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doc
2页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高校行政化的问题是中国教育体制长期发展下累积形成的一个老问题今天,我们要谈的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高校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同时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高校,把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而非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就意味着高校要突出与重视教授治学、学术至上、大学自治、民主管理等内容 那么,高校“去行政化”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去认识1、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必要性高校行政化倾向的长期存在,不仅违背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实践证明,高校过度行政化严重影响大学自主权的发挥,不利于教育家办学,甚至将教育机构、学术机构演变成了官僚机构,助长了官本位意识,不利于大学民主管理的实施,更不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正本清源,重塑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评价一所高校的优劣,关键看它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同样,评价一位校长是否杰出,不是看其行政级别的高低,而是看他对高校的贡献。
当前我国的大学和校长们,热衷于提升学校的档次和“高大全”,重视外在的表现形式,却忽视高校的内涵发展,以致中国的大学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正如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所说:“我们的学校领导人都是上级任命的官员,靠行政权力治校,下级服从上级教授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力,或者主动去做官于是产生了大学不去竞争学术,而是崇尚权力大、地位高的校园文化,在这种氛围中,学术就萎缩了3、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落实我国高校办学的自主权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对外是自主办学,对内是学术自由,崇真求实,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等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中,我国已由法律形式确定了大学拥有的各项自主权,但是大学办学自主权迟迟不能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是学校的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甚至凌驾于学术权力至上这不仅存在于高校内部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在高校与政府的外部关系上,政府部门对高校的管理依然过多过细作为举办者的政府部门,实际上直接参与大学的各项事务,使得大学自主办学的空间十分狭小,越来越难发挥办学的能动性,从而丧失活力和个性 4、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我国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行政化背后所隐含的“行政思维”与教育家办学所强调的“教育思维”在实践中可能带来截然相反的效果,这是由于行政思维和教育思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行政的手段往往是命令和强制,教育的方式往往是教育,使人从内心生发出认同行政思维阶级分明,层次清楚,层层服从而教育思维不讲阶层,只讲道理行政思维追求现实利益,教育思维追求长远利益,有更高价值追求,教育家治校,学校就会散发出特有的人文光辉而现今,高校长期以来行政权力掌握着资源的分配、高校内行政和学术科员的地位等,以致行政权力侵蚀、挤压学术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便使得学术创新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教授、教师的积极性挫伤,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矛盾冲突不断激化在这样的行政思维下,大学极易变成一个名利场,教师们热衷于行政权力的追逐,获得了行政权力,背后所潜藏的高附加值也会随着而来高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学和科研,教师的精力和重点没有放在教学和科研上,直接受损失的是学生因此,高校去行政化理应注重引导纯粹学术权利的回归,赋予纯粹学术人员和基层学术组织更多的参与学术事务管理的机会和决策权力5、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遏制高校“泛行政化”倾向,更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回归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大学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学者共同体的定位,正体现出大学的基本理念在于发展知识、追求真理因此,大学必须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研究、自由学习的环境。
在学术自由的理念下,他们有从事思考、研究发展和传授其对真理之己见的自由真正的学者所追求的是学术环境、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自由性有这样的环境与条件,才可能出成果、出人才,乃至出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