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筛选方法.docx
7页菌种筛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 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 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 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 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 来的生产水平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 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 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 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 母(E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 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 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 il lium urti cae )的 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 (Gibber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 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 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5.6.1这些方法 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 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 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图5.6.1平皿快速检测法 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 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 , 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 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 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 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 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 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
如在 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 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 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 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的大 小反映了菌落利用此物质的能力在培养基中掺入可溶性淀粉、酪素或 CaCO3 可以 分别用于检测菌株产淀粉酶、产蛋白酶或产酸能力的大小4) 生长圈法利用一些有特别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作为工具菌,若待分离的菌在 缺乏上述营养物的条件下,能合成该营养物,或能分泌酶将该营养物的前体转化成营 养物,那么,在这些菌的周围就会有工具菌生长,形成环绕菌落生长的生长圈该法 常用来选育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生产菌工具菌往往都是对应的营养缺陷型 菌株5) 抑制圈法待筛选的菌株能分泌产生某些能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质,或能分 泌某种酶并将无毒的物质水解成对工具菌有毒的物质,从而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 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例如:将培养后的单菌落连同周围的小块琼脂用穿孔器取出, 以避免其它因素干扰,移入无培养基平皿,继续培养 4-5 天,使抑制物积累,此时的抑 制物难以渗透到其它地方,再将其移入涂布有工具菌的平板,每个琼脂块中心间隔距 离为 2 厘米,培养过夜后,即会出现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了琼脂块中积累的抑 制物的浓度高低该法常用于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工具菌常是抗生素敏感菌由 于抗生素分泌处于微生物生长后期,取出琼脂块可以避免各菌落所产生抗生素的相 互干扰典型的例子是春雷霉素生产菌的筛选,见图 5.6.23 摇瓶培养法摇瓶培养法是将待测菌株的单菌落分别接种到三角瓶培养液中, 振荡培养,然后,再对培养液进行分析测定摇瓶与发酵罐的条件较为接近,所测得 的数据就更有实际意义但是摇瓶培养法需要较多的劳力、设备和时间,所以,摇瓶 培养法常用于复筛但若某些突变性状无法用简便的形态观察或平皿快速检测法等 方法检测时,摇瓶培养法也可用于初筛初筛的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只做一次 发酵测定,从大量菌株中选出 10-20%较好的菌株,淘汰80-90%的菌株;而复筛中摇瓶 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培养 3 瓶,选出 3-5个较好的菌株,再做进一步比较,选出最佳 的菌株4 特殊变异菌的筛选方法上述一般的筛选菌株方法的处理量仍是很大的,为了 从存活的每毫升 106 左右细胞的菌悬液中筛选出几株高产菌株,要进行大量的稀释 分离、摇瓶和测定工作虽然平皿快速检测法作为初筛手段可减少摇瓶和测定的工 作量,但稀释分离的工作仍然非常繁重。
