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第四章 炎症.ppt
119页第四章 炎第四章 炎 症症 (Inflammation) 重重 点点 掌掌 握握 内内 容容炎症的概念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急性炎症:急性炎症: 炎性水肿,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炎性水肿,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症介质,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炎症介质,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慢性炎症:特点,肉芽肿的概念、形成条件、慢性炎症:特点,肉芽肿的概念、形成条件、组成、病理特点组成、病理特点病理名词:炎症介质、吞噬作用、脓肿、蜂窝病理名词:炎症介质、吞噬作用、脓肿、蜂窝织炎、溃疡、瘘管、窦道、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织炎、溃疡、瘘管、窦道、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等Skin blister result from burningSerous effusion accumulated within and underneath the epidermis of skinFuruncle(疖)(疖)Carbuncle(痈(痈)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1.1.炎症的概念:炎症的概念:炎症是炎症是具有具有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的活体的活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
炎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炎症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以血管反应为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以血管反应为主要特征的抗损伤和修复现象,血管反应主要特征的抗损伤和修复现象,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22. .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33. .炎症原因:炎症原因:通称为致炎因子致炎因子通称为致炎因子致炎因子种类繁多,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种类繁多,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坏死组织、变态反应,等坏死组织、变态反应,等4.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三大病变: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三大病变: 变质(变质(alteration)) 、、渗出渗出((exudation))和增生和增生( (proliferation) 变质—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炎细胞浸润?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炎细胞浸润? 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1)变质()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2)渗出()渗出(exudation)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3)增生增生(prolif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实质和间质增生炎症局部组织实质和间质增生CalorRuborTumorDolorLoss of Functionfirst described by Celsus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5.5.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1 1)临床局部表现)临床局部表现 红红(redness or rubor)(redness or rubor) 肿肿(swelling or tumor)(swelling or tumor) 热热(heat or calor)(heat or calor) 痛痛(pain or dolor)(pain or dolor) 功能障碍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 ) (loss of function ) ((2 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多数增多多数增多),补体合成增多,慢波睡眠增加),补体合成增多,慢波睡眠增加(嗜睡),肌肉蛋白降解增加(乏力)等。
嗜睡),肌肉蛋白降解增加(乏力)等 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 核左移?核左移?6.6.炎症介质是推动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在炎症介质是推动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7.7.炎症的意义:炎症的意义: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 炎症与损伤、修复和免疫的关系相当密切炎症与损伤、修复和免疫的关系相当密切8.8.炎症具有两面性:炎症具有两面性:正确应用炎症的病理学正确应用炎症的病理学知识,抑恶扬善,更好地理解临床疾病,知识,抑恶扬善,更好地理解临床疾病,诊治疾病,为病人服务诊治疾病,为病人服务 第二节第二节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 ((Acute inflammation)一.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 (轴突反射?)(轴突反射?) 细细A短暂收缩短暂收缩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充血和血流加速血和血流加速 血流缓慢血流缓慢 液体外渗、液体外渗、白细胞游出白细胞游出 血流动力学改变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变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
