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加工概述课件.ppt
49页第一节 概 述——细纱工序之后的各种加工称后加工 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烧毛、摇纱、成包等 一、后加工工序的任务一、后加工工序的任务 1、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 清除较大的疵点、杂质、粗细节等;在捻线机上装有水槽进行湿捻加工,使股线光滑、圆润;高级股线经过烧毛除去表面毛羽,改善纱线光泽;纱线要求光滑的产品可进行上蜡处理 第一节 概 述 2、改善产品的内在性能 股线加工能改变纱线结构,从而改变其内在性能单纱经一次或两次合股加捻,采用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可改善纱线物理性能,如强力、耐磨性、条干、光泽、手感等 花式捻线还能使纱线结构、形式发生改变,形成环、圈、结、点、节以及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等具有特殊效果的异形纱线第一节 概 述 3、稳定产品结构状态 如纱线捻回不稳定,易引起“扭结”、“小辫子”、“纬缩”等疵点故捻回稳定性要求高或高捻的纱线,要经过湿热定型 4、制成适当的卷装形式 为了满足后道工序加工的需要,要将纱线制成不同的卷装形式要求卷装容量大,易于高速退绕,且适合后续加工,便于贮存和运输 第一节 概 述 二、后加工的工艺流程二、后加工的工艺流程 根据产品要求、用途不同,有不同的后加工工序。
1、单纱的工艺流程 管纱 → 络筒(筒子包)→ 摇纱 → 成包 2、股纱的工艺流程 管纱直接并纱 管纱 → 络筒 → 并纱 → 捻线 → 线筒 → 摇纱 → 成包 并捻联合第一节 概 述 3、较高档股线的工艺流程 管纱 → 络筒 → 并纱 → 捻线 → 线筒 → 烧毛 → 摇纱 → 成包 根据需要,可进行一次或两次烧毛需定型时,一般在单纱络筒后或股线线筒后进行 4、缆线的工艺流程 缆线——经过一次以上并捻的多股线如缝纫线、绳索、帘子线等 第一次捻线工序称为初捻,第二次捻线工序称为复捻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一、络筒与并纱工序的任务一、络筒与并纱工序的任务 1、络筒任务 (1)改变卷装形式,增大卷装容量,提高后续工序的生产效率; (2)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杂质,改善纱线的品质和强力 2、并纱任务 (1)将两根或多根(一般不超过5根)单纱并合后卷绕成筒子; (2)经过并纱,可以保证单纱股数,均衡各单纱张力,减少股线捻不匀,提高股线强力,改善外观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3、络筒与并纱工序要求 (1)筒子卷绕应满足捻线工序对筒子尺寸以及退绕的要求,少损伤原纱的物理性能; (2)筒子表面纱线分布均匀,在适当卷绕张力下,保持一定的密度,并尽可能增加筒子容量; (3)筒子应大小一致,成形良好; (4)保证并纱股数与单纱张力均匀。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二、络筒与并纱工序的特点二、络筒与并纱工序的特点 络筒机和并纱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1、卷装形式有圆锥形筒子与圆柱形筒子 2、防叠方法有周期性改变滚筒转速、导纱往复速度、移动筒子托架以及采用防叠槽筒等 3、为了维持单纱一定的张力,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张力装置,如重力圆盘式或弹簧圆盘式张力装置 4、络筒机和并纱机上使用清纱装置,以清除粗节、杂质等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清纱装置类型:机械式和电子式 (1)机械式清纱装置 分清纱板式和梳针式两种 (2)电子式清纱器 分光电式电子清纱器和电容式电子清纱器两种 光电式特点:检测纱疵侧面的投影,与纤维种类和湿度变化无关,但对扁平形的纱疵可能漏切光电式在纱线通过时产生的电信号与纱线直径成正比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电容式特点:检测单位长度的纱线质量,与纤维种类和湿度变化有关,对扁平形的纱疵漏切的可能性较小电容式在纱线通过时产生的电信号与纱线的质量成正比 5、为了保证并纱股数,在每根单纱均装有断头自停装置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三、络筒机三、络筒机 (一)工艺过程 纱线自管纱(线)退绕下来,经导纱杆引入导纱板,再经过圆盘张力器和清纱板的缝隙以及张力杆引入槽筒的沟槽。
