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个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84060006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6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个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文/暮千家在农村的我,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身后一辈辈农村的孩子也将这样走着,如今看着家乡的教育状况,不为所有的家村孩子们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这份名为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近几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XX-XX年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起动,让人们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兴的光明航线在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也初步得到落实但当我看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基层教育现状时,不免对从媒体上得知的一些些关于农村教育的消息产生怀疑也意识到目前“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支教”的必要与必然一、农村学校的变迁于种种限制,农村的教育层次只限于对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而更高层的教育绝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处的邱县为例,全县仅邱县第一中学拥有高中部,作为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为中小学,且可分为“公办”和“私立”两种性质所谓“公办”是指直接归属教育局管理的一类学校私立”是教育局批准设立而民间个人或集体建设并管理的一类学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来,大部分公办学校的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农村学生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也大大减小了。

      但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却是,办公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急剧下降,并不能满足农村孩子的学习要求和部分家长的愿望,以至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私人管理的私立学校截至XX年,邱县共拥有公办中小学207所,私立学校4所,而在XX年,公办学校数量减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学校却增加至18所在我所处的邱县石佛寺村曾拥有邱县第六中学(公办),我曾在那里一一邱县第六中学附小读完了我的小学,当时,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占地10余亩,校内绿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盖着小径,教学楼前的榕树花开满树,那口铁钟的声音波及全村而在现在,也就是八年之后,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时候,邱县第六中学已被取消,学校名字变为石佛寺联办小学,仍是那个校园,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锐减至50多人,这块10余亩的土地变得异常的空旷和安静了,就连那校内的数十棵大梧桐也在几年前被村干部卖光了如今我们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学之地,远至十几里,数十里于此同时,私立学校在县内却如雨后春笋一样悄然崛起两年前,在与石佛寺东附近的公办大马堡中学东面尚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块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了私立大马堡希望学校,至今仅一年多时间学校已发展为拥有中小学学生四百多人,教职工20多人的中等规模的学校,并仍处于扩招状态。

      而邻近的公办大马堡中学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和即将被淘汰的危险之中据了解,私立学校较之公办学校唯一的缺点就是收费较高,有的能高由十倍以上但尽管如此,农村的孩子还是纷纷涌向了私立学校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因生源严重不足,丘县第二至第六中学、谢里庄乡中等10所公办中学和数十所村办小学相继被取消与此同时,奥博、东方、暑光、向阳、广大、华夏、育才等十几所私立中小学蓬勃发展我经过走访各类学校,了解农村在校学生以及家长的反应,最后得由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公办学校而言,虽然其物质条件良好,但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质量急剧下降在公办学校内,教师们只管抱紧了自己的铁饭碗,吃国家的固定财政,教学质量的好坏于其自身毫无利害冲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师的育人态度产生不良转变这也反应由农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问题,想要成千上万个徐本禹,恐怕不简单另外农村学校领导层教育理念落后,得不到及实更新,基层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周期过长,都是造成公办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第二,县教育局对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公办学校在其教学质量上容易疏忽虽然县教育局有时到各乡镇村的学校进行检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对于“教学质量”这一项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县教育局虽然依上级指示对各级教师进行过素质培训和再教育,但对其效果和质量的把握上却远远不够,甚至陷入形式主义的旋涡第三,就私立学校而言,优越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其教学质量私立学校都进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皆寄宿于校内,满足了学生对求学环境的要求教师工资与自已所教的课时和教学质量直接桂钩,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私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这也就促使了私立学校自身良好发展,最重要的是促使着各私立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求生存止匕,可以得由,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由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未能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的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二、农村家长的选择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即将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对自己的收成,农村的家长们无不考虑再三一般来讲农民们对于教育孩子存在两种思路:其一,读书只求识字,将来还当农民,像是一种“放羊娃”式的哲学其二,读书还求读书,将来走由农村,走由贫困,走进城市对于在农村生活了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的农民来说,他们饱经了农民的贫困与苦难,也充满了对那些高层次生活的向往,于是在为下一代的道路选择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渴望儿女成龙成凤,飞由去,以免孩子们因自己而辈辈受累。

      因此大部分农民为孩子选择了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而对于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学校的农村家长来说,他们将承受怎样的经济压力呢我家住在河北省邱县,也就是华北南部平原的农村,这里盛产小麦和棉花在我们村中,每一个人最多可分到二亩地,为了增加收入人们都种棉花邻居吴大叔一家现在五口人,当时没能接受计划生育,生了三个孩子一一一个儿子,两女儿为了使儿女成才,早在五六年前,就将大儿子送入了县城的向阳私立学校读小学而今儿子接着考入了县城的私立英才中学,年学费1500元,书费200元两个女儿也都长大了,并都在居家较近的大马堡私立希望学校读小学,两人的年学费共800元,书费150元三个孩子的生活费包括吃穿住行加起来大约每年得1500元而按人口计算,吴大叔家可分到10亩地,这10亩地都种上棉花,每亩每年大约可产棉花500斤,纯收入按多的算可以达到600元,那么他们全家一年的纯收入为6000元,而对于农村的成人来说,把消费降低到最小,平均每天至少花4元钱,每人每年得花1400元,也就是说吴大叔和吴大婶两个人每年的生活费至少得2800元,这样算来,吴大叔家每年还得承受950元的赤字吴大叔的院子里再养上五头猪,也入不敷由。

