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高考数学卷2、3试卷分析.doc
9页----高考全国卷2、3试卷分析从云南进入新课标高考至今,已有六年时间, 数学由于容易拉分,加上难度变幻不定,可以说是我省考生最为胆怯的一种学科,第一天下午开考的数学考得如何直接决定着考生第二天的考试情绪近5年全国卷数学试题从试卷的构造和试卷的难度上逐渐趋于平稳,稳中有新,难度都属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选择、填空题会以基本题呈现,属于中档难度选择题在前六题的位置,填空题在前二题的位置;解答题属于中档难度,且基本定位在前三题和最后一题的位置一、近五年高考数学考点分布登记表: 选择题1集合集合(交集、不等式)集合(交集、不等式)集合(交集、不等式)集合、交集、集合元素个数选择题2复数复数(性质及运算)复数、运算复数、共轭复数复数、模选择题3三角恒等变换向量(数乘、模)回归方程向量、数量积坐标公式折线图选择题4框图余弦定理等比数列、性质识图二项展开式、系数选择题5向量(夹角)概率分段函数三角函数、弦切互化双曲线、椭圆选择题6三角函数图像平移三视图、体积三视图、体积幂、比较大小三角函数、周期性、对称性选择题7排列组合框图圆、弦长框图框图选择题8线性规划导数、切线框图三角形球、体积选择题9三视图线性规划球、表面积三视图等差数列选择题10抛物线抛物线函数、图像球、体积椭圆、圆、直线、离心率选择题11函数 命题立体几何双曲线、离心率椭圆、离心率函数零点选择题12立体几何(体积)函数(参数取值范畴)导数、x的取值范畴定义题圆、向量填空题13不等式的解法二项展开式向量、性质线性规划线性规划填空题14双曲线三角函数、最值线性规划三角函数、平移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填空题15概率记录(正态分布)函数、单调性二项式定理、求参导数、奇偶性、切线方程分段函数不等式解答题16三角函数 等差数列圆数列、前n项和直线与椭圆、弦长线线角解答题17数列通项公式数列通项公式解三角形数列通项、前n项和求参解三角形、余弦定理、面积解答题18记录的数字特性线面平行、体积概率线性回归概率、盼望解答题19面面垂直线性回归线面角线面平行、线面角面面垂直、二面角解答题20椭圆、圆的半径、圆的方程椭圆、直线、离心率直线与椭圆抛物线抛物线、圆解答题21函数解析式、单调区间导数函数单调性、参数范畴导数导数选考题22选考题23直角坐标与极坐标间方程转化坐标系转化、长度极值坐标系转化、交点、弦长坐标系转化、长度极值、坐标坐标系转化、极径选考题24绝对值不等式、恒成立、分段函数不等式证明、基本不等式不等式证明绝对值不等式、参数范畴绝对值不等式、有解从近五年数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分值分布登记表不难看出,试题坚持对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措施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了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兼顾考察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在此基本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考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具体来说几种方面:1.整体稳定,覆盖面广高考数学全国卷2、3全面考察了新课标考试阐明中各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教材中各章的内容均有所波及,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概率等教学学时较少的内容,在试卷中也均有所考察有些内容这几年轮换考察,如记录图、线性回归、直线与圆、线性规划,理科的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2.注重基本,难度适中试题以考察高中基本知识为主线,在基本中考察能力理科前8道选择题都是考察基本概念和公式的题型,相称于课本习题的变式题型填空题前三题的难度相对较低,均属常规题型解答题的前三道题分别考察解三角形,分布列、数学盼望,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等基本知识,运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二面角,属中低档难度题4.全面考察新增内容,体现新课改理念如定积分、函数的零点、三视图、算法框图、直方图与茎叶图、条件概率、几何概型、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等5.突出通性通法、理性思维和思想措施的考察数学思想措施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与提炼,是合用于中学数学所有内容的通法,是高考考察的核心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在高考中每年都会考察特别数形结合,每年还专门有一道“新函数”的大体图象问题6.注重数学的应用和创新近三年的试题加强了应用问题的考察,波及线性规划、记录图表、线性回归等,文理科每年均有解答题考察概率记录,(理科)和都在21题位置上设立了函数与导数的应用题。
7.注重能力考察,有效辨别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鼓励考生宽口径、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某一成法,不局限考生的思想,设立的题目尽量让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均能得出成果二、高考题师生感觉初做高考试题,第一感觉是,今年的高考试题难于高考数学试题并且,从知识点的布点来看,今年的高考题更加合理,具有较强的综合考察学生掌握知识限度的作用 高考试题保持了数学一贯的严密体系,还是把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摆在首要考察的地位,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了“考基本、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的 今年高考题,选择题注重双基的考察,固然其中也有数学思想措施的考察,例如第11题的等价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思想,第12题的坐标化运用等,16题,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解答题特别突出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虽然说题目不偏不怪,涉及20,21都还是算常规,有一定灵活,例如选做题中,22题的参数方程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基本都到不了这样的高度,这也为我们后来的备考提出新的思考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叫苦叫难的,本次数学试题稳中有变,总体较有较好的辨别度,试卷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实际,充足运用数学学科特点,突出创新。