炎症局部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炎性炎症局部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炎性渗出的必要条件,而渗出是血流动力学改变渗出的必要条件,而渗出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必然结果的必然结果急性炎症的血管反应:急性炎症的血管反应: 1. 1. 速发短暂性反应(速发短暂性反应(15-3015-30分钟)分钟) 2. 2. 速发持续性反应(几小时速发持续性反应(几小时- -几天)几天) 3. 3. 持发持续性反应(持发持续性反应(2-122-12小时后发小时后发生,持续几小时生,持续几小时- -几天)几天) 病原微生物和机体因素决定?病原微生物和机体因素决定?二二.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是液体渗出的重要机制是液体渗出的重要机制 1.内皮细胞收缩(仅累及细静脉组胺和内皮细胞收缩(仅累及细静脉组胺和P P物质受体);物质受体); 2.2.内皮内皮穿胞作用穿胞作用增强(增强(VEGFVEGF和炎症介质作用);和炎症介质作用); 3.3.内皮直接受损(累及微循环所有小血管);内皮直接受损(累及微循环所有小血管); 4.4.迟发持续性渗漏(内皮细胞凋亡或细胞因子作用,累迟发持续性渗漏(内皮细胞凋亡或细胞因子作用,累及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及毛细血管和细静脉); 5.5.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累及细静脉和肾、肺毛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累及细静脉和肾、肺毛细血管);细血管); 6.6.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与新生毛细血管结构和生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与新生毛细血管结构和生物学特点有关物学特点有关——血管活性介质的受体丰富)。
血管活性介质的受体丰富)Ø渗出液(炎性水肿)的防御作用和渗出液(炎性水肿)的防御作用和不利影响不利影响防御作用:防御作用:稀释中和毒素稀释中和毒素带来营养和带走代谢产物带来营养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有利于杀菌和修复作用纤维素有利于杀菌和修复作用表面吞噬表面吞噬作用?作用?有利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形成有利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形成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渗出物过多时,可造成压迫和阻渗出物过多时,可造成压迫和阻塞作用或机化和粘连等塞作用或机化和粘连等三三.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1.渗出过程:渗出过程: 边集、粘附、游出和趋化作用边集、粘附、游出和趋化作用 趋化作用(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是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运动 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称为化学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刺激物称为化学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具有特异性 TransmigrationTransmigration时间时间2-12分钟分钟Neutrophil undergoing extravasation/diapedesis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机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机制:♣ 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通过白细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通过白细 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与内皮相互识别、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与内皮相互识别、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参与白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参与白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 选择素类(选择素类(selectins)) 免疫球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immunoglobulins)) 整合素类(整合素类(integrins)) 选择素分子识别的配体选择素分子识别的配体--路易斯寡糖路易斯寡糖((Sialyl-Lewis X))n选择素分子识别的配体都是一些寡糖基团,主要是选择素分子识别的配体都是一些寡糖基团,主要是具有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具有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Sialyl-LewisX)或类)或类似结构的分子似结构的分子n与蛋白质分子抗原不同,直接决定细胞表面某种寡与蛋白质分子抗原不同,直接决定细胞表面某种寡糖表达的因素,主要是与某些特的糖基转移酶或碳糖表达的因素,主要是与某些特的糖基转移酶或碳水化合物修饰酶的作用有关这些酶的作用可能与水化合物修饰酶的作用有关这些酶的作用可能与细胞的生长与代谢状态有密切关联细胞的生长与代谢状态有密切关联n一种寡糖基团可以存在于多种糖蛋白或糖脂分子上,一种寡糖基团可以存在于多种糖蛋白或糖脂分子上,并分布于多种细胞表面,因此选择素分子的配体在并分布于多种细胞表面,因此选择素分子的配体在体内的分布较为广泛。