      对于最大的孩子才十几岁的大人来说,也正是盖房修家的时候,人到中年,还得照顾自己的爹娘,一年年过来,家里根本拿不由钱为了不使家庭过多地透支,吴大叔还在村里的建筑队干活,但吴大叔叔往往是不等现在的建筑活干完,就找工头把自己下一次干活所要换的钱支走如果吴大叔将三个孩子都送入公办学校读书的话,家里每年可以省下了三四千元,但是他没有那样做,还坚持让孩子读私立,坚决不能让孩子因为没钱而读不到好学校接下来,上初中的儿子为了由路,还得上高中读大学,要上好的高中,还得跑到省城去上,那样的话就意味着孩子的消费更高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大了而对于孩子上了公办的家长来说,他们往往又承受着一种精神压力公办学校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习要求,九年下来,国家的义务教育只是为国家培养了识字的农民而已于农村这种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即便是从公办学校上到高中,也无法改变辍学的命运,或是得不到好的结果因为在高中他们将面临从未有过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顺从自己在就业上的宿命于是,在我所处的地区农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临着一种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读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孩子要付由自己的前程;如果读私立学校,孩子可以争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长要付由具大的牺牲。

      这种两难境地,正是农村教育的困境据调查,现在重点大学生中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正在减少,这也将成为我所谈的问题的佐证前些时问,陈桂棣、春桃夫妇做了《中国农民调查》,轰动一时,但又不知,在农民那包含劳累与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对下一辈的希冀是多么得让人心寒也是多么的难得和伟大文/暮千家在农村的我,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身后一辈辈农村的孩子也将这样走着,如今看着家乡的教育状况,不为所有的家村孩子们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这份名为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近几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XX-XX年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起动,让人们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兴的光明航线在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也初步得到落实但当我看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基层教育现状时,不免对从媒体上得知的一些些关于农村教育的消息产生怀疑也意识到目前“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支教”的必要与必然一、农村学校的变迁于种种限制,农村的教育层次只限于对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而更高层的教育绝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处的邱县为例,全县仅邱县第一中学拥有高中部,作为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窗口。

      其它均为中小学,且可分为“公办”和“私立”两种性质所谓“公办”是指直接归属教育局管理的一类学校私立”是教育局批准设立而民间个人或集体建设并管理的一类学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来,大部分公办学校的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农村学生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也大大减小了但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却是,办公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急剧下降,并不能满足农村孩子的学习要求和部分家长的愿望,以至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私人管理的私立学校截至XX年,邱县共拥有公办中小学207所,私立学校4所,而在XX年,公办学校数量减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学校却增加至18所在我所处的邱县石佛寺村曾拥有邱县第六中学(公办),我曾在那里一一邱县第六中学附小读完了我的小学,当时,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占地10余亩,校内绿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盖着小径,教学楼前的榕树花开满树,那口铁钟的声音波及全村而在现在,也就是八年之后,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时候,邱县第六中学已被取消,学校名字变为石佛寺联办小学,仍是那个校园,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锐减至50多人,这块10余亩的土地变得异常的空旷和安静了,就连那校内的数十棵大梧桐也在几年前被村干部卖光了。

      如今我们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学之地,远至十几里,数十里于此同时,私立学校在县内却如雨后春笋一样悄然崛起两年前,在与石佛寺东附近的公办大马堡中学东面尚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块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了私立大马堡希望学校,至今仅一年多时间学校已发展为拥有中小学学生四百多人,教职工20多人的中等规模的学校,并仍处于扩招状态而邻近的公办大马堡中学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和即将被淘汰的危险之中据了解,私立学校较之公办学校唯一的缺点就是收费较高,有的能高由十倍以上但尽管如此,农村的孩子还是纷纷涌向了私立学校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因生源严重不足,丘县第二至第六中学、谢里庄乡中等10所公办中学和数十所村办小学相继被取消与此同时,奥博、东方、暑光、向阳、广大、华夏、育才等十几所私立中小学蓬勃发展我经过走访各类学校,了解农村在校学生以及家长的反应,最后得由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公办学校而言,虽然其物质条件良好,但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质量急剧下降在公办学校内,教师们只管抱紧了自己的铁饭碗,吃国家的固定财政,教学质量的好坏于其自身毫无利害冲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师的育人态度产生不良转变这也反应由农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问题,想要成千上万个徐本禹,恐怕不简单。

      另外农村学校领导层教育理念落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