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一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55页高考总复习(第1轮)生物专题一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必修 2高考有我,前程无忧考点明示考点明示•考点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试梳理试梳理•2.归纳:•(1)F1全为 •(2)子二代的性状共有四种,分别是 (约占子二代总数的 )和 • (约占子二代总数的 )两种与原亲本一致的类型,以及 (约占子二代总数的 )和 (约占子二代总数的 )两种与原亲本不一致的类型黄色圆粒黄色圆粒黄色圆粒黄色圆粒9/169/16绿色皱粒绿色皱粒1/161/16黄色皱粒黄色皱粒3/163/16绿色圆粒绿色圆粒3/163/16•考点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2中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9黄圆:1 、2 、2 、4 •3黄皱:1 、2 •3绿圆:1 、 2 、9 94 4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yyRr YyrrYyrr•1 :1 。
•子一代测交时,与子一代进行杂交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2.验证——测交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F1产生了4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 • 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绿皱绿皱yyrryyrryyrryyrr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考点3 自由组合定律•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2.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 ,并且提出了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和 (与前者有关的 )的概念•3.等位基因是指 。
互不干扰互不干扰彼此分离彼此分离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基因基因表现型表现型基因型基因型基因组成基因组成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的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的基因•1.判断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的正误•(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每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 ( )•(2)若使用纯合黄色皱粒和纯合绿色圆粒作为亲本,其子二代将表现不一样的分离比 ( )•(3)子二代中任意一株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其后代也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 ( )•(4)对豌豆的任意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都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 ( )•(5)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结果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 )•答案:(1)√(2)×(3)×(4)×(5)√查能力查能力•2.判断下列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的正误•(6)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 ( )•(7)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8)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会相同 ( )•(9)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入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它们的遗传效应也是相互独立,不存在相互作用的 ( )•答案:(6)√(7)×(8)×(9)ו考点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例1 决定小鼠毛色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C.7/16 D.9/16•解析: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相互交配,后代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B_ss)的比例为3/4×1/4=3/16•答案:B考点突破考点突破考点突破考点突破•提升一:实验分析•提升二:相关结论•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变式1 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如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B•解析:F1中绿色自交,后代中绿色和黄色的比为2∶1,可知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故①正确,②错误;F2中非条纹与条纹之比为3∶1,且四种性状比为6∶3∶2∶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故③错误,④正确•考点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例2 (2014·大纲卷)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解析:(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基因型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提升一: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升二: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的问题:•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示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示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示例: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示例:求ddEeFF与DdEeff杂交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分析:将ddEeFF×DdEeff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dd×Dd→后代基因型比为1∶1,表现型比为1∶1;•Ee×Ee→后代基因型比为1∶2∶1,表现型比为3∶1;•FF×ff→后代基因型1种,表现型1种•所以,后代中:•基因型比为(1∶1)×(1∶2∶1)×1=1∶2∶1∶1∶2∶1;•表现型比为(1∶1)×(3∶1)×1=3∶1∶3∶1•(5)性状分离比推断法:•①9∶3∶3∶1→AaBb×AaBb•②1∶1∶1∶1→AaBb×aabb或Aabb×aaBb•③3∶3∶1∶1→AaBb×Aabb或AaBb×aaBb•④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等(只要其中一对符合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F1自交类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只产生一种表现型即可)。
•提升三: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分析•当两种遗传病之间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下:•可以用以下集合来理解:•变式2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解析:A项所述的内容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孟德尔提出了B项所述的假说,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成立进行了测交实验B•考点3 自由组合定律•例3 (2014·海南)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解析: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A错;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 ×2/4×2/4×2/4×(1/4+1/4)×(1/4+1/4)×(1/4+1/4)×(1/4+1/4)=35/128,B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2/4×2/4×2/4×2/4×2/4×(1/4+1/4)×(1/4+1/4)=21/128,C错;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2/4×2/4×2/4×2/4×2/4×(1/4+1/4)=7/128,两者相同,D错误。
