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纲要(1).doc
7页淮南市淮南市 2015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地地 理理(供八年级使用)一、编写说明本纲要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 课程标准(2011 版)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市地理学科教学的实 际制定本纲要对我市 2015 年初中毕业生地理 学科学业考试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 提出了明确要求二、考试性质初中毕业地理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地 理课程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 定初中毕业生达到地理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 的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毕业标准的 主要依据之一,以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 依据之一三、命题原则初中毕业地理学科学业考试要体现义务教 育的性质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 版) 》 (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 )的评 价要求,引导地理教学朝着引导学生主动、生 动、活泼学习的方向发展,试题要依据学生的 年龄特点、教学实际和教育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编制重点考察学生地理学科应用能力 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试题的考查内容要依据本纲要 中的内容及要求确定。
试题要充分体现地理学 的地域性和综合性,重视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体现地理学对人口、 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 2.地理性试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 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合理配置试卷 的题型结构,突出对考生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 在设计试题情境时,要注意体现人文性、生活 性、趣味性,引导考生体会学习地理课程的价 值 3.科学性试题素材要能够反映不同区域 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尽可能源于或贴近考生生活重视新材料、新 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文字、 数据图表等情境材料反应真实、准确;命题要 注意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素材,使考试过程有利 于考生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的强化和升华 4.发展性试题的设问应切合考生身心发 展的实际水平,适当体现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 和跨学科联系,注意考查考生提取试题情境中 地理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方法解决地理 问题的能力试题应具有开放性,允许考生对 问题进行深入地、拓展性地思考四、考试内容及要求1.试题内容分布: 七年级上册(全册) 30%;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10%; 八年级上册(全册) 50%,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六章) 10%。
2、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球仪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描述地球运动的特点(4)知道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是地球自转造成(5)知道四季更替和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造成的(6)懂得比较当地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7)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知道经纬线的概念,能用语言说明经纬度划分的依据和特点(2)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本初子午线、180 ゜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极圈线、南北回归线、高中低纬分界线等特殊的经纬线(3)能够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上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4)能够利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找到所给经纬度对应的地点(二)地图(二)地图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能认识常用的图例和注记(2)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3)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4)能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上量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5)懂得利用等高线和高程表在各种类型的地形图上估算高度(6)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7)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顶、盆地、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的特例)等地形(8)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9)通过比较了解山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10)理解不同比例尺地图所承载信息的差异(11)运用地图提取所需的地理信息(12)理解平面图、导游图、交通线路图等地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13)能够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14)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二、世界地理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与陆地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在地图上识别海洋与陆地(2)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轮廓(4)能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并指出南极洲、大洋洲的范围(5)在地图上识别大陆、主要的岛屿、半岛、边缘海、海峡、内海等(1)用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3)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内容(4)能在地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5)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气候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识别卫星云图中的基本天气信息(3)知道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污染指数的关系(4)知道造成空气质量高低的原因和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2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知道什么是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概念(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4)懂得利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解释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5)知道降水、降水量、降水等级、等降水量线等概念(6)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水平分布特点(7)懂得阅读和处理气温、降水资料(如列表、求和、求平均等)3 3.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气候类型(1)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2)能够说出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3)能够比较说明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及影响的主要因素(4)通过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5)理解全球变暖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后果及减缓措施(三)居民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根据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特点(2)懂得利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情况(3)能够根据某地的人口统计资料,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 (4)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5)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6)知道当今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了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四)地域发展差异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通过实例,比较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差异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7)识别世界三大人种,并在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2、语言与宗教(1)在图上指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识别反映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景观的图片(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1)知道聚落及聚落的类型(2)利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3)用实例说明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用实例说明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理解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6)理解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4)知道“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五)认识区域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能根据所给地图说出某一大洲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能运用所给地图和有关资料分别归纳出某一大洲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3)利用所给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三、中国地理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一)疆域与人口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利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关注我国的海洋国土(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陆上疆界的起止点和陆上邻国(5)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和我国的近海临国(6)理解我国海陆位置的优势(8)记住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行政区图中准确指出其分布位置2 2、人口与民族、人口与民族(1)知道我国内地人口总数截至 20lO 年 11 月 1 日为 l 3.39 亿人(2)利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3)利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知道黑河—腾冲一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差异(4)说明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5)理解我国人口众多和增长较快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巨大压力(7)利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1)利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3)说明构成三级阶梯的各主要地形区(4)运用地形图,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评价(5)知道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划分,并能据图说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6)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并能据图说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7)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8)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9)知道内、外流河和内、外流区的基本特征(10)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1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12)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 2、自然资源、自然资源(1)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3)运用相关资料,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4)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5)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结合案例,说明我国如何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的策略(7)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评价我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8)结合生活实际,制订适合的节水措施(三)经济与文化(三)经济与文化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 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我国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主要分布(2)说出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并简单分析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3)用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利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5)知道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6)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懂得如何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7)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分布格局(8)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枢纽,知道主要的高速铁路(9)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铁路出行方案2 2、文化特色、文化特色(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四)地域差异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结合我国的 1 月 0℃等温线和 800 mm 等降水量线,据图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水田和旱地等的分界线(3)联系实际,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产、生活差异理解此线的地理意义(4)理解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5)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6)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角度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7)分析各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我国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聚落分布的影响(8)分析各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影响(五)认识区域内容要点与具体要求1 1、位置与分布、位置与分布(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根据所给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