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doc
8页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简 报第12 期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办公室二○○五年十月十八日 目 录1、江西省制定“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考评标准,严格督查检查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对“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督导检查情况通报 3、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深受基层群众欢迎江西省制定“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考评标准, 严格督查检查 2005年 9月6~9日,江西省卫生厅组织5个督查组对该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中期督查 江西省今年参加“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派驻医师为105人,分别派驻21个县江西省卫生厅在严格按规定选拔派驻医师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确保项目的实施,一是制定了《江西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执行方案》和《支援医院考评标准》、《受援医院考评标准》、《派驻人员考评标准》;二是制定了《督查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中期和终期督查评估 这次中期督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派驻人员到位情况,包括支援医院实际派驻人数、资格,到达受援医院时间及在岗情况;了解派驻人员工作开展情况,有关项目的各项要求是否落实到实处;了解受援医院对派驻人员的工作配合和生活安排情况等;了解支援医院前一阶段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督查采取不通知的突击检查方式,通过查阅资料、逐一检查,并依据《考评标准》事先评分;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指导受检单位加强整改等办法,使整个督查工作做到真实有效 对14所支援医院(其中省直医院6所、市直医院8所)、11所受援医院(其中县人民医院9所,县中医院2所)的督查结果表明,整个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具体表现在:(一)项目启动两个月来,受查14家支援医院应派驻人员46人,其中在受援医院工作50天以上者占85%二)多数受援医院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宁都县人民医院要求全院职工珍惜机会,积极配合江医二附院派驻专家开展工作,两个月来,共发布电视宣传2400次,邮政信息20000份,张贴宣传资料3600份宣传“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的重大意义;宣传支援医院专家的专业特长、学识水平受援医院努力为派驻专家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三)支援医院切实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了看病难问题据统计,14所支援医院两个月内共开展填补当地空白的新技术41项,开展各类手术368台,学术讲座36次,手术示教48例,指导查房1660次,主持疑难病案讨论210次。
省人民医院派出5名技术骨干到对口帮扶的吉安县人民医院广泛开展工作,专家效应很快显现鹰潭市中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桃英在宁都县中医院工作两个月,使该院妇产科病床使用率由过去的30%上升到60%省妇幼保健院吴少勇副主任医师在受援的修水县人民医院工作两个月完成手术38台,开展大讲课1次,小讲课多次江医一附院手术室护士长曹建萍在余干县人民医院工作两个月,帮助制定了《临床护理操作标准》、《护理管理制度工作职责》,有效地提高了余干县人民医院的护理工作水平中期督查结束后,江西省卫生厅向全省各地发出督查通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少数支援医院派驻人员不符合受援医院的实际要求,受援医院碍于情面对派驻人员管理不到位等强调:凡项目终期考核不合格的医院,评选“群众满意医院”时一票否决;卫生厅近期下发《江西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明确支援医院、受援医院、派驻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及经费使用要求,重申支援医院派驻人员到受援医院工作时间为一年,不允许中途轮换,不符合受援医院需要的人员要尽快调整到位;受援医院要建立派驻人员考勤制度;进一步巩固扩大项目成果,为受援医院带出一支用得上,留得住,走不了的农村卫生队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督导检查情况通报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方案,2004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 所团场医院根据要求,兵团卫生局本着提高团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团场患者就近得到较好医疗服务,减轻团场职工就医经济负担的原则,组织兵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和两个师的师医院对口支援4家边境、国家贫困、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团场医院,即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支援农九师166团医院、兵团医院支援农十四师224团医院、农三师医院支援本师51团医院、农四师医院支援本师64团医院此项目于2005年6月开始启动,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各地都做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为了更好地发挥派驻医师的作用,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开展和推进这项“民心工程”, 2004年9月3日和7日,由兵团卫生局雷诚副局长带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医政处处长何红参加的督导组,分别到受援单位农九师(额敏垦区)166团医院和农四师(伊犁地区)64团医院进行了督导检查为了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由分管此项工作的雷诚副局长亲自带着制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责任书》,到受援医院的现场。
兵团卫生局领导、师卫生局领导、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院长一同签署了责任书听取了师卫生局关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情况和医院医疗队工作情况汇报,并到住所详细了解了这些城市医师在团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当雷副局长看到农四师64团医院给医疗队员安排居住的农家小院,园子里的葡萄树、红枣树上果实累累,西红柿、辣椒、豆角郁郁葱葱,非常满意从督查的情况看,各受援团场为使医疗队员们能用更多的精力为团场职工服务,都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雷副局长对派驻到受援医院的医务人员提出希望:要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专业技术,为团场职工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实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工作目标,要求团场解决好医疗队员的生活认认真真地把这项为团场职工服务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兵团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仅实施了4个月,已看到了明显的效果,派驻的医疗队员发扬优良的作风,进行传、帮、带,使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受援单位对此感受很深,对派驻的医疗队员们赞不绝口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护理部副主任李光荣副主任护理师,把“全国百家医院”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入派驻的团场医院,调整了医院临床科护理各班次的工作细则,指导、协助规范了医院治疗室、供应室、手术室等房间的三区划分,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病人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加强了病房和消毒隔离管理,改进了护理工作流程,每天组织护理查房,检查督促基础护理工作,并编写《健康教育手册》,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知识和新的护理理念等业务培训讲座,受到了全院工作人员的赞誉;内科庞晓副主任医师和卢献灵主治医师每周定时组织医院临床医生大查房,给临床医生讲解各种老年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规范了医院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团场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进一步规范了老年病人和一人多病的用药原则,给团医院包括连队卫生室的全部卫生技术人员授课,讲解本区多发病、常见病和新的医疗技术知识,使团场卫生技术人员不出门,就能学习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医疗动态,使医院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此之外,医疗队员们还到边远和贫困的7个连队,普及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病症的预防和诊治基础知识,得到当地职工的好评兵团非常珍惜中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对兵团4所团场医院的支持表示一定要继续高度重视并抓好该项目的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和推广,使兵、师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边远贫困团场卫生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努力提高团场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团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实施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深受基层群众欢迎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5名专家按照“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具体方案的要求,进驻宜阳县人民医院后,不顾基层条件艰苦,迅速展开各自的工作他们把五院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的优良作风,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很快带到了县医院职工当中他们同县医院职工一样上班、查房、讨论病历、开展手术,样样工作主动参与,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有时加班工作到很晚通过几周观察后,他们对所在科室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如:骨科副主任医师符孔龙提出了每天共同阅片;内科刘灵芝医师把心脏起博器安装纳入了工作计划;五院护理部副主任赵燕,认真观察分析县医院护理现状后,提出要做好护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护士长管理工作等6项合理化建议。
在赵燕副主任的建议组织下,县医院的15名护士长赴郑州五院参观学习五院专家还利用县医院每周四固定业务学习时间,认真讲课,传授各自专业领域的先进知识,深受医生们的好评同时,县医院积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社会广泛宣传目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在宜阳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切中了目前广大农村人群特别是贫困农村人群“看病难”问题,解决了县级医院技术力量薄弱问题,是造福广大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此项“工程”三年完成后,一定会使广大农村人群受益,会使县医院技术有所提高,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领导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机关各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医政处、规财处、农卫处(基妇处)有关大学医院管理处、各部属部管医院各支援医院、受援医院抄:财政部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
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惟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