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微博下的媒介素质培育对策论文.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1677750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微博下的媒介素质培育对策论文 微博下的媒介素质培育对策论文预读: 摘要:微博发展中凸显的问题微博的出现可以说彻底改变了网络当中人们以往的互动模式,甚至有人给这样的现象标上“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标签.微博用户的急剧增加,也是对互联网中的社会化媒体巨大的推动,然而在享受微博带来的即时便捷的同时,必须意识到其在传播方面所凸显的问题也日益加剧.首先,有效信息提取难度大.即时互动是微博的最大特色,速度是其最大优势,但有限的传播内容也客观上给互联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其使用门槛很低再加之大多数微博对输入字数是有所限制的,这样大量未经加工的信息随时进入到传播过程当中,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完全无法保证.此外,内容字数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用户表达欲的刺激,直接不利的影响即为信息超载、泛滥以及浪费等,这也就意味着信息使用的成本加大,有效信息被淹没,同时对有价值信息的提取难度也明显加剧[2].其次,内容过于琐碎性.据相关调查,微博中关于个人琐事的信息可占据微博传播内容的80%以上.针对社会媒介来说,这样的信息的思想含量以及社会推动力显然不足,更多只是对用户倾诉欲的满足,过多的这样的信息,正在不断降低文本叙述的话语质量.有些用户经常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内容更新,虽然信息的流动量很大,但大都不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对于无实际意义的自语,高频率的更新只会形成更多的垃圾信息.再次,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加剧了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从微博的特征来看,即时且有限的内容非常难以传达较为复杂和厚重的内容,更不用谈文化精髓,微博有时更像是一个琐碎杂事的发泄和消遣工具.虽然微博一方面满足了用户随时表达其想法的意愿,但这样未经深思熟虑的碎片化内容,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弱化了媒介传播启迪性和教育性的作用.更严重的是,长期面对含带无意义信息的传播媒介,用户渐渐习惯了无需深入思考就做出判断和表达的习惯,在客观上可能会削弱思维本应该有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导致最终思考问题形成碎片化的趋势了.最后,微博强迫症和焦虑症.微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意味着其忠实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对于过分痴迷的微博用户,一般被其他网络用户称为“微博控”,这样的微博用户几乎每天每夜的使用微博,而每天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更有甚者,这样的用户甚至放弃休息时间而长时间的在微博上或浏览或发表回复等.有研究表明,对于每天发表微博10条以上以及毫无原因反复打开微博刷新微博页面的用户已经具有了微博强迫症的表征,这无异于沉迷网络游戏等其他与网络有关的心理疾病.虽然由于存在以上问题,但对于微博这样一个新兴的媒介形式,公众还是应该更为理性的接受和使用;而且广大网民已经普遍接受和正在使用.进一步说,也正是因为微博本身存在的问题,用户更应该培养相应的媒介素质以更好的利用微博获取资讯并建构更为成熟的媒介环境.媒介素养的定义及其与微博的关系1.个人差异论即受众因其各自的个性特征所具有的选择性心理会与媒介讯息的内容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3].具体来说,受众个性的多样化会使其对微博的理解和使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进而媒介素养的表现形式和培育形式也应多元化并且由于个体的差异,必然有不少用户会对微博上的某类信息无法免疫;2.社会关系论有研究表明:“经历相同或受同样社会关系影响的受众往往对传播信息的内容有类似的反应,他们大多选择接受、解释和记忆大体相同的内容,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受众们相互影响,这也将会引起一系列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等的变化”.从媒介素养教育的角度来看,除了名人效应外,微博的关注与被关注往往更多的是因为共同经历等所构成的群体性,这就意味着在此这方面的教育过程更应顾及群体因素.此外,对群体性的媒介素养培育可借由群体内部的媒介讨论而提升.同时,在群体中,应有意识的培养正面性的意见领袖来带动群体素养的提升;3.文化规范论这一论点所强调的是大众传媒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而传媒有可能为社会树立文化规范.从微博来看,无论是以官方媒体或名人微博形式出现的言论,均有可能在无形中为大多用户的再次传播起到文化典范的作用,而通过微博进行涉及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内容的发布,也可以是媒介本身对受众进行的媒介素养再教育;4.社会参与论这一论点主张的是受众享受参与和使用信息传播的权利,强调受众也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动与传播者分享信息,这正符合与微博这一媒介形式的传播特点.此外,学者彭泳将人的信息活动分为五个层级,包括“自在信息,信息的直观识辨,信息的记忆储存,信息的主体创造和主体信息的社会实现”,显然信息的主体创造能力是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的核心环节,可以说,也必将成为微博之下的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提高微博下媒介素养的对策微博中虚假信息往往也无处不在,即便是传统的专业媒体人也可能成为不实信息的散布者,缺少质疑和缺乏敏感的结果是更多的受众会间接成为虚假信息的下一传播者.事实上,即便是专业的媒体人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明显“丧失”了其本应具有的专业批判能力,在此基础上来看,受众尤其需要自发的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即,不仅仅懂得如何接受讯息更重要的是明白如何内化信息并发出信息.如同大卫•伯金汉(DavidBuckingham)所说的,“媒介素养让人们有能力以媒介消费者的身份去让释媒介内容,并作出具有充分了解的判断,也使得人们本身成为媒介内容的制作者”[4].另外,在微博之上的专业媒体人和知名人士应该更为审慎的使用其话语权,并且在不当信息的处理方面,更客观和主动的帮助更多普通受众进行判别,而正是平台本身和名人效应之下的高度质疑的习惯以及批判性的思考,会在潜移默化下对公众进行了的媒介素养教育.其次,媒介素养的知能在全面提高,涵盖了认知、情感、道德和美学鉴赏这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认知是要求个人心理的思考过程,在媒介素养中即为批判思考;第二个阶段是情感阶段,这是有关情绪的了解与体验,比如对情感表现的捕捉;第三个阶段是道德领域的价值判断能力,其不仅能协助公众对善恶加以区分,更能以此对照自己的价值立场;第四个阶段是美学鉴赏能力,其实质是掌握制造讯息并进行评论的能力.显然,知能更侧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大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公众,都能够对信息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独立判断,而对于信息的制造和进一步合理恰当传播的能力并非普通公众所能够很好的完成.微博所代表的自媒体却恰恰使每一用户都成为了信息的传者,但即便用户的素养己达到一个良好受者的程度也并不意味其可扮演好传者的角色,一般来说,合格的媒介传播者要求客观公正的传递有意义的信息,但微博的即时性往往使信息变得更为随意化.长此以往,用户的使用习惯会形成恶性循环,即,不假思索的转发或毫无顾忌的传播.因此,对于微博受众群体媒介知能的培养必要而急迫.最后,从媒介的旁观者到行动者的转变.可以说,这是纯道德范畴的一项要求,而对于公众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是需要较长时间以及整个社会各方面大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微博不同于传统大多数媒介形式,它给公众提供了传播有较大影响力信息的可能性.正如现代媒介素养目标的赋权理论中的期望,民众作为受众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有一天成为主动传播信息以构建良好公民社区的一份子.虽然具有这样素养需要更多人甚至一代人在各个领域的努力,但作为传播学中的愿景,随着公众有效利用媒介的素养越高,民主社区和公民社会的达成应该不会太难.五、小结随着微博的发展,这一网络交流平台已经深入人心,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但微博网站的主办者,必须要认清形势,以媒介素养为基础,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约束,提高信息监督力度,使微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为更多的网民服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