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连的民族植物学意义思索.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2349255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连的民族植物学意义思索 黄连的民族植物学意义思索预读: 摘要:最新杂志:中国建设动态·阳光小型内燃机现代节能天津节能上海汽轮机山西能源山西节能技术青岛节能内燃机燃油喷射和控内燃机配件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黄连的民族植物学意义思索范文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是我国传统中药黄连的原植物之一,药材商品名为味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1].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自古以来即认为四川为黄连主产地,《名医别录》记载:“黄连生巫阳及蜀郡大山,二月八月采.”而巫阳及蜀郡均指四川[2].四川方志所见黄连产区与历代本草书中的记载大致相符,历史上味连道地产区有石柱、巫溪、城口、利川等地,其中尤以石柱黄连最为著名,素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产量甲全国、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在黄连行业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国内外黄连市场有巨大影响[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民间利用黄连的历史相当悠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可持续利用黄连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黄连文化,成为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人类对石柱黄连的依赖程度较高,消费数量巨大,人工栽培较早,其前途受外来主流文化的影响较大,相关传统知识面临着流失的危险.近年来,本课题组对石柱黄连种植的地方性生态知识进行了研究[4-7].本文基于已有的工作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最新调查结果,从民族植物学的观点介绍石柱黄连的历史变迁和现代研究,总结石柱土家族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管理和利用黄连的传统知识与经验,揭示石柱黄连的地方民族特点以及正面临的问题,旨在为石柱黄连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方法运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与方法[8],收集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资料;选择研究地点;通过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和整理.课题组于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先后数次深入石柱县黄水、枫木、悦崃、冷水等乡镇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详细调查了黄水镇的青杠坪村和大风堡村、枫木乡的枫木村.调查时采用了参与式调查方法,吸收了当地人的参与.访谈时运用了“5W”提问法,访谈对象包括石柱县农业局和林业局、有关乡镇、企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各村组干部、连农和普通村民.收集背景资料时,查阅了《石砫厅志》、《补辑石砫厅新志》、《石砫厅乡土志》、《石柱县志》以及农业、林业统计资料,了解黄连栽培历史和产业现状.2结果与分析2.1石柱黄连产地的基本情况2.1.1石柱黄连产区随着石柱县黄连产业的发展,其产区数量和面积不断扩大,但主产区仍集中在老产区.据《石砫厅乡土志》和《石柱县志》记载,石柱大规模人工栽培黄连始于元末明初,明、清时期石柱黄连主产于黄水镇和枫木乡.民国期间,以黄水镇为中心,东至双河,南至中坝场,西至古城坝,北至黎家坝、古桑坪等区域内栽培特别多.新中国建立后,黄连产区扩展到马武坝、下路、大歇等区.目前,石柱黄连产区包括黄水镇、枫木乡、冷水乡、悦崃镇、石家乡、沙子镇等26个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的81%.全县产连区(中山和山原)总面积19.15万hm2,占幅员面积的63.57%,分布在26个乡镇的80个村和居委会.全县宜连土地面积5.03万hm2,其中最适宜种植黄连的土地面积2.87万hm2.宜连地主要分布于黄水山原和七曜山中山区,海拔一般在1000~1800m.2.1.2石柱黄连产区的自然条件石柱县地处重庆东部边缘山区,山场广阔、土地肥沃、植被繁茂、雨量充沛、气候冷凉、日照少、无霜期短,具有黄连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尤以东北部的自然环境更为适宜.