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docx
4页学科课题名称难点名称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第四单元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要通过理解诗句,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分析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中,诗人的内心的酸楚,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学生较难理解,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难点教学方法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2. 结合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学习了陆游的《示儿》,知道了他是一个爱国诗人,今天继续学习他的另一首爱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五千仞(rèn)2.题目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天的一个夜里,天将要亮时,诗人陆游走出家门,一阵凉风吹来,引发无限感慨3.写作背景: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年),陆游 68 岁,罢归故里已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时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怅触,写下这首诗4.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①诗意: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②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山河,诗人感到自豪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①如何理解“遗民”,和“泪尽”②请学生回答遗民:指金统治地区的原南宋人民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③诗意: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④赵括逃到杭州,建立南宋,他一方面因为软弱无能,另一方面不愿也不肯收复中原,怕自己皇位不保,所以在杭州他们不顾中原百姓的苦难生活,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南下的金兵如狼似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到半年时间,大半个中原沦为金人的铁蹄之下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缺少衣食⑤读懂了“遗民” “胡尘”的意思,那么诗中说的“遗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从“泪尽”一词可以看出泪尽:泪都流尽了,十分悲痛。
期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痛苦、失望的心情⑥这种痛苦、失望的心情,是遗民的,还是诗人自己的?从前面的写作背景我们了解到年事渐高的诗人此时正身在南方,诗中所写的“遗民”的所思所想,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其实年复一年的盼望王师北伐的正是诗人自己5.再读古诗,想象: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但是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可以看出诗人厚重深沉的爱国情感6.指导朗读,背诵古诗1)朗读时,前两句可读得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后两句可用一种沉痛的语气来读,“尽”和“又”,可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的感情2)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7.提到爱国诗,上节课学习的王昌龄的《从军行》,在边塞的艰苦条件下,将士们仍然誓言不打败敌人就绝不返乡,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1)同学们朗读《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思考并交流:两首诗、两位诗人、两种不同风格的景物,一个个画面叠加在一起,你有怎样的体会?①有王师保家卫国,人们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诗人的忧国忧民课堂练习 ③王昌龄对边关将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精神的歌颂和赞美,陆游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难点巩固) ……(2)再次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生尝试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小结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今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表达了诗人厚重、深沉的爱国之情全班朗读古诗学科课题名称难点名称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第四单元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联系旧知、结合资料完整体会诗人百转千回的情感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以吟诵为基础,要通过理解诗句,联系学过的古诗,结合资料产生情感链,进而完整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掌握体会古诗情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分析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单从这首古诗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诗人从希望 -失望-绝望-希望百转千回的情感,也很难通过一首古诗联系原来所有学过的诗词进行情感的补充,进而形成完整的情感链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视频、课文注释、吟诵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2.通过联系旧知,结合资料的方法完整体会诗人百转千回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导入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一提到陆游,你想到了哪些词?(忧国忧民、南宋、爱国诗人、祖国统一……)2.出示诗题,教读诗题并划分节奏,理解诗题二、标平仄,初识吟诵1.出示古诗,教师吟诵;2.出示古诗标注,结合标注来理解平声、仄声、入声;3.再次吟诵,初步体会古诗的基本情感基调三、联系旧知,结合资料,体会情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吟诵前两句古诗,面对这样壮丽的山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自豪、激动)再次吟诵前两句古诗;2.播放黄河、华山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再次感受山河壮丽,帮助理解古诗;3.出示资料,如此壮丽的山河却沦陷已久,结合资料说说诗人此时的内心感受(痛失山河之悲),再次吟诵古诗的前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教师吟诵后两句古诗,询问,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吗?这两句中又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中去探寻2.出示北宋百姓在金人统治下疾苦生活的相关资料,来理解“遗民泪尽胡尘里”(1)泪尽:眼泪流尽(在泪水中,百姓们可能会想写什么呢?)①南宋朝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收复失地;②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2)结合资料,想想此时诗人此时的内心世界(同情百姓疾苦)这是陆游同情百姓之苦的情怀,接着读一读。
《3.出示《游山西村》、 题临安邸》、 示儿》这三首学生已经学过的古诗,将不同时段、不同诗人的作品呈现出来,联系本首古诗的后两句,体会诗人的情感1)《游山西村》作者被贬黜时所写,此时的诗人积极,内心充满了希望;(2)《题临安邸》林升作品,南宋朝廷贪图享乐 痛恨 失望;(3)《示儿》作者逝世之前依然渴望祖国统一 i 希望(4)联系出示的三首古诗,从“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饱含了诗人百姓的希望-失望-绝望情感联系已学过的古诗,结合本诗,诗人多么渴望祖国统一,痛恨南宋政权,我们真切、完整的体会了诗人从希望-失望-绝望-希望百转千回的情感4.总结理解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联系旧知 结合资料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一、吟诵再体情配乐吟诵,想再次体会情感通过课堂吟诵让学生再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吟诵方法,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吟诵送入诗句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吟一吟,这里不做统一的调子规定,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对诗人的情感理解到什么就吟成什么样儿二、课下查找陆游其他的生平资料以及关于陆游的小故事,积累陆游的诗句,结合今天课堂上情感体会,感受陆游一生“希望-失望-绝望-希望”的百转千回的情感小结一首古诗字数很少,背诵也很容易,但完整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渗入的情感时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诗人不同时段、不同诗人同一时期的作品,理解诗人的那份情怀。
当然,通过这节课我们发现想要“读”好一首古诗也没那么容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去传承,老师希望以后的古诗词学习中能听到吟诵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