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模拟).doc
12页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积累运用 (共11题;共55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能发表独到见解固然是好事,但必须持之有故 , 只有这样,独立思考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B . 他心爱的书籍,经过程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放在地上或塞在床底,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C . 美经济家提醒中国外贸,政府让企业吃小灶的做法不足取,以长期补贴刺激出口会破坏经济平衡D .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多少文人骚客胸怀宏伟之志却得不到赏识,难免产生美人迟暮之感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为了满足基因复制和变异这两项基本的需求,生命系统必须设法将每一个基因和它的“产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保障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和自由能的供应B . 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C . 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局部地区的PM2.5值有时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D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3. (6分) (2017高三上·济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B .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 . 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 . 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 . 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 .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 . 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B . 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 . 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D . 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4. (13分) (2017·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价值刘永飞苏国良还没回到村里,却已成为村人的笑柄起初,村人将信将疑,可是待苏培盛回来之后,一切得到证实,原来苏国良还真是个“二百五”苏培盛是腊月二十七的下午回到村子的,当晚已有多家备宴来请席宴间,主人极尽奉承之能事,说他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说什么“国有邓小平,村有苏培盛”苏培盛听了这句话,噗的一声吐出酒菜,差点笑岔了气儿。
他说,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我是一小偷,能和邓小平比吗?主人说,“别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不是邓小平说的么,别把自己说得那么难听你看看这几年村里起了多少高楼,哪一栋不比外村的气派,这都是您的功劳呀,要不然,光凭他们出去打打工能盖起这样的楼?下辈子吧再说了,这都啥年代了,小偷咋啦,我看比那些贪官污吏高尚多了,还是那句话,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酒肉吃完,好话说尽,主人这才借着酒动儿说出了自己的小九九说什么自家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又说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呢,还不如趁早跟你培盛叔出去历练历练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苏培盛自然无法拒绝,他吐掉牙签说,行,年后跟我走,只要别学苏国良就成不会的,不会的,酒桌旁一直沉默寡言的后生信誓旦旦地说酒足饭饱,苏培盛打着嗝,在主人一家的簇拥下,歪歪斜斜地走了一年前的这一天,苏培盛也是这样从苏国良的家里走出来的,那时候和现在唯一不同的是,苏培盛眼里噙着泪花,他在门口心情复杂地拍了拍苏国良的肩膀说:“放心跟我走,今后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可是,谁都没有料到平日里并不憨傻的苏国良第一单“买卖”就搞砸了在这之前,苏培盛在技术和心理上亲自培训他在培训心理时,苏培盛说,干这行最重要的是不能紧张,要装得跟没事儿人似的。
他还说,别怕被人抓住,你要谨记,现在已不像早些年,如今管闲事儿的人越来越少了当然,即使碰到个“愣头青”也没关系,咱们人多,稍微一打掩护就能脱身那是个星期天,一个妇女怀抱着一个哭个不停的婴儿去医院,幸运的是一车人没一个给她让座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做活”的难度更可喜的是,那妇女从口袋里取纸巾时忘了拉拉链,厚厚的皮夹子裸露在外,这可真是无赐良机!可是,就是这闭上眼睛也能十拿九稳的活儿,愣让苏国良搞砸了煮熟的鸭子飞了,飞就飞了吧,尽管小组成员对苏国良不满,苏培盛还是替他说好话,他说,谁没个第一次呢其他成员问苏国良那么容易的事儿为什么不伸手,他说觉得良心上过意不去,还说一看就是乡下来的,没了钱孩子的病怎么办?那不是要人家的命吗?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不乐意了,他们说敢情就你有良心,有良心你还干这行?这次也就算了,关键是接下来的几单活儿全砸了做贼不偷东西,在团伙里是大忌,你总不至于让别人养吧促使苏培盛让他离开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儿,那次,也是在公交车上,偷窃对象是个老人苏培盛知道苏国良的毛病,只让他打掩护,可是就当自己人逼近老人时,苏培盛却清晰地看到苏国良趁一个刹车,猛地将老人撞了一个趔趄老人警惕了,生意又砸了。
看着小组成员一张张愤怒的脸,苏培盛平静地说,国良,你走吧可,他是个老人呀,我实在不忍心……好啦,苏培盛打断了他的话,他说,我需要的是个能偷东西的贼,而不是个有良心的人!这不,苏国良离开的消息传到村里,村人的嘴巴都快笑歪了,他们说:“良心,良心能值几个钱,他们家祖孙三代倒是都讲良心,结果呢,穷得连个婆娘都找不到……”新年到了,归来的人都在庆祝一年的收获,唯有苏国良家冷冷清清去年的今天父亲还在,甚至老父亲求苏培盛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父亲说自己无能,连给孩子找个媳妇的本事都没有,他希望苏培盛能把苏国良带出去他知道,父亲说这番话时,内心一定很痛苦野外,爆竹声四起,许多人家都在拜祖直到夜幕降临,苏国良才买了纸,默默地去了祖坟,他要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远远的,他见自家的坟地里有火光跳动这么晚了,谁会来我家坟地呢?走近了,他看到一个身影堆坐在父亲坟前火光暗淡下来,眼前一片模糊二爷,您千万别怨我,不是我不收国良,而是我不忍心看他变成一个跟我一样的人,二爷,我虽不讲良心,可是我知道良心金贵呀当初要不是您在大灾之年宁可全家饿肚子也要来救济我这个孤儿,怕是我的尸骨早就没了呢二爷呀,今天这世道坏啦,不是良心不值钱了,是良心太贵重了,一般的人已经拥有不起了……”这是苏培盛的声音,苏国良听着听着,再也忍不住地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8期)(1) 第一段写“苏国良还没回到村里,却已成为村人的笑柄”的作用是什么?(2)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①原来苏国良还真是个“二百五”②主人这才借着酒劲儿说出了自己的小九九3) 文中描写以“主人”为代表的村里人奉承宴请苏培盛,有什么作用?(4)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本文标题“价值”的含义5. (11分) (2019高三上·南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