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临床观察.doc
2页1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临床观察作者:马日山 陈宇被 祝维孝 吴晓峰 邹风 马洪刚 【关键词】 超声【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的优势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对 42 例病例 111 次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的分析,统计穿刺成功率和取材情况病理诊断率结果 总的穿刺成功率 91.6%,病理诊断率达 88%,并发症 1.1%结论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是一种取材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组织学取材方法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安全、高效、实用的活检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超声科自 2001 年 9 月~2003 年 12 月采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技术进行肝、肾、乳房、骨骼和浅表淋巴结等深浅脏器的弥漫性或占位性病变组织活检 42 例的临床经验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2 例,其中 30 例(71%)为住院病人,12 例(29%)为门诊病人男 31 例(73%),女 11 例(27%)年龄在 28~65 岁,平均年龄约 43 岁1.2 仪器与活检装置 安科 ASU―1000 实时超声诊断仪,3.5~5.0MHz 弧阵探头及专用穿刺引导装置。
自动活检装置为:日本产半自动活检枪配套活检针18~20G(切割槽长度为 1.0cm 或 2.0cm,两种选择可调)1.3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方法 (1)全部病例均采用规范的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操作2步骤,穿刺针均采用 18~20G 细针 (2)骨肿瘤组织活检须在常规消毒应用骨钻打孔后方可进行活检乳房穿刺应沿放射状乳腺导管方向穿刺,以减少导管损伤 (3)穿刺取材:病人取适当位置,超声探查病灶大小、位置,确定穿刺途径、标准进针点局麻后,术者于进针点切一长 2mm,深 2mm 小切口,刺入套管针于皮下用以导引活检针方向,再用有穿刺架超声探头固定套管以确定 穿刺方位,当病变显示最清晰时立即固定探头,迅速将活检针刺入靶细胞边缘,再推入活检针芯,快速扣动活检枪板机,随即退针完成活检测量标本后,用 10%甲醛液固定 [1] (4)拔针应观察穿刺部位超声图像,如无异常,观察 1~2h 即可离去 (5)详细记录以下内容①穿刺部位;②穿刺次数,成功与否;③有无并发症、出血、感染;④取材情况,记录取材长度,所取组织完整,能满足病理检查需要,长度≥0.5cm;⑤记录病理诊断结果:记录病理是否明确诊断2 结果2.1 活检取材成功率 42 例病例共穿刺 111 次,平均每例穿刺 2.4 次,穿刺成功98 次(91.6%),失败 13 次(8.4%),所取组织 0.5~1.5cm。
42 例病例中有 1 例肝脏穿刺 1 次取材未成功,进针后突感上腹剧痛,持续约 1h 余,经 X 线及超声观察 2h未见异常表现,未再取材按病例取材成功率 1/42 为 97.7%,失败率为 2.3% 2.2 并发症 42 例病例超声引导活检后均未见出血及感染,只有 1 例上腹剧痛观察 2h余缓解2.3 取材及病理诊断 见表 1穿刺活检 111 次,成功 98 次,成功率 91.6%成功者浅表取材均≥0.5cm,深部弥漫性病变或肿块取材 1.0~1.5cm42 例病例,病理明确或基本明确诊断 40 例,诊断率 95.3%2 例取材组织均为靶组织,但均为坏3死组织,不能明确诊断占 4.7%表 1 取材及病理诊断(略)3 讨论临床上许多病例需要取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来指导治疗,穿刺活检技术的发展,使采用微创手术获取标本成为可能,而影像技术加之自动活检装置的发明,使活检取材的准确性大为提高,使得活检技术操作更加简单,取材成功率更高使得病理诊断在基层医院的诊断率和确诊率大幅度提高3.1 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1)超声引导可选择监视进针线路和角度,控制进针方向和深度,配合 CIFD 能可避免重要血管的损伤。
(2)自动活检技术高速取样,细针不易造成严重损伤本文 42 例无一例出血和脏器损伤与文献对比无重大的差异根据文献报道较大样本的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成功率更高3.2 标本情况 标本极为标准,组织结构层次分明,易于分辨,病理医师满意,活检成功率在 91.6% 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只要慎重选择适应证,做好术前的必要的出凝血时间化验或必备的检查便可进行便于基层医院单位推广普及,但初学者必须在离体动物标本反复练习,操作熟练才能用于临床参考文献1 张武.现代超声诊断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6,481-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