已发现白细胞、血管内皮细体内的分布较为广泛已发现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及血清中某些糖蛋白分子上胞、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及血清中某些糖蛋白分子上都存在有选择素分子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基因都存在有选择素分子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基因粘附分子粘附分子VLA-4VLA-4n极迟活化分子极迟活化分子(very late activation,VLA)(very late activation,VLA)或称或称β1β1整合素整合素(β1integrins),(β1integrins),本族分子具本族分子具有共同的有共同的β链链(CD29),(CD29),有有3 3种分子即种分子即VLA-4VLA-4、、VLA-5VLA-5和和VLA-6VLA-6分子nVLA-4参与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细胞的游走、参与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细胞的游走、浸润,其肽类拮抗剂在实验研究中显示出明浸润,其肽类拮抗剂在实验研究中显示出明确的抗炎效应确的抗炎效应 粘附分子粘附分子PSGL-1(CD162)PSGL-1(CD162)nPSGL-1PSGL-1是是9090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粘附分子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粘附分子, ,具有具有同源二聚体的结构同源二聚体的结构, ,为一种跨膜的糖蛋白为一种跨膜的糖蛋白, ,表达于表达于白细胞的表面白细胞的表面. .成熟成熟PSGL-1PSGL-1分子上具有很多分子上具有很多O-O-连连接的糖基化位点接的糖基化位点, ,岩藻糖基化、唾液酸化和岩藻糖基化、唾液酸化和NHNH2 2 末末端酪氨酸的硫酸化对于端酪氨酸的硫酸化对于PSGL-1PSGL-1的功能十分重要的功能十分重要. .nPSGL-1PSGL-1是选择素是选择素P P的配体的配体, ,与选择素与选择素P P具有特殊的具有特殊的亲和性亲和性.PSGL-1.PSGL-1同时也是选择素同时也是选择素L L和选择素和选择素E E的配的配体体.PSGL-1.PSGL-1与选择素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白细胞粘与选择素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白细胞粘附的起始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附的起始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PSGL-1.PSGL-1在介导白在介导白细胞粘附的同时可以转导胞外信号细胞粘附的同时可以转导胞外信号, ,促进白细胞促进白细胞活化并使其稳定粘附活化并使其稳定粘附. .白细胞粘附具有重要的生白细胞粘附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理意义 . . 粘附分子粘附分子LFA-1LFA-1nLFALFA是指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
是指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nLFA-1LFA-1局限在白细胞上表达局限在白细胞上表达, ,分布广泛分布广泛, ,可参与细胞可参与细胞毒毒T T细胞细胞(CTL),(CTL),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NK细胞细胞) )和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LAK(LAK细胞细胞) )的杀伤效应的杀伤效应; ;辅助性辅助性T T淋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和丝裂原的增生反应巴细胞对外来抗原和丝裂原的增生反应; ;粒细胞及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用(ADCC);(ADCC);白细胞的定位、渗出和迁移、淋巴细胞白细胞的定位、渗出和迁移、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结的归巢向外周淋巴结的归巢(homing)(homing)等n近来发现近来发现LFA-1LFA-1在骨髓造血、干细胞归巢和移植免在骨髓造血、干细胞归巢和移植免疫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疫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粘附分子粘附分子MAC-1MAC-1nMac-1 (CD11b/CD18) is the predominant beta 2 (CD18) integrin mediating human neutrophil migration through synovial and dermal fibroblast barriers.nCD11b是细胞黏附分子整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MAC-1(CD11b/CD18)的α链,分子量为160kD。
正常情况下,它主要在成熟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上表达 Chemotaxis WBC emigrate in tissues toward the site of injury by a process called chemotaxis, defined most simply as locomotion oriented along a chemical gradient.ØExogenous chemoattractants: bacterial products, etc.ØEndogenous chemoattractants: C5a, LTB4 cytokines(IL-8), etc. 移动速度:移动速度:5-20µm/分分钟 2.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概念:概念:是指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及组织是指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及组织碎片的过程。
