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乓乓球历史和发展.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7046349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乒乓球的起源: 很多人会认为乒乓球起源于中国,其实不是~~我们的国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2.乒乓球的发展史:   (一)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1904年,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

      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童子部添设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学生中也开展了乒乓球活动 1925年上海举行了各种杯赛,其中有中华队与旅华日侨之间的秋山杯赛1927年中华队赴日进行访问比赛,同年8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中日乒乓球表演赛1930年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乒乓球的比赛不过技术水平不高,负多胜少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成立1935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曾电邀我国加入国际乒联和参加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于经费无着未能实现  (二)新中国为乒乓球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1952年10月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1953年中国乒乓球队开始建立起  (三)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1、经受战斗的考验(1953-1957年):1953年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团体比赛中,我国男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1954年夏,中国乒乓球队去匈牙利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单第三名和第四名,女单第三名,男双第三名,总分仅次于匈牙利而占第二位。

      1955年8月,中国乒乓球队又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初露锋芒,分别战胜了日本、罗马尼亚、法国的优秀选手,获得了男单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二名1956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在东京第二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男队先后战胜了亚洲冠军南越队和美国队,负于英国、日本和罗马尼亚等队比赛结果,我国男队上升为第一级第六名,女队由二级队升为一级队1957年斯德哥尔摩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男、女队分别战胜了种子队罗马尼亚队和英国队,双双获得了决赛权我国男队由第一级的第六名升为第一级的第四名,女队由第一级的第十一名升为第一级的第三名,取得较好成绩2、冲向世界高峰(1959-1965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我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二十六届锦标赛,取得了3项冠军(男队第一次夺得了团体冠军,女队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又一次夺得了男单冠军)以及4项第二名和8项第三名1963年布拉格第二十七世界锦标赛中,中国女队的成绩不够理想,全队共获3项冠军,2项第二名,7项第三名男队团体决赛,中国队上场的除了两名直拍快攻打法外,还上了一名直拍削球手张燮林,比第二十六届锦标赛显示了更大的优势。

      男双冠军由削中反攻的张燮林、王志良所获,表明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多种打法和技术风格都能攀登世界技术高峰中国队在第二十八届世界锦标赛中,女队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男、女队共获5项冠军(男、支队双双获得团体冠军),5项第二,6项第三名,创造了中国队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乒乓球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九千万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乒乓球运动,所以有些外国朋友把乒乓球叫作中国的"国球"3、新的行程(1971一1979年):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乒乓球技术的迅速提高,尤其是欧洲的复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队在1971年4月重新参加世界比赛后,从第三十一至三十五届我男队共取得6项半冠军(混双算半项),6项半第二名,6项半第三名,女队共取得10项半冠军,9项半第二名,10项第三名上述成绩的取得,除了我国直拍快攻打法有所发展外,还成功地创造了两面不同性能球拍守攻结合的打法近些年来,我国直拍快攻在保持和发扬特长的前提下,开始掌握适当的旋转技术,力求达到以速度为主,辅以旋转,争取在比赛中做到能快攻则快攻,不能快攻则以一定速度的旋转与对方相持,然后再转为快攻,发挥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快攻打法。

