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红蜘蛛的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麦红蜘蛛的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小麦红蜘蛛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其为害程度也在日益加重,渐渐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严峻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一、形态特征 小麦红蜘蛛俗名火龙、赤蛛、火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据调查,为害小麦的红蜘蛛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麦长腿蜘蛛成虫体长0.62-0.85mm、宽约0.2mm,体纺锤形,两端较尖,呈紫红色至褐绿色麦圆蜘蛛成虫体长0.6-0.8mm、宽0.43-0.65mm,体形略圆,头胸部凸出,呈深红色 二、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一)生活习性 麦长腿蜘蛛每年发生3-4代,完成1个世代需24-46d,平均32d麦圆蜘蛛每年发生2-3代,完成1个世代需46-80d,平均57.8d两者都是以成虫和卵在植株根际和土缝中越冬,翌年2月中旬成虫开头活动,越冬卵孵化,3月中下旬虫口密度快速增大,为害加重,5月中下旬麦株黄熟后,成虫数量急剧下降,以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间续孵化,在小麦幼苗上繁殖危害,12月以后若虫削减,越冬卵增多,以卵或成虫越冬 (二)发生规律 本地区两种蜘蛛混合发生危害,但因不同麦田小气候(尤其是湿度)不同发生种类主次各异。
麦长腿蜘蛛喜暖和、干燥,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湿度在50%以下,因此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山区麦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活动猖獗每天日出后上升至叶片危害,以9-16点较多,其中又以15-16点数量最大,20点以后退至麦株基部埋伏对大气湿度较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时即停止活动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最适温度为8-15~C,相宜湿度在80%以上,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凉的麦地,春季阴凉多雨时发生严峻在一天内的活动时间与麦长腿蜘蛛相反,主要在温度较低和湿度较高的早晚活动危害,以6-8点和18-22点为活动高峰,中午阳光充分,高温干燥,移至植株基部埋伏气温低于8℃时很少活动 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都进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均靠爬行和风力扩大扩散危害,所以在田间常呈现出从田边或田中央先点片发生、再扩散到全田发生的特点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小麦,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汁,首先为害小麦下部叶片,而后渐渐向中、上部扩散受害叶上最初消失黄白色斑点,以后随红蜘蛛数量增多,叶片消失红色斑块,受害叶片局部甚至全部卷缩,变黄色或红褐色,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穗小粒轻,牢固率降低、产量下降,严峻时整株干枯。
三、综合防治 加强农业防治,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准时发觉,及早防治,将麦蜘蛛毁灭于点片发生时期 (一)农业防治 1、灌水灭虫在红蜘蛛埋伏期灌水,可使虫体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红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 2、精细整地早春中耕,能杀死大量虫体;麦收后浅耕灭茬,秋收后及早深耕,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倒茬,可有效毁灭越夏卵及成虫,削减虫源 3、加强田问管理一要施足底肥,保证苗齐苗壮,并要增加磷钾肥的施入量,保证后期不脱肥,增加小麦自身抗病虫害力量二要准时进行田间除草,对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要准时实行人工除草方法,将杂草铲除洁净,以有效减轻其危害实践证明,一般田间不干旱、杂草少,小麦长势良好的麦田小麦红蜘蛛很难发生 (二)化学防治 小麦红蜘蛛虫体小、发生早且繁殖快,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虫情调查从小麦返青后开头每5d调查1次,当麦垄单行33cm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可施药防治检查时留意不行翻动需观测的麦苗,防止虫体受惊跌落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这样不但可以削减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小麦抽穗后气温较高,10点以前和16点以后喷药效果最好可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加水50-75kg,药剂喷雾要求匀称周到、匀速进行如用拖拉机带车载式喷雾器作业,要用二挡匀速进行喷雾,以保证叶背面及正面都能喷到药剂 通过田间试验,防治红蜘蛛最佳药剂为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其次是15%哒螨灵乳油2021-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0%绿保素(螨虫素+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效果在80%以上防治效果最差的为氧化乐果,仅为60%左右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