了荷塘的哪些景色,这样的景色都是什么样的,有着怎样的特点2)提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文字:荷叶 密密地挨着 层层 连成一片 很高 张开得很大荷花 白色 少 开着的 没开的5 荷香 缕缕 渺茫 荷波 波痕 流水 静静的请同学用这些文字介绍所写的景物,然后请同学来回答,这样介绍的景物好还是不好好,好在清楚地交待了都有哪些景物,而且它们的位置都很清楚,也说出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不好,不好在景物描写得不生动,给人的美感少,这样的景物描写不吸引人,甚至说,个别的也只能算作说明,(3)看看文中具体是怎样描写的,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用了哪些优美的词汇请同学画出来,或出示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叶子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花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荷香,微风中,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流水 脉脉这部分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景物客观特点如何,加上主观的感受到的又如何 ,而这主观感受是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如比喻、拟人,动静结合来表现的 使人如临其境。

      本段整体所写的景物是具有着素淡、朦胧之美的月色下的荷塘请同学再看这段文字,体味其中的美感争取背着说出来本段的学习也可以倒过来,先找句子、词,然后对应着客观之景如何2、按此法学习第五段月光 照;雾气在荷塘上飘;叶子和花浸在白雾中;月不够明亮,因为天上有一层云,感觉很惬意,既可以酣睡,也可以打个盹儿;还有树的影子——参差、斑驳的灌木的影子、弯弯的杨柳的倩影——荷塘中既有月光,也有月影,不均匀,但很和谐如流水静静地泻 浮 画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段整体所写的景物是荷塘中的月色,具有着一种朦胧的美四、巩固练习 按所教的方法学习第六段6 第一步,先找到客观之景,先看看都写了什么景物;第二步,再找一找景物都是什么样的,在什么位置上;第三步,作者融于其中的情感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即有哪些描写方法,从中可以感受着所写景物带给人美感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带着情感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并通过荷塘月色一文具体感受了一下,望同学们今后无论在生活中,在阅读与写作中都能融于情,写出情,把其中的美生动地体现出来。

      本文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把同一处景物分出层次来,从不同侧面来写,而不是笼统地、泛泛地轻描淡写一番六、布置作业 习题五板书设计荷塘月色朱自清内 月色下的荷塘——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素淡 朦胧) (高→低 远→近 静→动)↓ 荷塘中的月色——月光 雾气 荷叶 荷花 树影(静谧 朦胧)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 荷塘四周景色 重重树,烟雾中的树 蝉声 蛙声动→静教学后记综合评价7 课题《荷塘月色》课型讲读课课时第三课时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技能目标 思考目标)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能力目标 对本文比喻、通感修辞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思考目标 为什么会把一种感觉器官感知的和另一器官感知能相通内容分析(重点 难点 关键)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各种修辞方法和叠词的运用教学难点 对文中通感的理解教学关键 仔细研读文中关键语句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从初中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可以拓展一下,最好能举出例子,二、导入新课这堂课,我们来看看朱自清是怎样使用修辞方法的三、讲授新课请同学到文中找相关的修辞句子,研究这样的句子都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景物什么特征,使用这种修辞和不使用这种修辞有什么区别?四、巩固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8 9 板书设计1 0 教学后记综合评价1 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