黄连主产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0.4℃,7月平均温度20.1℃,1月平均温度0.4℃,年总积温3419.6℃左右.年降水量1372.6mm,7月降水量208.4mm,1月降水量仅22.3mm.相对湿度为80%~85%.年日照时数为1140h.无霜期为188~210d.土壤以黄棕壤和紫色土为主,呈微酸性至酸性,是栽培黄连的最适土壤.耕层土壤腐殖质较厚,氮磷钾含量较高.植被以栎类阔叶林、松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木混交林为主.2.1.3石柱黄连产区的民族特点石柱县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有土家族、汉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29个民族.2009年,全县人口53.9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3%,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在石柱黄连中心产区,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8%.据《石柱县志》记载,明、清及其以前,石柱居民的来源有五:一是古巴人的遗裔;二是历代战争中落业石柱的官兵;三是元末明初由楚迁石的居民;四是明末清初避乱来石柱定居居民;五是清初移民来石柱定居的.清末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间,重庆、万县、涪陵、丰都、忠县、汉口、江西等地也不断有人涌入今黄水、枫木、石家、东木坪、洋洞一带定居,租山雇工种植黄连,兼营购销贩运.因此,现住人口中,有相当部分人的祖先是从外地迁居于此,并与土著巴人后裔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分布现状格局.当地土著民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没有完全保持其原始的本民族特色.2.2石柱黄连的历史变迁2.2.1种植历史石柱黄连的利用历史十分悠久.据《石柱县志》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石柱曾“上贡黄连十斤,木药子百粒”.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忠州领五县:临江、丰都、垫江、南宾、桂溪,土产苦药子、黄连……”.时州领五县,唯南宾县(今石柱)产黄连.《石柱县志》又载“石柱人工栽培黄连约始于元末明初.明初,石柱黄水坝、双河口一带农户即以种植黄连养家糊口.明代中期,黄连的栽培加工技术已日臻完善.明代后期,石柱黄水坝场已成为黄连集散地,重庆、万县、武汉、江西等地药商纷至沓来.”《石砫厅志》记载“药味广产,黄连尤多,估客往来,络绎不绝,然皆土人所畜.历三五岁出地,至数岁者为久,贩之四方.亦曰川连,用入药,不敌山连之十一.山连则几绝矣.”《补辑石砫厅新志》记载“黄连产最多,性与雅连相埒.”《石砫厅乡土志》亦记述“黄连为厅境大利,薮产黄水、双河口等处.”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扶持下,对石柱黄连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促进了石柱黄连的大发展.1954年,石柱黄连被定为国药和一类农副产品.1958年,石柱县成立了全国最大的也是惟一的国营黄连农场(今重庆石柱黄连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黄连生产.1991年,国家农业部在石柱建立优质黄连商品基地.2004年,石柱黄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中药材GAP认证.2.2.2历代产量石柱黄连历代产量现在已经无法一一查清,近现代的记录也残缺不全.据《石柱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年产量已达50t,民国十五年至二十二年(1926~1933年)最高年产量达200t.其后年产量变化较大,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产连77.5t.新中国成立后,黄连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1955年黄连产量达141.5t.后因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要求连农粮食自给,黄连产量有所下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连生产成为石柱县的支柱产业之一.1985年,全县在地黄连达2000hm2,产量达350t.现今,石柱县常年在地黄连约3300hm2,产量1800t,约占全国黄连市场份额的60%.2.2.3商贸历史石柱黄连历来为药商争相经营之俏品.据《石柱县志》记载,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江西平城县药商熊来成迁居石柱西沱,开办“熊恒泰药号”收购黄连,顺长江销往外地.