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蚓蛔线虫.ppt
23页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Cui yu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成虫有鉴别意义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受 精与未受 精卵形态鉴别 2、蛔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蛔虫的致病机制:幼虫致病,成虫致病,常见并发症 4、蛔虫感染的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蛔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蛔虫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蛔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概述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俗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 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 病(Ascariasis)公元前300年,我国医书中就有蛔虫的记 载,称之为“蛟蛕”、“蚘虫”、“长虫”,对蛔 虫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也有许多 论述 一、形态 (一)成虫形态:是寄生人体肠道中最大的线虫1、外形:虫体长圆柱形,头、尾两瑞逐渐变细,似蚯蚓体表有细横纹和两 条明显的侧线,见图2、颜色:活虫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灰白色3、口唇结构: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周围有3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背唇瓣1个 ,较大,亚腹唇瓣2个,略小。
唇瓣内缘有细齿,外缘有乳4、雌雄区别:雌虫大小为20~35×0.3~0.6cm,尾端钝圆消化道末道开口于肛 门阴门位于虫体腹面前、中1/3交界处,生殖器官为双管型雄虫大小 为15~31×0.2~0.4cm,尾端向腹面卷曲,消化道末端与射精管开口于泄 殖腔有交合刺一对生殖器官为单管型5、蛔虫横切面:蛔虫食管壁比较厚 (二)虫卵形态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 大小6045m9040m 形状宽椭圆形长椭圆形 颜色棕黄色棕黄色 卵壳厚(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层 ),外披蛋白膜,凹凸不平薄(受精膜和壳质 )和蛋白膜均薄内含物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壳间有新 月形空隙含大小不一的折光 性卵黄颗粒受精卵与未受精卵有时可脱去蛋白质膜,形成外表光滑 、无色透明的虫卵,称之为脱蛋白膜蛔虫卵,这种脱蛋白膜 的卵应注意与钩虫卵相鉴别二、生活史(一)发育过程流程图:受 精受 精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进入泥土或水中在适宜的条件 下经3周左右 时间发育感染期虫卵经口侵入人体在小肠内受 消化液的作 用幼虫穿过肠壁进入 血与淋巴循环 到达心脏和肺 穿过肺泡通过支 气管,最终进入 小肠成虫(二)生活史要点:1、宿主关系:人为人蛔虫的终末宿主 2、感染期及途径:感染期虫卵;经口 3、寄生部位:小肠,及其它组织部位。
4、寿命:1年左右三、致病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 、变态反应和并发症一)幼虫致病:1、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变态 反应应:(1)病因:幼虫侵入肠肠粘膜,途经经肝、肺时时,可引起组织组织 损伤损伤 ,并释释放抗原性物质质,导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变态 反应应病变处变处 可见见出血、水肿肿及嗜酸性与中性粒细细胞浸润润,其中以肺部病变变最 为为明显显2)临床表现:发热发热 、咳嗽、哮喘、血痰及嗜酸性粒细细胞 增高肺部X线检查线检查 ,可见见浸润润性病变变 2、肺炎:(1)病因: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破坏及出血2)临床表现:发热发热 、咳嗽、血痰及胸痛肺部X线检查线检查 ,可见见浸润润性病变变 (二)成虫致病:蛔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由成虫引起,可有以下表现:1、损伤肠粘膜 蛔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 粘膜患者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称肠蛔虫病2、夺取营养 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 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 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导致发育障碍。
3、引起变态反应 可诱发I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 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4、常见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变化, 如发热、胃肠病变、食入过多辛辣食物,使用麻醉剂或不适当 的驱虫治疗时,可刺激虫体使其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引起胆道蛔虫症、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四、实验诊断:(一)病原学检查 检获虫卵、幼虫、成虫是确诊的依据1.直接涂片法 蛔虫产卵量大,用此法一张涂片虫卵检出率 为80%左右,三张可达95%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检出率高十 多年来,我国已用于大面积普查3.浓聚法 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集卵法,可提高检出率 4.试验性驱虫 仅雄虫寄生(占蛔虫感染者的3.4~5%)或雌 虫未发育成熟,粪便中查不到虫卵,可依临床症状,试验性驱虫确 诊5.虫体鉴定 疑为蛔虫性肺炎者,可查痰中幼虫确诊患者 排出或吐出的蛔虫也可确诊五、流行与防治(一)流行:蛔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 感染率较高估计全世界蛔虫感染人数约为14.7亿,每年约有2万人死于蛔虫病 我国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显示(余森海等,1994),蛔虫是感染率最高、 分布最广的寄生虫,分布于30个省(区、市)。
全国约有5.31亿感染者,平均感 染率为46.999%,其中贵州省感染率(71.115%)最高,西藏感染率(6.027%)最 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蛔虫的感染率具有 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其是5~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的特点 (二)流行原因:①蛔虫产卵量大;②虫卵抵抗力强 ;③生活史简单, 无需中间宿主,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④用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虫卵常 被家禽和家畜携带扩散;⑤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生食不洁蔬菜瓜果 、饭前不洗手导致感染三)防治1.加强卫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注意个人卫 生和饮食卫生,减少感染机会,作到预防为主2.普查普治,发现病人和带虫者应及时治疗, 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驱虫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处理好粪便 ,杜绝或减少虫卵对环境的污染,切断传播途径WHO推荐的驱虫药物有:①阿苯达唑 ②甲苯达唑 ③左旋 咪唑 ④噻嘧啶蛔虫成虫外观形态Ascaris, the three lips are seen at the anterior end. The margin of each lip is lined with minute teeth which are not visible at this magnification. ×5. Enlarged by 23.4.成虫的唇瓣Ascaris lumbricoides – three lipsThe elongated oesophagus is visible in the entre. ×10. Enlarged by 23.4 Section of the Anterior End of Ascaris(蛔虫横切面)两种雌雄成虫的外形区别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 Unfertilized and Fertilized Eggs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 蛔虫卵 Unfertilized and Fertilized Eggs蛔虫从受精卵发育到感 染期虫卵,最后到幼虫孵出 的过程。
感染期幼虫蛔虫所致的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