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庆 版微生物学教程课后答案 考试复习重点.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周德庆 版微生物学教程课后答案 考试复习重点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 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熟悉微生物,其中主要抑制了哪些重大障碍? 答:①显微镜的研发,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开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进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阅历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举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查看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举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头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根本研究方法;③开头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大量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探索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进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举行生化研究;②察觉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遍微生物学开头形成;④开展广泛探索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察觉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透露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错性、应用性和测验性分支学科飞速进展;④微生物学的根基理论和独特测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进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根基理_______论的研究有和重大付出?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 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在研究根基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历史上自然发生说的否决,糖酵解机制的熟悉,基因与酶关系的察觉,突变本质的表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根基的表明,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透露,基因工程的开创,pcr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造等,都是因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微生物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颠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在经典遗传学的进展过程中,由于先驱者们意识到微 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培养条件简朴、表型性状丰富和多数是单倍体等种种更加适合作遗传学研究对象的优点,纷纷选用粗糙脉孢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t 系噬菌体作研究对象,很快透露了大量遗传变异的规律,并使经典遗传学急速进展成为分子遗传学从1970 年头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为外源基因供体和基因载体,并可作为基因受体菌等的优点,加上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种“工具酶”的供给者,故急速成为基因工程中的主角。
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等方面的优越性,还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这种“微生物化”的高等动、植物单细胞或细胞集团,也获得了原来仅属于微生物全体的优越体制,从而可以特别便当地在试管和培养皿中举行研究,并能在发酵罐或其他生物回响器中举行大规模培养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此外,这一趋势还是原来局限于微生物测验室使用的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技术,急剧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各领域发生横向分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进展,作出了方法学上的付出 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根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根本,由于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养分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 个共性 7.议论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答:①.“吸收多,转化快”为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供给了充分的物质根基,从而使微生物能在自然界和人类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超小型“活的化工厂”的作用②.“生长旺盛,繁殖快”在发酵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表达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且若是一些危害人、畜和农作物的病原微生物或会使物品霉腐变质的有害微生物,它们的这一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或祸害。
③“适应强,易变异”,有益的变异可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害的变异使原本已得到操纵的相应传染病变得无药可治,进而各种优良菌种产生性状的退化那么会使生产无法正常维持④“分布广,种类多”,可以四处传播以至达成“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条件适合,它们就可“随遇而安”,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供给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9.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根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 生物工程和环境养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挖掘、利用、改善和养护有益微生物,操纵、歼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第一章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试设计一张表格,对比以下6 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答:对比如下:特征细菌 放线菌 蓝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直径(um) 0.2-0.5 0.5-1 3-10 0.2-0.25 0.2-0.5 0.2-0.3 可见性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 镜 光镜勉强可见光学显微镜光镜勉强可 见 过滤性不能不能不能能 不能能 革兰氏染色阳性或阴性阳性阴性阴性阴性阴性 细胞壁有坚韧的细 胞壁 有坚韧的细 胞壁 有坚韧的 细胞壁 缺壁 有坚韧的细 胞壁 有坚韧的细 胞壁 繁殖方式二均分裂无性孢子和 菌体断裂 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 培养方法人工培养人工培养人工培养人工培养宿主细胞宿主细胞 核酸种类DNA 和RNA DNA 和RNA DNA 和RNA DNA 和RNA DNA 和RNA DNA和RNA 核糖体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大分子合成有 有 有 有 举行 举行 产生ATP 系统有 有 有 有 有 无 增殖过程中布局 的完整性 保持保持保持保持保持保持 入侵方式多样直接 昆虫媒介 不领会 对抗生素敏感 敏感(青霉素除 外) 敏感 敏感 对干扰素某些菌敏感不敏感有的敏感有的敏感 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加以说明。
答:一个典型的细菌可用E.coli作代表,它的细胞平均长度约为2um,宽度约0.5um,形象地说,若把1500个细菌的长径相连,仅等于一颗芝麻的长度,假设把120 个细胞横向紧挨在一起,其总宽度才抵得上一根人发的粗细它的重量更是微乎其微,若以每个细胞湿重约10-2g 计,那么大约109 个E.coli细胞才达1mg重 3.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图示如下:(略) G+细菌与G-细菌的细胞壁都含肽聚糖和磷壁酸;不同的是含量的识别:如下表成分占细胞壁干重的% G+细菌G-细菌 肽聚糖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磷壁酸含量较高(﹤50) 无 类脂质一般无(﹤2) 含量较高(~20) 蛋白质无 含量较高 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布局的区别 答:图示略 G-细菌与G+细菌的肽聚糖的区别仅在于:1)四肽尾的底3 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才有的内消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2)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 个氨基酸——D-Ala 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 个氨基酸——m-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5.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对比4 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答: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测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或是用人为的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举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的细菌统称为缺壁细菌对比如下:类型形成 特点 实 际应用L 型细菌(L-formofbacteria) 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测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 2.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3.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左右) 可 能与针对细胞壁的抗菌治疗有关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 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__________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1.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低渗透压、振荡、离心甚至通气等都易引起其破碎 2.有的原生质体具有鞭毛,但不能运动,也不被相应噬菌体所感染,在适合条件(如高渗培养基)可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芽孢。
及恢复成有细球状体(sphaeroplast)又称原生质球,是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片面细胞壁(外壁层)的球形体与原生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具有确定的抗性,可在普遍培养基上生长胞壁的正常布局 3.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举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测验材料支原体(mycoplasma)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6.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急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留存最初的紫色此法证领略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回响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7.何为“拴菌试验”?它何以能说明鞭毛的运动机制? 答:“拴菌”试验(tethered-cell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