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oc
11页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咎淑芹周艳 何哲峰彭艳菊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中国摘耍:木文在对我国地学类博物馆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我国地学类博 物馆的数量与种类、区域分布、建馆年代、建筑面积、展陈方式、科普教育活动 开展状况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了发展对策关键词:地学类博物馆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for the Geological Museums in ChinaZan Shuqin Zhou Yan He Zhefeng Peng Yanju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geological museums in China, this paper in detail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se museums from six aspects: numbers and types, regional distribution, history, building area, exhibition styles, science popularizations activities statu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geological museums are also been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pape 匚Keyword: Geological museums;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第一作者简介:咎淑芹,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博物馆社会教育 部主任,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长期致力于博物馆 学的研究,曾发表论文多篇中国科I•办“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及功能定位研究”项目资助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历史悠久、发展快速、数量众多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 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掀起了新建、重建地学类博物馆的浪潮然 而迄今为止,对于我国地学类I専物馆的发展现状,诣未有人专门撰文论述笔者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网络查询、咨询等多种方式,对我国地洋类博物 馆进行了摸底调查,获得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学类博物馆 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一、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现状分析1 •数量与种类根据门前掌握的资料,我国共有地学类博物馆(地质公园博物馆、矿山公园 博物馆未包括在内)70余家,由于资料所限,本文选取其中63家博物馆作为分 析对象关于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分类,口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案过去习惯上按照 行政级别和隶屈关系进行划分,如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以及高校地学博 物馆等,但这种分类不能十分冇效地概括所有地学类博物馆在本文中,笔者尝 试按照研究、展陈内容的不同将地学类博物馆分为综合类地学博物馆和专题类地 学博物馆两大类。
综合类地学博物馆的研究、展陈内容涵盖了地球科学的各个领 域,按其归屈不同,又再分为政府所屈、高校所屈和私人所屈三类政府所屈博 物馆中,小国地质博物馆隶屈于国土资源部,是我国建馆最早、层次最高的地学 博物馆专题类地学博物馆则以地球科学中的某一领域为主要研究和展陈内容, 如大庆右油科技博物馆就是以研究和展示油气勘探、油山开发和右油生产历史为 主题的专题类地学博物馆如表1所示,在所分析的63家博物馆中,综合类地质博物馆35家,其中政 府所属博物馆25家,高校所属I■専物馆9家,私人所属博物馆1家在综合类地 学博物馆中,政府所属博物馆是主休,私人所属博物馆虽然只有1家,但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地学类博物馆新的增长点此外,我国专题类地质博物馆数量也不 可小觑,共有28家表1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分类表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ological museums in China综合类地质博物馆政府所属专题类地质博物馆高校类私人所属2. 区域分布口前我国的地学类博物馆主要分布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图1) 其中华东地区14家、华南地区5家、华中地区11家、华北地区15家、西北地 区5家、西南地区5家、东北地区8家,以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居多,约山总 数的62%。
地学类博物馆数量排在丽三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6家)、山东(5 家)和湖北(5家)分析表明,我国地学类博物馆虽然数量众多,覆盖面较广, 但各地区数量分布不均,数量的多寡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图1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地域分布图(地名后数字为地学博物馆数量)Fig. 1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geological museums in China. The figuresafter provinces are the number of museums.3. 建馆年代根据对63家地学类博物馆建馆年代分析表明,我国解放前建馆的地学类博 物馆约占总数的6%; 50年代建馆数占18%; 60年代占6%; 70年代占3%; 80 年代占26%; 90年代占6%; 21世纪后建立的地学类博物馆占35% (图2)从 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建设出现了 3个峰值,分别是5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以來尤其是21世纪以來,我国掀起了建设博物馆的热潮,除新 建了 22家博物馆之外,还冇19家老馆如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河南地质博物馆 等进行了重建或改建(表2),新建、重建和改建博物馆的数量约占博物馆总数 的 65% o建馆年代图2地学类博物馆建馆年代柱状图Fig. 