•答案:B•提升一: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提升二: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自由组合的计算方法•变式3 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求再生一个孩子:•(1)只患并指的概率是 •(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3)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 •(4)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5)患病的概率是 3/83/81/81/81/161/161/21/25/85/8•解析:由题意知,第一个孩子的基因型应为aabb,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妇:Aabb;夫:AaBb依据该夫妇的基因型可知,再生一个孩子患并指的概率应为1/2(非并指的概率为1/2),患白化病的概率应为1/4(非白化病的概率应为3/4),则:•(1)再生一个只患并指孩子的概率为:并指概率-并指又白化病的概率=1/2-1/2×1/4=3/8•(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为:白化病概率-白化病又并指的概率=1/4-1/2×1/4=1/8•(3)生一既白化又并指的男孩的概率为:男孩出生率×白化病概率×并指概率=1/2×1/4×1/2=1/16•(4)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并指概率×非白化病概率+白化病概率×非并指概率=1/2×3/4+1/4×1/2=1/2。
•(5)后代中患病的概率为:1-全正常(非并指、非白化)=1-1/2×3/4=5/8•考点4 自由组合定律拓展•例4 (2015·福建)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眼色中黑眼为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BB•(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3)亲本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_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4)父本为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母本为红眼黄体鳟鱼,热休克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性状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提升一: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剖析•提升二: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解题步骤•(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4)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变式4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1)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 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2)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 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3)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 色物质,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 2 2aabbaabb3 38/98/9黑黑aaBBaaBB、、aaBbaaBb•解析:解析:(1)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F2为9∶3∶3∶1的修饰(9∶3∶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A_B_为灰色,A_bb,aabb为白色,aaB_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
有色物质1为黑色,基因Ⅰ为B,有色物质2为灰色,基因Ⅱ为A以为F1(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若甲和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2)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8/9•(3)由(1)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误区1 使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前提•1.细胞核遗传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2.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要用分离定律计算•3.两对等位基因都表现出显隐性关系,且都符合分离定律走出误区走出误区走出误区走出误区•误区2 两对基因杂交实验的重组类型问题•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3/8•(1)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3/16+3/16=3/8。
•(2)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1/16+9/16=5/8•考点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中种子为560粒从理论上推测,与F2种子中基因型和个体数相符的是( )•解析:F1的基因型为YyRr,自交得到的F2中,每一种纯合子各占1/16,YyRr占4/16,YyRR占2/16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课堂检测C•2.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并将F1黄色圆粒自交得到F2为了查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的比例为( )•A.1/9 B.1/16•C.4/16 D.9/16•解析: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其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YYRR,占F2中黄色圆粒的比例为1/16÷9/16=1/9A•考点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A.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C.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D.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为1∶1∶1∶1,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都为1∶1∶1∶1。
A•4.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其比例为3∶3∶1∶1,即“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C.bbCc D.bbcc•解析:后代直毛∶卷毛=(3+1)∶(3+1)=1∶1,黑色∶白色=(3+3)∶(1+1)=3∶1,故亲本基因型为BbCc和bbCc,即“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C•考点3 自由组合定律•5.(2014·海南)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F F2 2中高茎中高茎∶∶矮茎=矮茎=3∶13∶14 4一一5 527∶21∶9∶727∶21∶9∶7•解析:解析:(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中的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五种2)F1的基因型为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
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6.(2014·上海)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 g和270 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64 B.5/64•C.12/64 D.15/64•解析: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果实重量分别为150 g和270 g,则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70-150)/6=20(g),AaBbCc果实重量为210 g,自交后代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故为15/64,选DD•考点4 自由组合定律拓展•7.(2016·潍坊质检)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C.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F2黑鼠有2种基因型•解析:根据F2代性状分离比可判断小鼠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F1(AaBb)与白鼠(aabb)杂交,后代中AaBb(黑)∶Aabb(灰)∶aaBb(灰)∶aabb(白)=1∶1∶1∶1;F2灰鼠(A_bb、aaB_)中纯合子占1/3;F2黑鼠(A_B_)有4种基因型A•8.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 9∶3∶3∶1 B.2种 13∶3•C.3种 12∶3∶1 D.3种 10∶3∶3•解析:由题意可知,白皮个体的基因型为W_ _ _,黄皮个体的基因型为wwY_,绿皮个体的基因型为wwyy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皮∶黄皮∶绿皮=12∶3∶1C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