碎片的过程 吞噬细胞一般指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胞一般指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吞噬过程:吞噬过程: 包括识别和粘附,吞入,杀伤和降解包括识别和粘附,吞入,杀伤和降解 调理素受体识别调理素化的微生物调理素受体识别调理素化的微生物 调理素可加强吞噬细胞的识别和粘附过调理素可加强吞噬细胞的识别和粘附过程 调理素调理素(opsonin)::血清中存在的一类能血清中存在的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蛋白质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蛋白质 主要有主要有IgG 的的Fc段、补体段、补体C3b和凝集素和凝集素(Collectins, 血浆内的一种糖结合蛋白血浆内的一种糖结合蛋白) 调理素化的微生物与白细胞表面的调理素化的微生物与白细胞表面的Fc受受体体(FcγR)或或C3受体(受体(CR1)结合FFF 其他识别方式:其他识别方式:n通过通过TLR识别微生物:识别微生物:TLRs(toll-like receptors)表达于白细胞表面和内体小表达于白细胞表面和内体小泡,可以识别细胞外和摄入细胞内的微生泡,可以识别细胞外和摄入细胞内的微生物。
物nG蛋白耦联受体识别含有蛋白耦联受体识别含有N-甲酰甲硫氨酸甲酰甲硫氨酸的细菌多肽的细菌多肽n细胞因子受体通过与细胞因子结合而激活细胞因子受体通过与细胞因子结合而激活白细胞如白细胞如IFN-γ激活巨噬细胞激活巨噬细胞TLR TLR 配体配体dsRNA内源内源mRNAPolyI:C结核杆菌结核杆菌三酰基酯三酰基酯肽肽脑膜炎球脑膜炎球菌可溶性菌可溶性成分成分肽聚肽聚糖糖脂肽脂肽大多大多数数PAMP结构结构HSPBruce A. Beutler 杀伤和降解杀伤和降解( (killing and degradation):): 依赖氧机制依赖氧机制 a) a) 被吞噬的细菌主要由具有活性被吞噬的细菌主要由具有活性的氧代谢产物杀伤的氧代谢产物杀伤 b) Hb) H2 2O O2 2-MPO--MPO-卤素体系是中性粒细卤素体系是中性粒细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对细菌、真菌、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对细菌、真菌、支原体、蠕虫和病毒均有杀伤效应支原体、蠕虫和病毒均有杀伤效应 对细菌不依赖氧杀伤的机制:对细菌不依赖氧杀伤的机制:n溶酶体内的细菌增加通透性蛋白溶酶体内的细菌增加通透性蛋白(Bacteri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激活激活磷脂酶,降解细菌膜磷脂。
磷脂酶,降解细菌膜磷脂n溶菌酶水解细菌糖肽外衣;溶菌酶水解细菌糖肽外衣;n阳离子蛋白,如:乳铁蛋白和嗜酸性粒细阳离子蛋白,如:乳铁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碱性蛋白(胞的主要碱性蛋白(MBPMBP)对寄生虫有毒)对寄生虫有毒性作用n防御素(防御素(Defensins):一种阳离子多肽,):一种阳离子多肽,对病原微生物有毒性作用对病原微生物有毒性作用 Phagocytosis and degradation ((2)免疫作用:)免疫作用: 细胞和体液免疫作用通过细胞和体液免疫作用通过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来完成 通过抗原提呈完成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向通过抗原提呈完成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向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转化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转化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的形态、功能和出现的病理意义的形态、功能和出现的病理意义 在由不同致炎因子所引起的炎症灶内,在由不同致炎因子所引起的炎症灶内,巨噬细胞的形态可发生很大的变化巨噬细胞的形态可发生很大的变化((3 3)组织损伤作用:)组织损伤作用: 白细胞释放损伤因子(溶酶体酶、白细胞释放损伤因子(溶酶体酶、毒性氧自由基、化学介质如前列腺素和毒性氧自由基、化学介质如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稀)造成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
白细胞三稀)造成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 单核巨细胞噬细胞也可产生组织损单核巨细胞噬细胞也可产生组织损伤因子 3.3.白细胞功能缺陷白细胞功能缺陷 ((1 1)粘附缺陷)粘附缺陷: :细菌反复感染细菌反复感染 ((2 2)吞入和脱颗粒障碍:)吞入和脱颗粒障碍:白细胞减白细胞减少,溶酶体形态异常、酶释放障碍少,溶酶体形态异常、酶释放障碍 ((3 3)杀菌活性障碍:)杀菌活性障碍:氧依赖杀菌机氧依赖杀菌机制障碍、引起慢性肉芽肿疾病制障碍、引起慢性肉芽肿疾病 ((4 4)骨髓白细胞生成障碍)骨髓白细胞生成障碍四四.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概念:概念:炎症介质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是指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某是指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些化学活性物质炎症介质共同特点:炎症介质共同特点: 1. 来源于细胞和血浆来源于细胞和血浆2.2.通过受体介导发挥作用通过受体介导发挥作用3.3.可使靶细胞产生次级炎症介质可使靶细胞产生次级炎症介质4.4. 一种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一种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