      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乒乓球队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各种打法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对付弧圈球的能力还不够强,其次是身体素质也不够好等尤其是快攻打法没有重大的革新,关键技术缺乏重大的突破,因而技术与打法的发展相应缓慢,这是在第三十五届比赛中男子项目受挫的原因之一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与教训中更加体会到:乒乓球技术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既要坚持以我为主,又要认真吸取国外的长处,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汀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攻克难关,夺取胜利 我坚信乒乓球会在中国不断的创造奇迹,中国会永远是乒乓球的霸王3.我国在世界比赛中共获得多少金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16次   1959年第25届:容国团 德国多特蒙德  1961年第26届:庄则栋 中国北京  1963年第27届:庄则栋 捷克布拉格  1965年第28届:庄则栋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  1973年第32届:郗恩庭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1981年第36届:郭跃华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1983年第37届:郭跃华 日本东京  1985年第38届:江嘉良 瑞典哥德堡  1987年第39届:江嘉良 印度新德里  1995年第43届:孔令辉 中国天津  1999年第45届:刘国梁 荷兰埃因霍温  2001年第46届:王励勤 日本大阪  2005年第48届:王励勤 中国上海  2007年第49届:王励勤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2009年第50届:王皓 日本横滨  2011年第51届:张继科 荷兰鹿特丹女子单打冠军:19次   1961年第26届:邱钟惠 中国北京  1971年第31届:林惠卿 日本名古屋  1973年第32届:胡玉兰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1979年第35届:葛新爱 朝鲜平壤  1981年第36届:童玲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1983年第37届:曹燕华 日本东京  1985年第38届:曹燕华 瑞典哥德堡  1987年第39届:何智丽 印度新德里  1989年第40届:乔红 德国多特蒙德  1991年第41届:邓亚萍 日本千叶  1995年第43届:邓亚萍 中国天津  1997年第44届:邓亚萍 英国曼彻斯特  1999年第45届:王楠 荷兰埃因霍温  2001年第46届:王楠 日本大阪  2003年第47届:王楠 法国巴黎  2005年第48届:张怡宁 中国上海  2007年第49届:郭跃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2009年第50届:张怡宁 日本横滨  2011年第51届:丁宁 荷兰鹿特丹男子双打冠军:15次   1963年第27届:张燮林/王志良 捷克布拉格  1965年第28届:庄则栋/徐寅生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  1977年第34届:梁戈亮/李振恃 英国伯明翰  1981年第36届:李振恃/蔡振华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1987年第39届:陈龙灿/韦晴光 印度新德里  1993年第42届:王涛/吕林 瑞典哥德堡  1995年第43届:王涛/吕林 中国天津  1997年第44届:孔令辉/刘国梁 英国曼彻斯特  1999年第45届:孔令辉/刘国梁 荷兰埃因霍温  2001年第46届:王励勤/阎森 日本大阪  2003年第47届:王励勤/阎森 法国巴黎  2005年第48届:孔令辉/王皓 中国上海2007年第49届:马琳/陈玘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2009年第50届:王皓/陈玘 日本横滨  2011年第51届:马龙/许昕 荷兰鹿特丹女子双打冠军:19次   1965年第28届:林惠卿/郑敏之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  1971年第31届:林惠卿/郑敏之 日本名古屋  1979年第35届:张立/张德英 朝鲜平壤  1981年第36届:张德英/曹燕华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1983年第37届:戴丽丽/沈剑萍 日本东京  1985年第38届:戴丽丽/耿丽娟 瑞典哥德堡  1989年第40届:邓亚萍/乔红 德国多特蒙德  1991年第41届:陈子荷/高军 日本千叶  1993年第42届:刘伟/乔云萍 瑞典哥德堡  1995年第43届:邓亚萍/乔红 中国天津  1997年第44届:邓亚萍/杨影 英国曼彻斯特  1999年第45届:王楠/李菊 荷兰埃因霍温  2001年第46届:王楠/李菊 日本大阪  2003年第47届:王楠/张怡宁 法国巴黎  2005年第48届:王楠/张怡宁 中国上海  2007年第49届:王楠/张怡宁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2009年第50届:郭跃/李晓霞 日本横滨  2011年第51届:郭跃/李晓霞 荷兰鹿特丹混合双打冠军:18次   1971年第31届:张燮林/林惠卿 日本名古屋  1973年第32届:梁戈亮/李莉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1979年第35届:梁戈亮/葛新爱 朝鲜平壤  1981年第36届:谢赛克/黄俊群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1983年第37届:郭跃华/倪夏莲 日本东京  1985年第38届:蔡振华/曹燕华 瑞典哥德堡  1987年第39届:惠钧/耿丽娟 印度新德里  1991年第41届:王涛/刘伟 日本千叶  1993年第42届:王涛/刘伟 瑞典哥德堡  1995年第43届:王涛/刘伟 中国天津  1997年第44届:刘国梁/邬娜 英国曼彻斯特  1999年第45届:马琳/张莹莹 荷兰埃因霍温  2001年第46届:秦志戬/杨影 日本大阪  2003年第47届:马琳/王楠 法国巴黎  2005年第48届:王励勤/郭跃 中国上海  2007年第49届:王励勤/郭跃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2009年第50届:李平/曹臻 日本横滨  2011年第51届:张超/曹臻 荷兰鹿特丹男子团体冠军:17次   1961年第26届 中国北京  1963年第27届 捷克布拉格  1965年第28届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  1971年第31届 日本名古屋  1975年第33届 印度加尔各达  1977年第34届 英国伯明翰  1981年第36届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