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台账.doc
9页最新】台账 台帐与台账 (____-08-02 17:27:42) 转载▼ 标签: 暴风博客 咬文嚼字 台帐与台账 台账 台帐 《辞源》 簿册 杂谈 分类: 个人杂谈 每年年底或者一项活动结束总要制作台帐,以备工作检查或者作为资料存档这些台帐不单包括统计数字,还包括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汇报、工作总结、信息报道等资料 但是到底应该是用“台帐”还是“台账”,大家莫衷一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很多地方也是台帐、台账混用甚至一些国家部委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台帐、台账不分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使用的是台账海关总署《关于推广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电子化联网管理工作有关问题》使用的是台帐按照文意,这两者应该是同一事物,那么到底应该使用台帐还是台账呢? 《辞海》(1989年版)1262页台字下面的词组只有“台帐”而没有“台账”解释:1、机器制造等工厂在生产管理方面,以台_份为单位,登记原材料(毛坯、零件等)收发、在制品流转和产品出产等情况的表册如:“投料台帐”、“零件台帐”、“在制品台帐”等2、记录某种事项的基本簿册。
入我国东北各省旧称土地登记簿为土地台帐,称拖拉机登记簿为拖拉机台帐,称牲畜登记簿为牲畜台帐从《辞海》的解释看,应该比较明确,规范的用法是台帐而不是台账 那么台账是怎么来的呢? 帐,《辞源》》(1992年商务印书馆版)第二条解释为:帐册,钱物出入的记录从这里来看,似乎是记录钱物出入才称之为帐但是现在记录钱物出入的一般都已经使用“账”,而不再使用“帐”字了 账,《辞源》的解释是:登记出入款数的簿册,古作帐(第2969页)从这里看,应该是比较清楚了帐字比账字的出现要早些,但是在后来的某一个时期,出现了一个新字:账,用来代替帐的一方面意思因此,在一些时期,帐和账是通用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使用账来代替帐呢? 一些古籍的记载或许可以解释一二 《魏书释老志》记载:元象元年秋,诏曰:“……且城中旧寺及宅,并有定帐,其新立之徒,悉从毁废可见在南北朝的时候,用于记载某种事项的簿册使用的是“帐”字 《新唐书百官志三》:“丞四人,从六品上掌判寺事……以一人主左,右藏署帐,凡在署为簿,在寺为帐,三月一报金部《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唐颜师古注:“计,若今之诸州计帐也。
这里至少可以看出从汉到唐,用于记录财物进出的都是使用“帐”字而且当时帐和簿是并列的,而且帐和簿是严格区分的,并不像我们现在一样统称账簿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二》:“显德二年诏,每年造僧账二本,其一本奏闻,一本申祠部逐年四月十五日后,勒诸县取索管界寺院僧尼数目申州,州司攒账,至五月终以前文账到京”五代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账字,并且用账来代替原来帐字所表示的含义帐与账开始分开,帐更多的用于帏帐,而另外造了一个账用于表示登记出入款数簿册 所以,台帐和台账应该都是正确的但台帐出现的更为早些,而且也更为规范一些但笔者建议:为了更好的表述含义,对不涉及到金钱财物的记录,类似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记录,应该使用“台帐”;而一些与金钱财物有关的会计记录则建议使用“台账”一个有贝,一个无贝,容易对所表达是事物进行区别因此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文件中的“台账”修改为台帐,似乎更为妥当一些 问:我常在一些会计资料中看见”台账”这个词,请问”台账”到底是什么账? 答:台账,也有人称之为流水账,其本身不是单独的一套账,只是民间一个通俗的叫法实务会计核算工作中,台账一般包括存货明细账、生产成本(车间)明细账、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等,因为这些账本几乎每天都要记录,同时各部门也经常要用这些账上的数据,因此会计及相关核算人员一般把它放在桌子上面,过去的账房先生,把经常要用的账本放在”柜台”上,久而久之,习惯上就称这些账是”台账”了。
基本概念 台账台账原是指摆放在台上供人翻阅的账簿,故名台账久而久之,这个名词就固定下来,实际上就是流水账 台账就是明细记录表不属于会计核算中的账簿系统,不是会计核算时所记的账簿,它是企业为了加强某方面的管理和更加详细地了解某方面的信息而设置的一种辅助账簿,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固定的账页,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尽量详细,以全面反映某方面的信息,不必按凭证号记账,但能反映出记账号更好如在仓库管理中,详细记录了什么时间,什么仓库,进什么货,数量多少,出库多少,运往哪里等等 台账也不断地演化,现在又把一些资料也称之为台账,如人口计划生育台账、外来人口管理台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台账,这些台账不单是一些统计数字,还包括一些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汇报、工作总结、以及有关资料,分门类别,整理成册成本,如上级检查或查找资料,随时拿出来查阅,这些现在也称为是台账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10月16晚报到了“关于应付检查编造台账问题” 台账原本是本部门所记录的关于各种政策落实的规划部署以及具体实施情况的记录也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管督查手段,从中我们能查到该单位落实的政策,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预期效果,并以这些为依据来评定该单位的绩效。
可是现在有的单位、部门为了应付检查,为了所谓的完成任务,台账真正的价值完全被扭曲,成为应付、争优的工具,里面参杂了太多的水分 “台账”还是“台帐” “帐”字本身与会计核算无关,在商代,人们把帐簿叫作“册”;从西周开始又把它更名为“籍”或“籍书”;战国时代有了“簿书”这个称号;西汉时,人们把登记会计事项的帐册称为“簿”据现有史料考察,“帐”字引申到会计方面起源于南北朝 南北朝时,皇帝和高官显贵都习惯到外地巡游作乐每次出游前,沿路派人张记帏帐,帐内备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及装饰品,奢侈豪华,供其享用,此种帏帐称之为“供帐”供帐内所用之物价值均相当昂贵,薪费数额巨大,为了维护这些财产的安全,指派专门官吏掌管并实行专门核算,在核算过程中,逐渐把登记这部分财产及供应之费的簿书称为“簿帐”或“帐”,把登记供帐内的经济事项称为“记帐”以后“簿帐”或“帐”之称又逐渐扩展到整个会计核算领域,后来的财计官员便把登记日用款目的簿书通称作“簿帐”或“帐”,又写作“账簿”或“账”从此,“帐”“账”就取代了一切传统的名称在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把“账”字归入“帐”字第2义项之中,即把关于货币、货物出入记载意义的“账”字归并到“帐”字中,“账”字并无单独解释。
在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帐”和“账”分开单独注释帐”字两层含义,一是用布、纱或绸子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如帐幕、帐篷;二是“帐”同“账”账”字专用于关于货币、货物出入记载,如账本、账簿等由此可见,“帐”字含义比“账”字含义广一些,“帐”字通“账”字,换言之,有关货币、货物出入记载的用账或帐均可新近颁布的《会计法》中有关帐簿的帐字,《人民日报》刊发时用的是“帐”字而未用“账”字;而在财政部会计司新近印发的一些文件中见到的是“账”字而不是“帐”既然《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帐”通“账”(注意不是“账”同“帐”,“帐篷”是不能写成“账篷”的),帐簿、帐本、帐目中的“帐”字,用帐、账均可不过,在通篇财务报告、报表附注中应力求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