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共110页).ppt

110页
  • 卖家[上传人]:千****8
  • 文档编号:209987550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2.50KB
  • / 1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 发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对外直接投资资理论论约翰邓宁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用以解释发 达国家国际对 外投资行为后,又进一步针对发 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对外投资提出投资发 展周期理论一、投资发资发 展阶阶段论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经济发 展水平以及该国所拥有的OLI(即所有权、区位和内部化)优势 根据人均GDP指标,邓宁区分了发展中国家的4个经济发 展阶段及其对应 的投资情况: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很低,只能获得少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到2000美元之间,这类国家由于经济发 展水平不断上升,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以及区位优势 的上升使得他们吸收国外FDI的数量显著增加,但本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仍然极少,净对 外直接投资为负 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到4750美元之间,这阶 段的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明显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尽管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量仍然大于其对外直接投资量,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净对 外投资额 不断缩小第四阶段,人均GDP大于5000美元,这类 国家的所有权和区位优势 不断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大于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净对 外投资呈正数增长,在国际投资体系中的地位趋于成熟和稳定。

      由此可见,在解释发 展中国家对外投资问题时 ,邓宁将吸收FDI和对外投资的能力与经济发 展水平结合起来他认为 ,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GDP成正比,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在国际投资体系中越处于核心地位,他们无论是在吸引外资还 是在对外投资方面均具有高的竞争优势 从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发 展的实际 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地位和变化基本上符合邓宁的投资周期理论此外,邓宁继承了他一贯坚 持的关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动态 分析方法,他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数量并不代表真实的经济发 展水平,政治、经济 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市场环 境,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以及政府管理能力都是衡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 ,投资发 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存在较严 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发 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经济发 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此外,净对 外投资这 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的最不发达国家与高端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净对 外投资的平衡状态,但这种平衡状态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投资状况。

      刘易斯威尔斯在1977年发表的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小规模技术理论他认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主要来自于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上与其本国市场规 模小、需求有限等特征紧密相关二、小规规模技术术理论论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威尔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为小规模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大多数不发达国家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比较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在这些小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由于从发达国家获得生产技术并开发出适合不发达东道国小规模市场的小规模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小规模技术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适合容量较小的市场第二,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当发展中国家企业把此类产品和服务延伸到海外子公司时,就表现出较强的垄断和竞争优势当然,此类国际化生产和服务主要对象是本民族的海外聚居群体,如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华人集团带动了中式餐饮、食品加工和文化等方面的跨国需求第三,价格优势也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低廉的价格和质量不低的产品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巨额广告和研发费用投入不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一般花费较少的广告支出,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多采取技术转移和引进等策略威尔斯的核心理论观 点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 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和企业特征具有紧密地联系小规模技术理论对 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企业走向国际化并且如何在国际竞 争中站稳脚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过,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标准技术生产的成熟产品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是填补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遗留的市场空白换句话说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和服务领 域基本出于辅助性或边缘 性的位置尽管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吸收和改造活动赋 予他们独特的竞争优势 ,但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在未来的技术和经济竞赛 中始终处 于落后的格局1983年印度学者桑加亚拉奥出版了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和投资动 机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三、技术术地方化理论论拉奥认为 ,尽管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规 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 密集型,但正是这种技术特征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创新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产生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显著区别的竞争优势 。

      拉奥指出,以下几个条件促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 :第一,由于缺乏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条件,发展中国家吸收、消化和改造先进技术往往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进行,该国的资源配置、自由竞争以及价格机制等因素决定了技术当地化的程度和效果第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服务有很强的针对 性,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和市场需求促使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目标,并由此形成能够很好满足其它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竞争优势 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 争优势还 得益于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以及多元化市场的发展趋势 生产和服务与东道国市场的紧密结合,开发和研制适合不同群体需要的消费品,通过技术知识当地化来顺应东 道国的要求,从而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 于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指出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而且指出形成这种竞争优势 的根源是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拉奥看来,发展中国家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改造不是一种被动的模仿和复制过程,而是蕴含着创新内涵的技术当地化活动正是这种技术当地化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的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共同提出的。