5.5.受到精细调节,存在时间短,迅速灭活受到精细调节,存在时间短,迅速灭活6.6.有潜在的致损伤作用有潜在的致损伤作用 主要的炎症介质及其作用主要的炎症介质及其作用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 1))血管活性胺血管活性胺:: Histamin\5-HT 释放细胞:释放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血小板; 释放刺激因子:冷、热、免疫反应释放刺激因子:冷、热、免疫反应( (IgE) )、、 C C3a3a、、C C5a 5a 和细胞因子等;和细胞因子等; 作用:作用:扩张细动脉和增加细静脉通透性扩张细动脉和增加细静脉通透性 组胺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组胺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H1H1受体起作用受体起作用 ((2 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PGPG、、LTLT、脂质素、脂质素 产生细胞:产生细胞:各种炎细胞、血小板、炎症局部的实质各种炎细胞、血小板、炎症局部的实质 细胞;细胞; 作用: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增加小血管通透性,趋化、粘附和活化炎细胞,增加小血管通透性,趋化、粘附和活化炎细胞,促进细胞增生、收缩,影响免疫反应,产生疼痛、促进细胞增生、收缩,影响免疫反应,产生疼痛、发热等;发热等; 生成和降解的调控:生成和降解的调控: 细胞膜磷脂AA皮质激素抑制磷脂酶LTPG环加氧酶阿司匹林5-脂质加氧酶((3 3))白细胞产物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溶酶体酶:氧自由基,溶酶体酶 来源:来源: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作用:作用:①①促进炎症反应,如中性蛋白酶降促进炎症反应,如中性蛋白酶降 解解C3C3和和C5C5产生产生C3aC3a和和C5aC5a;; ②②破坏细胞组织,如弹力蛋白酶、组破坏细胞组织,如弹力蛋白酶、组 织蛋白酶等。
织蛋白酶等 抑制剂:抑制剂:α1抗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 举例:举例:矽肺发病机制矽肺发病机制 ((4 4))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调节淋巴细胞激活因子:调节淋巴细胞激活因子:IL-2、、4 调节自然免疫因子:调节自然免疫因子:TNFα、、IFN、、IL-6 激活巨噬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因子: IFN-γ 刺激造血因子:刺激造血因子:GM-CSF、、 M-CSF、、 EPO 白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趋化因子:IL-8 IL-1、、IL-6和和TNF是介导急性炎症反应最重是介导急性炎症反应最重 要的细胞因子要的细胞因子((5 5))血小板激活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PAFPAF):): 来源:来源:由不同的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由不同的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等产生细胞等产生 作用:作用:激活血小板,刺激血管和支气管激活血小板,刺激血管和支气管收缩,扩张血管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收缩,扩张血管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6 6))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扩张血管、抑制炎症反应。
扩张血管、抑制炎症反应7 7))神经肽神经肽:引起疼痛,扩张血管和增加:引起疼痛,扩张血管和增加通透性(二)血浆中的炎症介质:(二)血浆中的炎症介质:((1 1))激肽系统激肽系统:缓激肽:缓激肽 — 扩张血管、增扩张血管、增加透性;加透性; ((2 2))补体系统补体系统::C C3a3a和和C C5a 5a — 扩张血管、扩张血管、增加通透性,趋化作用;增加通透性,趋化作用;C C3b 3b — 调理素调理素 ((3 3))凝血系统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多肽:增加通透纤维蛋白多肽:增加通透性、趋化作用性、趋化作用主要炎症介质及其功能主要炎症介质及其功能功功 能能血管扩张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高趋化作用趋化作用发热发热疼痛疼痛组织损伤组织损伤炎症介质种类炎症介质种类组胺、组胺、5-HT、缓激肽、、缓激肽、PGE2、、 PGE1 PGD2、、PGF2、、PGI2、、NO组胺、缓激肽、组胺、缓激肽、C3a、、 C5a、、 LTC4 、、LTD4、、LTE4、、PAF、活性氧代谢产物、、活性氧代谢产物、P物质物质C5a、、LTB4、细菌产物、嗜中性粒细胞阳离、细菌产物、嗜中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子蛋白、细胞因子(IL-8和和TNF等)等)IL-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IL-1、、IL-6和和TNF等)、等)、PGPGE2、缓激肽、缓激肽氧自由基、溶酶体酶、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五五.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1.1.急性炎症的一般特点急性炎症的一般特点 (1)(1)起病急骤,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起病急骤,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个月;一个月; (2)(2)以变质和渗出性病变为主,多有中性以变质和渗出性病变为主,多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粒细胞浸润; (3)(3)临床表现有典型的五大主症;临床表现有典型的五大主症; ((4 4)全身反应明显(尤其是细菌感染所)全身反应明显(尤其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引起的急性炎症)2.