2 Foundation of the geological museums in China表2 21壯纪以來新建、重建、改/扩建防物馆列表Table 2 List of the museums which built/rebuilt since 2000博物馆名称新建(年代)重建(年代)改/T建(年代)常州中华恐龙园2000青海省国土资源傅物馆2000黑龙江省地质廨物馆2001深圳古生物博物馆2001中国地质调査局武汉地质调査中心龙化石博物馆2002南京古生物博物馆2004山东天宇口然博物馆2004上海市地质陈列馆2004黑龙江嘉荫神州龙1#物馆2005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球科学博物馆2006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2007辽宁本溪地质傅物馆2007山西省地质博物馆2007云南煤炭地质廨物馆2007江苏江阴国土资源科普馆2008天津蓟县地质博物馆2008浙江东方地质傅物馆2008辽宇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博物馆2009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博物馆2009汶川地震博物馆2009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天然气博物馆2009烟台口然傅物馆2010湖南省地质博物馆2002中国地质大学逸夫1#物馆2003新覷地质矿产博物馆2004黄石市h?物馆2004河南省地质陣物馆200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博物馆2010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建设中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建设中甘肃地质博物馆建设中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建设中中国煤炭博物馆2003中国地质博物馆2004东华理工大学地质1#物馆2004湖北地质傅物馆2004东华理工大学地质醇物馆2004南京地质博物馆20102005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甘肃兰州地震醇物馆2007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改建中4. 建筑面积我国63家地学类博物馆中,建筑面积在1000m2以内的10个,占16%,多 集中在县级博物馆;1000-5000 m2的29个,占46%; 5000-10000 n?的13个, 占21%; 10000 m2以上的11个,占17%,且均为2000年以后建馆或重建的(图 3)。
在建筑而积10000 m2以上的11个博物馆中,中国煤炭博物馆、山四省地质 博物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和山东犬宇门然博物馆(平邑门然地质博物馆)的建 筑面积均超过了 30000m2,反映了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建设规模不断增人的趋 势图3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建筑面积柱状图Fig. 3 Building area histogram of the geological museums in China5. 展陈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専物馆的展陈手段也不断改进,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被 广泛应用于博物馆设计中我国63家地洋类博物馆中,半数以上的博物馆采用 了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及互动式的展陈手段特别是21世纪后建设的新馆,在布 展形式和展陈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力求展品、图片、模型、动画、场景、 展示设备的有机结合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设置有惊险刺激的4D动感影院、地 震海啸感受剧场以及触摸式、幻象式、灯箱式显示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6. 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十分重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每年积极组织“地球口”、 “土地FT、“博物馆口”等主题Fl活动,并经常举办科普竞赛、巡回展览等特 色科普活动。
如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开展了“四走进,一主题”系列科普活动, 即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军营,开展一个特色主题活动,影响广 泛,成效显著根据2009年对19家地学类博物馆的调查统计,19家博物馆每 年共举办临时展览56次,参观人数22万次;每年共举办巡回展览30次,受众 125万人次;每年共举办科普竞赛13场,参与人数2578人调查统计表明我国 地学类博物馆的科普能力在不断提高,对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增强二、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1 •偏远地区地学类博物馆发展相对薄弱,需采取措施重点扶持和鼓励目前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区域分布不够均術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地学类 博物馆的数量远高于其他地区,而且博物馆的规模大、层次也高相比之下,偏 远地区博物馆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在人才、经费、开展科普活动等多方面 都相差甚远鉴于目前这种不均衡发展状态,建议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博物馆建设 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为偏远地区博物馆的建设和开展科普教冇活动捉供冇利 条件,有效引导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均衡发展2. 博物馆建设缺乏指导,应制定建设标准以规范地学类博物馆建设在我国地学类博物馆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造成有些单位建 筑设计不合理,建设规模脱离实际、人员配置不齐、管理不善等现象出现,甚至 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中国地学类博物馆 建设标准》,加强和规范地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