      他们针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发 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技术累积论 出发,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这 一过程动态 化和阶段化了四、技术创术创 新产业产业 升级级理论论他们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发展中国家产业结 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自身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 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 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逐渐变 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 的根据坎持韦尔等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发展顺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 的积累,种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在经验积 累的基础之上,为获 取更先进的复杂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由此可见,坎特韦尔等人的阶段发展模式是以地域扩展为基础,以技术累积为 内在动力的。

      随着技术累积固有的能量的扩展,FDI逐步从低级阶 段向高级阶 段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到技术依赖型投资3 公司内贸贸易与技术转术转 移以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和力拓(Rio Tinto)等为代表的供方,与以欧洲阿塞洛、日本新日铁、中国宝钢等为代表的需方,每年都要为了下个财年的铁矿 石价格的问题从当年底开始进行多轮拉锯式谈判,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2005年的谈判持续了4个月,2006年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个月,兴师动 众,劳民伤财国际铁矿际铁矿 石贸贸易由于供方三巨头在铁矿 石贸易中占有比重超过70%、处于绝对垄 断地位,同时,需方三代表以外的欧洲蒂森克虏伯、印度米塔尔等还会扰乱谈判的进行,因此CVRD、BHP和力拓每年有恃无恐地都提出至少10%的提价要求,2005年更是令人咋舌地上涨了71.5%,为钢铁 企业带 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空客将一架飞机各个部件的制造权分配给位于欧洲各地、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技术专长 的生产基地进行专业 化生产空中客车车(Airbus)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空客的第一个型号A300的生产中,这样 的分工就开始了:含驾驶舱 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由法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由英国航宇公司生产,机身的其余部分和垂尾由德国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由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生产,客舱门 、起落架舱门 和平尾由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这些部件从欧洲各地运往德国或法国,在汉堡或图卢兹 的总装线上加以组装。

      而在后续机种的开发和生产中,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全资子公司也参与其中 随着世界经济发 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和壮大,越来越成为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和主导作为承载世界经济资 源全球流动的主体,其在国际经济 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日渐显 著,是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最活跃、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迅速增长公司内贸易在有关国家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瑞典为36.1%,德国为34.6%,英国为29.6%,日本为17%,欧共体平均为29.6%1983至1993年间,美国母公司企业内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从34%增加到44%;企业内进口的比重从38%增加到近50%同期,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子公司的企业内进出口在其总进 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从83%和55%增加到86%和6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商品主要由成品、中间产 品和初级产 品构成据美国海关委员会1973年公布的资料表明,1965年美国全部内部出口中无需进一步加工的待售成品占49%,另有7%成品返销母公司由母公司销售,成品共占内部贸易的56%;等待进一步加工或组装的半成品占36%,资本设备 占5%;其它占3%。

      根据经济 合作发展组织 (OECD)的报告,在上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全球贸易的1/5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3在所有行业中,制造业中的企业内贸易比重更大,有的行业达到了3/4以上,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具有规模经济 效应的行业,企业内贸易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一个主导因素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是指在一个公司控制下的国际商品流动,即母公司与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 易这种交易虽然导致商品跨越国界的运动,但是交易行为主体实际 上是同一个所有者,它既具有国际贸 易的特征,又具有公司内部商品调拨的特征,因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 易什么是公司内贸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存在着一种“垂直式”或“垂直专业化”的分工形式,这类 分工通常是由贸易国之间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贸易产品在要素投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跨国公司在生产、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也会引起公司内贸易的发生不转移标的物所有权;转移定价策略;受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统筹规划;在高新技术产业 中的比例较高;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构成是待售的最终产 品,其次是需要再加工或组装的中间产 品。

      公司内贸贸易特点据统计 ,在华设 立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9 年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