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1 1)浆液性炎()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 以浆液渗出为主,富含白蛋白,也可以浆液渗出为主,富含白蛋白,也可混有少量白细胞、纤维素混有少量白细胞、纤维素 部位: 部位: 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炎性水肿炎性水肿 粘膜 粘膜 ——浆液性卡他浆液性卡他 浆膜 浆膜 ——胸腔积液胸腔积液 皮肤 皮肤 ——水泡水泡((2 2)纤维素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fibrinous inflammation)) 病因:病因:细菌毒素(白喉、痢疾、肺炎球细菌毒素(白喉、痢疾、肺炎球菌),内、外源毒素(尿素、汞中毒)菌),内、外源毒素(尿素、汞中毒) 部位:部位: 粘膜;浆膜;肺组织粘膜;浆膜;肺组织 ☆ ☆假膜(假膜(pseudomembranepseudomembrane)性炎)性炎:指:指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炎症渗出的大量纤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炎症渗出的大量纤维素与白细胞、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维素与白细胞、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 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
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 ☆ ☆ 绒毛心(绒毛心(Cor Villosum):): 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由于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由于心脏不断博动,致使纤维素在心外膜上形心脏不断博动,致使纤维素在心外膜上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脏表面,称为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脏表面,称为绒毛心★★肺大叶灰色肝样变(肺大叶灰色肝样变(gray hepatization) ) 见于大叶性肺炎,由于病变肺叶弥漫性见于大叶性肺炎,由于病变肺叶弥漫性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导致病变肺叶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导致病变肺叶实变质实如肝,颜色灰白实变质实如肝,颜色灰白纤维素性炎的结局纤维素性炎的结局 ① ① 溶解吸收:量少被蛋白酶溶解溶解吸收:量少被蛋白酶溶解 ② ② 粘膜表面的假膜脱落:粘膜表面的假膜脱落: 大肠粘膜大肠粘膜——溃疡、出血;溃疡、出血; 气管白喉气管白喉——阻塞支气管、窒息阻塞支气管、窒息 ③ ③ 浆膜机化、粘连浆膜机化、粘连 :: 心包炎心包炎→→机化粘连机化粘连→→盔甲心。
盔甲心 腹膜炎腹膜炎→→机化机化→→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 ④ ④ 肺纤维素性炎肺纤维素性炎→→机化机化→→肺肉质变肺肉质变 肺肉质变((3)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炎症( suppura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 ♣ 以大量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中性粒细胞渗出、伴不同程度、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 渗出的渗出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溶解坏死组织的过溶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为化脓;溶解后的凝乳状液体称为脓程称为化脓;溶解后的凝乳状液体称为脓液(液(puspus);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 根据病因和病变特点分为三种类型:根据病因和病变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1))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和积脓((surface suppuration and emphysema):): 表面化脓:表面化脓:发生于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发生于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中性白细胞主要向表面渗出,化脓性炎症中性白细胞主要向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积脓:积脓:表面化脓形成的脓液积累在体表面化脓形成的脓液积累在体腔或自然管腔内如:胆囊积脓、输卵管腔或自然管腔内如:胆囊积脓、输卵管积脓积脓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Neutrophils fill the entire subarachnoid space.2 2)蜂窝织炎()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n概念: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概念: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n病变特点:发炎组织明显水肿,弥漫性病变特点:发炎组织明显水肿,弥漫性中中性粒细胞性粒细胞浸润,发炎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浸润,发炎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n转归:经治疗可完全消散,不留瘢痕转归:经治疗可完全消散,不留瘢痕3 3)脓肿)脓肿((abscess):):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组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一个充满脓液的腔织坏死液化,形成一个充满脓液的腔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分析析结结局局影影响响溃疡、窦道、瘘管、脓肿腔溃疡、窦道、瘘管、脓肿腔((4 4)出血性炎症)出血性炎症((hemorrhagic inflammation)) 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
