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练习题新设计.doc
3页小学数学练习题新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练习题如何设计已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贴近生活的练习,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则是体现学习生活数学的方式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如学生熟悉的校园、衣服、机、年历卡、跳绳比赛等都可以成为习 题的情境;学生喜闻乐见的“老鹰抓小鸡”“石头、剪子、布”等游戏也可以成为习题的内容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枯燥的概念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新学期老师给同学们发作业本,把45本练习本分发给第一组的同学,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学生很快地参与到分一分的练习中这样的练习就是学生的生活,就在孩子的身边,学生自由而又愉快,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既增强了分一分练习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二、实用性强、利用率高 设计数学习题时,应根据基本题的特点,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
这样既能提高练习效率,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例如,在“倍的认识”综合练习课上,我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鸡妈妈2只,小鸡6只,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求和、求差、求 谁是谁的几倍等问题,并一一解答这时,我并不满足于基本的练习,又进行了展开,具体分为以下三步:(1)加上一只鸡妈妈后,问:现在小鸡的只数没有变,那么,小鸡的只数还是鸡妈妈的3倍吗?为什么?(2)鸡妈妈的只数仍为2只,隐去所有的小鸡,告诉学生来的小鸡是鸡妈妈的6倍,问:你认为来了多少只小 鸡?(3)对于前面的这些数,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讲?这样的练习,知识的覆盖面广,综合性大,不仅巩固了基本的“倍”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随着数据的变换,倍也在发生着变化,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另外,对于巩固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选择灵活多样的练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1、多样式的练习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是尊重学生的一个具体表现设计练习题时,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一组让学生自由选择的题目,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时,我设计了三道题目并提出要求:自由选择一道进行解答,先做完的可以继续选择第二道或第三道:(1)老师拿来37本练习本分发给7个同学,平均每人得到几本?(2)35只小动物来到森林餐厅,发现只有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4人,小动物们坐得下吗?(3)44个小朋友来到游乐园,准备划船,每5人租一条船,请你帮忙安排船这样的练习题设计,一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有选择性地去做自己喜欢的练习,使他们乐于做、善于想二是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练习速度,教师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又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可以解答更多的题目,从而使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灵活开放性的练习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 ”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估计你一天喝几杯水,一个星期呢?教学“用乘法 解决简单的问题 ”我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我们全校24同学和4位老师去秋游要租车,有两种车,小轿车限坐 4人,小客车限坐10人,可以怎样租车?这样的题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四、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学生求知欲 设计有挑战性习题时,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例如,在“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游戏:让学生伸出左右手,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说出手的只数老师就能答出手指数刚开始,学生还觉得教师挺伟大的,好像有特异功能,过了一会儿, 学生中出现了异样有个学生举手了,“老师,这里有规律”,慢慢地,举手的人越来越多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里确实有一些规律,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了启发,很快地发现了关于5的乘法规律,并且能在汇报时还能通过举例来证明,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认真分析、善于动脑、学会探究的学习品质,这样的学习品质,将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练习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