民国时期,外埠来石柱经营黄连者已不计其数,每年购销量占产量的近90%,或销于湖南、广东、浙江,或经柳州、广州、吴淞口转销香港、南洋、印度和日本.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黄连实行统购统销.计划经济时期,石柱县每年按总产量20%的比例加工出口黄连,其余由国家调拨以供应全国.1987年,国家工商局批准在石柱县黄水镇建立了第一个黄连专业市场.目前,该市场的黄连年成交量已占全国的90%.2.2.4经济地位黄连是石柱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数万农户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县内黄水、枫木一带从古至今流传着“大塘(地名)代二沟(地名),三年两不收,若不种黄连,老命都要丢”的歌谣.目前,除重庆石柱黄连有限公司700多名职工专业种植黄连外,全县还有3万多农户计10万人口种植黄连.近年来,全县黄连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20%左右.2.3石柱黄连的种质资源2.3.1黄连品种石柱黄连品种多样,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石砫厅乡土志》记载“黄连叶作细棱,形如芫荽,头分数种,有鸡爪、味连、金钩之别.”说明石柱土家族对黄连品种早已有所认识.调查中,土家族连农告诉我们,当地种植的黄连主要有鸡爪连、黄腊心连、哑连和小叶连等混合品种.至于如何区别黄连品种,当地连农没有形成共识.大家公认黄腊心连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值得选育,其叶片中部颜色淡黄,植株较其他品种高,而且根茎粗壮,产量比普通鸡爪连高30%左右;哑连产量最低,根茎分支少且质轻.陈红等[9]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石柱黄连叶片形态特征作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石柱黄连在叶形和叶色两种形态学特征上均有显著差异,并根据叶片形态变异规律和分化特点,将石柱黄连划分为3个形态类群.也有根据叶形和质地将黄连种质资源分为纸花叶型、大叶型、革细叶型、细叶型、花叶型、纸叶型和革花叶型等类型[10].2.3.2遗传多样性陈大霞等[11-13]应用RAPD、IS-SR和SRAP技术分析了来自石柱各产区及其他地区栽培黄连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栽培黄连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较为单一.除栽培品种外,石柱黄连产区也有野生黄连的分布,但由于长期采挖导致资源日趋枯竭.张春平等[14]应用ISSR技术分析了重庆地区野生黄连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野生黄连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4石柱黄连的栽培加工与管理石柱土家族在漫长的黄连种植史中,积累和总结出了一套极具利用价值、传承久远的黄连传统文化,涵盖采种育苗、搭棚栽连、田间管理、起连加工等黄连栽培加工与管理全过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石柱与外界交流比较频繁,石柱土家族黄连文化也受到外来主流文化和其他产区黄连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与邻近黄连产区有着密切的联系.2.4.1采种育苗石柱黄连的生产周期长,从采种育苗、移栽管理至收获,前后一般持续7年.1)采种.石柱土家族连农在栽培实践中发现,黄连移栽后从第二年开始就有部分植株开花,故他们根据移栽后开花结实的时间不同命名黄连种子.栽后第二年种子称为“暴生”种子,第三年种子称为“试花”种子,第四、五年种子称为“红山”和“老红山”种子.当地连农认为,“暴生”种子质差量少,多不采收;“试花”种子只是在缺种时采用;“红山”或“老红山”种子量大质优,应大量采收.采种时将果实连同果柄一起剪下.采收时间为每年立夏前后的晴天.2)种子保存.当地连农早已认识到黄连种子的休眠特性,采回的种子需在低温环境贮藏5~6个月,如将种子晾干贮藏,就会丧失萌发力.连农将种子采回后,于室内通风阴凉处摊放2~3d,待果实开裂后拍打出种子,簸去杂质,扬去瘪子,或用清水选种,去掉瘪子和果壳.经处理的种子立即按照1∶3比例与湿沙混匀贮藏,以防干燥和霉变.贮藏种子的主要做法是:首先在荫蔽的林下挖一浅床,床的上部高、下部低,床内铲修成瓦背形,床内下部挖一条通沟,以利水分散发.其次在床内先铺一层湿沙,后铺种子,种子厚度以3~5cm为宜.在种子上再铺一层湿沙,然后铺一层腐殖质壤土.最后用一层塑料薄膜遮盖,在薄膜上还可撒一层树叶、枯草等植物枝叶.此外,在床的四周要掏好引水沟,以防床内积水.在种子量少时,当地连农也常将拌有湿沙的种子装入木箱内置于林下山洞,或用陶瓷坛子和木桶等贮藏.3)育苗.石柱土家族连农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总结出了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