而且有些高产变异的频率很低,在几百个单 细胞中并不一定能筛选到,所以,建立特殊的筛选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例如营养缺陷 型和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有它们的特殊性,营养缺陷型或抗性突变的性状就象一个 高效分离的"筛子",以它为筛选的条件,可以大大加快筛选的进程并有效地防止漏 筛在现代的育种中,常有意以它们作为遗传标记选择亲本或在DNA中设置含这些 遗传标记的片段,使菌种筛选工作更具方向性和预见性本节还将简单介绍其它一 些特殊变异株的筛选方法4.1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经诱变处理后的菌悬液在筛选前一般应先进行 诱变后培养,以促使变异细胞发生分离,防止出现表型延迟现象,筛选出不纯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包括浓缩、进一步检出和鉴别营养缺陷型等步骤1) 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诱变后的细胞群体中大部分存活菌是野生型,而营养 缺陷型占的比例相当小,这对分离是很不利的,所以,应该淘汰大量的野生型,以达到 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常用的浓缩方法有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法和 饥饿法等2) 进一步检出所需缺陷型浓缩后的菌液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较大,但并非全部 都是并且营养缺陷型中也有不同的类型,还需要进一步检出所需要的营养缺陷 型。
这样就需要采用逐个检出法、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给法等方法进一步检出所需 要的营养缺陷型3) 营养缺陷型的鉴定获得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还应进一步确认其生长的所需 物菌株较少时,可用生长谱法,若菌株较多时,常采用组合补充培养基法4.2 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抗性突变株的筛选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有 10-6 频率 的突变体存在,就容易筛选出来抗性突变株的筛选常用的有一次性筛选法和阶梯 性筛选法两种手段1) 一次性筛选法一次性筛选法就是指在对出发菌株完全致死的环境中,一次 性筛选出少量抗性变异株噬菌体抗性菌株常用此方法筛选将对噬菌体敏感的出 发菌株经变异处理后的菌悬液大量接入含有噬菌体的培养液中,为了保证敏感菌不 能存活,可使噬菌体数大于菌体细胞数此时出发菌株全部死亡,只有变异产生的抗 噬菌体突变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被裂解而继续生长繁殖通过平板分离即可得到 纯的抗性变异株耐高温菌株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意义在于它可以节约冷却水的用 量,尤其是在夏季,并能减少染菌的机会耐高温菌株所产生酶的热稳定性较高,适 用于一些特殊的工艺过程耐高温菌株也常采用此法筛选将处理过的菌悬液在一 定高温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分离对此温度敏感的细胞被大量杀死,残存的细胞则 对高温有较好的耐受性。
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能力较高,也适宜提高 发酵醪浓度,提高醪液酒精浓度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株具有积累甘油的性能,可 用于甘油发酵耐高酒精度、高渗透压的菌株也可分别在高浓度酒精或加蔗糖等造 成的高渗环境下一次性筛选获得2)阶梯性筛选法药物抗性即抗药性突变株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或 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的代谢物结构类似物来一次性筛选,大量细胞中少数抗性菌在 这种培养基平板上能长出菌落但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无法知道微生物究竟能耐 受多少高浓度的药物,这时,药物抗性突变株的筛选需要应用阶梯性筛选法因为药 物抗性常受多位点基因的控制,所以药物的抗性变异也是逐步发展的,时间上是渐进 的,先是可以抗较低浓度的药物,而对高浓度药物敏感,经"驯化"或诱变处理后,可能 成为抗较高浓度药物的突变株阶梯筛选法由梯度平板或纸片扩散在培养皿的空间 中造成药物的浓度梯度,可以筛选到耐药浓度不等的抗性变异菌株,使暂时耐药性不 高,但有发展前途的菌株不致于被遗漏,所以说,阶梯性筛选法较适合于药物抗性菌 株的筛选,特别是在暂时无法确定微生物可以接受的药物浓度情况下4.3 组成酶变异株的筛选许多水解酶是诱导酶,只有在含有底物或底物类似物的培养环境中,微生物才 会合成这些酶类,所以,诱导酶的生产不仅需要诱导物,而且受到诱导物的种类、数 量以及分解产物的影响。
能迅速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往往会引起酶合成的减少, 诱导物有时又比较昂贵这些都可能造成这些水解酶工业生产的波动以及生产成本 提高如果控制这些酶合成的调节基因发生了变异,诱导酶就可能转变成组成酶,它 的合成与细胞的其它组织蛋白一样,不再需要诱导物的存在由诱导型的出发菌株 诱变筛选出组成型变异株对于水解酶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的筛选 方法有恒化器法、循环培养法和诱导抑制物法1) 恒化器法恒化器常被用于微生物的"驯化"在培养基中添加不能起诱导作 用的低浓度底物,接入处理后的菌悬液进行培养,此时出发菌株由于不能被诱导,无 法合成有关的诱导酶而不能分解该底物,从而生长速率极慢,而群体中少数组成型变 异株则可合成有关的酶,分解利用该底物,生长速率较快为了提高组成酶变异株的 优势,即它在群体中的比例,可以应用恒化器培养技术随着恒化器培养中不断加入 新鲜基质而逐渐增大组成酶变异株的优势,这样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做进一步的纯化 分离2) 循环培养法利用不含诱导物的培养环境和含有诱导物的培养环境进行交替 循环培养待分离的菌悬液,从而使组成酶变异株得到富集当接种到不含诱导物而 含有其它可利用碳源的培养基中时,两种类型菌株同样能较好地生长,但在此环境中 组成型突变株已能合成有关的水解酶,而诱导型菌株就不能合成。
进而将它们转接 入含诱导物的培养基中时,变异株能迅速利用诱导底物进行生长繁殖,而诱导型出发 菌株需经历一个诱导合成酶的阶段,两类菌株的生长就不同步了,随着循环交替培养的继续,组成酶变异株所占的 比例将逐渐增大3) 诱导抑制剂法有些化合物能阻止某些诱导酶的合成,如a -硝基苯基-B - 岩藻糖苷对大肠杆菌的B -半乳糖苷酶的诱导合成有抑制作用,称为诱导抑制剂 当在诱导物和诱导抑制剂同时存在的培养环境中培养待分离菌群时,诱导型菌株不 能产生诱导酶,无法正常生长,只有组成型变异株能够利用底物进行生长繁殖4.4高分子废弃物分解菌的筛选随着石油化工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各种高分子 包装废弃物日益增多,这些"白色污染"在自然界很难被消化而进入物质循环设法 选育能分解利用这些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这些高分子材料 大多是不溶于水的,直接分离具有分解功能的微生物很困难为此,有人设计了阶段 式筛选法,首先寻找能在与聚乙二醇结构相似的含两个醚键的三甘醇上生长的微生 物,接着,诱变筛选能分解聚乙二醇的变异株;或者筛选能以乙二醇、丙二醇为碳源 的菌株,继而诱变筛选出能利用聚乙二醇等物质的变异株这种由简单的聚合物。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