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有三书不忘初衷作文1400字.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319207187
  • 上传时间:2022-06-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7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有三书,不忘初衷作文1400字 王阳明在临终前说过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辨明善惡是格物,为善去恶致良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致良知” 人生来于世,未曾携带任何东西因此,学习,在这个世界上,是必不行少的一个环节,而读书,便是一种获得学问的有效方式首先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读“有字之书”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将往圣的绝学继承下来,理解并汲取他们的精髓,这才使原本的“童子之身”渐渐成长,使心智趋向成熟金庸在高校期间几乎将整个图书馆的史地著作读完,这便为他接下来写武侠小说奠定了一个较深的文化功底可以说,这是读“有字之书”的功劳 但是,读“有字之书”,也会日渐分化出两类人:一类人成天咬文嚼字,抱着基本经书不放,出口则“子曰诗云”,却似和尚念经,不懂其中精髓奥义;一类人则将前人所积累下来的阅历汲取,渐渐转化成他们自己的思想,从而应用于自己的生活领域,渐渐通往自己所憧憬的胜利之路可以说,后一类人已从读“有字之书”转变到了读“无字之书”的境界。

      诚然,“有字之书”赐予了我们很多学问,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但是我们所经验的,又岂能与书上的完全相吻合?当我们的心智渐趋成熟,我们应从“有善有恶”的境界提升到“辨明善恶”的境界我们学习书上的内容,并非让我们纯粹地记忆学问,而是让我们将其运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即在心中形成一本“无字之书”,让它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这时,原本书上的白纸黑字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物尽其用正如《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让他领悟精髓,遗忘详细的招式其事虽是虚构,但其思想精华,当与此一样 当我们的心中形成一本“无字之书”时,学习之路仍未到终点最终一本“心灵之书”,才是从“辨明善恶”到“为善去恶”的境界,也就是从“格物”而“致知”假如人可以将自己所学的学问应用于自身的生活领域,但是“同流合污”,仅在社会上“求存”,那么他终究也只是生活的牺牲品我们拥有学问,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能将我们的学问与阅历传承而在这之前,我们须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品德与素养,使我们的思想与素养相匹配,这样,我们才真正读懂了“心灵之书”又回到那句话,“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继承了绝学,当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孔子的一生,从小时候的饱读诗书,到后来的游学劝告,再到后来的整理书籍,即是他读人生三本大书的写照。

      我们或许早已遗忘了他如何与诸侯王争论,早已遗忘了他从政时的光线万丈,我们仅记住了他整理下来的“六经”,记住了《论语》里面一句句的“子曰”,这才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真正的精神财宝 总之,我认为人生读三本大书,是按部就班的过程,而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初心所在,然后将心中美妙的想法,传诸于世愿人人都能读好这三本书,实现自己的幻想 点评 这篇作文对“人生要读三本书”的内涵和理念的理解精确,运用评说的方式绽开论述作者不仅论述了为什么要读这三本书,更主要的是指出了我们应当怎样去读好这三本书这是作者思索的深化之处,因为它更深一层地思索到了读好这三本书的方法问题,也提出了详细可行的策略:“人生读三本大书,是按部就班的过程,而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初心所在,然后将心中美妙的想法,传诸于世文章引用王阳明先生的话开头,恰当自然地扣住了评述的主体内容“读书”“致良知”,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标题“不忘初衷”的内涵全文论述结构清楚,思辨严谨,语言理性,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考场论述文endprint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