例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的红细胞例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螺旋体病和鼠疫 备注:备注: 上述各型渗出性炎症可单独发上述各型渗出性炎症可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存在;在炎症的发展生,亦可合并存在;在炎症的发展过程中一种炎症可转变成另一种炎过程中一种炎症可转变成另一种炎症六、急性炎症的结局六、急性炎症的结局痊愈(痊愈(healing))迁延为慢性炎症迁延为慢性炎症蔓延扩散:局部蔓延,蔓延扩散:局部蔓延, 淋巴道播散,血淋巴道播散,血道播散(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道播散(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毒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脓毒败血症(pyemia)(pyemia) — 败血症症状败血症症状+ + 多器官多发性栓塞性脓肿(迁徙性脓肿)多器官多发性栓塞性脓肿(迁徙性脓肿) 第三节第三节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一般一般慢性炎症病理变化特点:慢性炎症病理变化特点:n病变以增生为主;病变以增生为主;n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主要由炎细胞引起组织破坏;主,主要由炎细胞引起组织破坏;n常有明显的结缔组织、血管和局部固有细常有明显的结缔组织、血管和局部固有细胞的增生。
形成瘢痕、息肉、炎性假瘤胞的增生形成瘢痕、息肉、炎性假瘤n活动性炎症、组织破坏和修复常同时出现活动性炎症、组织破坏和修复常同时出现 慢性炎症的类型慢性炎症的类型n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症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症n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慢性肉芽肿性炎(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是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增生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特殊的增生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病灶较小,一般直径病灶较小,一般直径0.50.5—2mm2mm概念:概念:肉芽肿是由局部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肉芽肿是由局部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备注:备注:并不是所有的肉芽肿性炎均为慢性经并不是所有的肉芽肿性炎均为慢性经过如:伤寒病过如:伤寒病常见病因:常见病因:异物,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异物,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原因不明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原因不明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异物或感染长期刺激,异物或感染长期刺激, 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介导 Mф活化活化 T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淋巴细胞活化,产生IL-2 T淋巴细胞进一步活化,产生淋巴细胞进一步活化,产生IFN-γ Mф激活、增生,并转变为上激活、增生,并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是肉芽肿的主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是肉芽肿的主要成分)。
要成分)Cell immunity▲ ▲ 多核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多核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体大、体大、40-50μm40-50μm,核排列比较规则,一般由类上,核排列比较规则,一般由类上皮细胞融合而成皮细胞融合而成 Fc受体和受体和C3b受体受体↓↓↓↓,分泌化学活性,分泌化学活性物,杀伤细菌物,杀伤细菌▲ ▲ 肉芽肿的形成是炎症和免疫反应,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形态表现肉芽肿性炎类型:肉芽肿性炎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肉芽肿 举例:结核性感染性肉芽肿举例:结核性感染性肉芽肿Langhans Langhans 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Questions for reviewnDescribe the mechanisms of acute inflammation: vascular response and cellular events.nWhat are chemical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nDescribe he mechanisms of chronic inflammation.nWhat ar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nWhat is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nDescribe purulent inflammation.nWhat is inflammation? Comp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nDescribe granulomatous chronic inflammation.nWhat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exudates and transudates?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