其中,立体几何题题干不常规,解析几何考察抛物线和圆,第一问就提高难度函数与导数大题第二问给出有关正整数命题,其实我们还真不能说不常规,我们不妨冷静的分析一下前5年我们云南省的高考题,18题,前五年就浮现过两次这种概率加分段函数讨论的问题,19题,常规的锥体,没有动点,没有参数,20题,前五年就很注重抛物线与圆相结合考察的问题,对于21题就更不用说了,环绕y=lnx和y=x-1的基本模型展开,第二问需要用第一问结论巧妙赋值即可但是高考,不仅考知识,还考心态,谁的心态好,谁时间分派合理,就能考高分 今年的高考仍然有特别强的延续性,常规重点仍然是反复浮现,专家家从命题到应试,各个方面都非常具体到位,小题练基本功,练竞争意识因此平时我们非常有必要给学生总结某些常用的结论,做到省时,高效,提高竞争力诸如中点弦,分点弦,以及常用的切线等结论大题中重通法,强规范要说专家压中了多少题,这个还真不好判断,四、高考复习备考方略分析1.注重基本,全面复习我们的高考无论如何变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永远是不会变的, 注重回归课本、夯实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新教材中的新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旧的内容,在教学中要体现过程教学,精选习题,有效训练。
高考试题总是以重点基本知识为主线组织全卷的内容的,从今年乃至近几年甚至自高考以来, 不注重“双基”的考生,不也许获得获得高分每年试题的框架主体都是考察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 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零点、图像性质及变换;三角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性质;向量的基本运算;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空间图形的辨认及线面的位置关系(涉及面积、体积和理科的夹角和距离);古典概型的措施;记录的基本措施(涉及散点图、茎叶图、直方图、回归直线方程、方差、原则差)等2.注重思想措施,思维灵活如数形结合思想,新课程加强了和“图”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记录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变换、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措施,如函数的性质及环绕研究函数性质的有关知识和措施(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措施、变换的思想措施;尚有数据的收集、整顿、分析和应用,如记录与概率、线性规划等有关的应用问题,体现或然和必然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过程中要熟悉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要知其因此然”,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如对“不等式放缩法”,有某些常用的放缩技巧,但更要明白为什么要放缩,然后才是放缩技巧的问题,放缩的本质我感觉是目的逼近,根据你的需要,逐渐向目的逼近。
对知识的掌握要做到方略化3.通法为主,变法为辅注重中学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六种能力、二个意识”.数学能力涉及运算求解能力、数据解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规定与此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长的“数据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前者与记录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此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注重,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国家目前大力倡导的.我们鼓励考生思维活跃, 倡导考生发散思维, 就应当给与特殊措施,特殊技能一定的地位, 针对具体问题, 采用品体的措施,这是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强调通性通法的重要,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其她的特殊措施, 其她的措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面,在整个数学科的发展过程中, 也很重要的, 也应当有所体现.4.注重数学语言,提高素养.数学素养的高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限度的差别.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通过高中(涉及基本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体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人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 特别是目前高考考试形式重要考察的是书面体现能力.试卷能否得分,不唯你会做,重要的是你要精确的体现出来,卷面上的文字表述务必对的、简洁; 文字书写力求工整.因此,在平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涉及作图)能力的培养,以求达到数学语言运用的精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5.注重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一种重要理念,我们的教学对象,不应当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口袋,而更应当是发明知识的机器,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蓄势待发的火箭,她们将来应当可以独立地飞翔于知识的太空,应当可以独立的摸索未知的世界,而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像点火者同样,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赋予她们可以创新的基本知识,激活她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本上,摸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只有这样,我们和我们的教学对象才干真正体会“生知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的知识水平才干不断的增长,我们的认知能力才干不断地提高,教师永远要记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摸索能力,永远是重要的.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应当是一种工具,是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工具,如何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我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这都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并且可以适应社会,这就规定她们必须将目前的“所学”和将来的“所遇”有一种。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