由于槽筒摩擦传动筒子回转和沟槽的往复导纱运动,从而使纱线交叉地卷绕在筒子上图8-1 1332M型络筒机工艺过程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二)清纱张力装置 1、作用 消除纱线上的杂质,并给予纱线一定的张力,以便获得品质优良的筒子纱 2、结构 由两片圆盘形张力盘1和芯轴2组成,在上张力盘内装有毛毡垫圈3和张力垫圈4毛毡垫圈的作用是吸收上张力盘和张力垫圈在高速转动时的震动,使纱线张力均匀,从而得到良好的成形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3、作用过程 纱线在上下两片张力盘之间通过时,由于张力盘与纱线的摩擦作用,上张力盘及张力垫圈随着纱线的前进而回转,纱线上落下的尘屑被抛出,同时由于摩擦阻力而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张力图8-2 垫圈式张力装置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张力调节: 依据上张力盘及张力垫圈的重量大小来控制纱线的张力 张力大小: 如果张力过大,纱线伸长,失去弹性且增加织造断头;如张力过小,筒子松弛,断头时纱头易嵌入纱层里面,接头时寻头困难,且在后道工序退绕时可能造成纱圈成叠脱落所以所以在保证筒子成形良好的前提下,纱线张力应尽量小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三)清纱装置 1、机械式清纱装置 有清纱板式和梳针式两种。
2、电子式清纱器 电子清纱器按检测方式不同可分为光电式和电容式两种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1)光电式 结构:检测头由光源、光敏接收器、光学系统组成 作用原理:检测纱疵侧面的投影纱线通过时,若直径变化,则光敏接受器输出的讯号亦相应变化,此讯号经放大输送给纱疵识别电路,如果纱疵大小达到清除要求,则驱动电路推动剪刀切断纱线 特点:较接近视觉,检测讯号与纤维种类的回潮率无关;对扁平状纱疵可能漏切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2)电容式 结构:检测头是两块金属板组成的空气电容器 作用原理:检测单位长度纱线的质量,纱线通过时若质量变化,则调制了振荡器的幅度,该讯号经放大输送给纱疵识别电路,如果纱疵达到切除程度,则纱线被剪刀切断 特点:检测讯号与纤维种类和回潮率变化有关,对扁平状纱疵漏切的可能性较少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一)精密卷绕并纱机的工艺流程 喂人单纱筒子放在搁架上,在纱筒之间有隔纱器纱线由筒子退绕后→气圈控制器、导纱器→机械式预清纱器→纱线张力装置→导纱装置导向卷绕成精密筒子 图8-3 精密卷绕并纱机工艺过程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二)精密卷绕并纱机技术特点 1、普遍采用定长(定径)自停、空气打结、变频电动机直接传动、变频防叠、精密卷绕等技术,使并纱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
2、每个锭子上均装有定长(定径)装置,当卷绕至一定长度(直径)时,传感器发出信号,纱被切断并被夹纱装置夹持保留卷绕筒管被刹停后抬起,信号灯发出指示信号,挡车工落筒子 第二节 络筒与并纱 3、一般以筒子喂入,且卷绕张力较小,故在并纱机上出现的断头较络筒机少,需要打结的机会也较少,所以,在并纱机上一般只配备可移动的空气捻接器压缩空气通过管道供给捻接器,需要接头时,由挡车工将捻接器移动至需要接头的锭位即可操作一般20~40锭配备一只空气捻接器 第三节 捻 线 一、捻线工序的概述一、捻线工序的概述 (一)捻线的任务 1、任务 单纱加捻时内外层纤维的应力不平衡,很难充分发挥纱线中所有纤维的强力作用,且单纱也不能同时全面地满足较多物理性能的要求单纱并合加捻后获得的股线,性质变化较大,能够比较全面地满足要求 2、捻线实质 通过改善纱线中纤维的受力状况来提高纱线的品质第三节 捻 线 (二)合股线加捻后性质的变化 1、改善条干 根据并合原理,n根单纱并合后其条干不匀率可降低到1/且纱上的粗节或细节有部分隐藏在纱芯里面 2、提高强力 n根单纱并合后的强力一般达不到原来单纱强力的n倍,因为各股单纱伸长率不一致,伸长率小的应力较集中,受力拉伸时各根单纱不同时断裂的缘故。
股线是一个整体,且条干比较均匀,因此股线的强力常超过单纱强力的总和,一般双股线中的单纱平均强力是普通单纱强力的1.2~1.5倍,三股线强力是1.5~1.7倍第三节 捻 线并合数12345强力利用系数(%)10092.586.881.276.5表8-1 并合后单纱强力利用系数第三节 捻 线 3、弹性及伸长率改变 单纱中纤维排列成螺旋线状,在拉伸不大时呈现出弹簧般的伸长特性;股线捻回使各单纱相互扭成螺旋线状,在较大张力下呈现复式弹簧特性,弹性伸长更大 总伸长率因股线结构较好,滑动纤维减少,所以比单纱小 4、耐磨性增加 股线条干均匀,截面比较圆整,股线织物受到摩擦时,即使表面纤维局部磨损,而纤维间仍有稳定的结构关系,股线仍有一定强度,因此耐磨性能好第三节 捻 线 5、光泽改变 光泽取决于表面纤维的轴向平行程度单纱捻度愈多,纤维的轴向倾斜愈大,光泽较暗淡,反向加捻的股线可使表面纤维的轴向平行度提高,得到良好的光泽;另外股线条干均匀,截面圆整,表面光洁,可使外观和光泽获得改善 6、手感改变 手感主要取决于它的径向压缩弹性和轴向挠曲刚性外松里紧结构的股线,径向弹性较好,轴向刚性较差,故手感较柔软,外紧里松结构的股线则相反,手感坚实。
第三节 捻 线 二、捻线机的工艺过程二、捻线机的工艺过程 (一)捻线机类型 1、单捻机 用并纱筒子喂入,每只并纱筒子供给一只捻线锭子,进行纯捻捻线如A631型捻线机 2、并捻联合机 用数只单纱筒子喂入,边并边喂,作为并捻联合使用如A631B型捻线机 第三节 捻 线 (二)捻线机加捻方式 1、干捻 并纱在未经水槽浸湿的状态下回捻,产量高,如A631型捻线机 2、湿捻 并纱经水槽浸湿后加捻股线毛羽少、表面光洁、结构稳定,如A631A型捻线机 一般情况下采用干捻;特种用途的纱线采用湿捻,如轮胎用帘子线、特种织物第三节 捻 线 (三)工艺流程 从圆锥形筒子引出的纱,通过导纱杆,在导纱器处并纱后,经上下罗拉钳口,绕过上罗拉引出,通过断头自停装置,穿过导纱钩,绕过钢领上回转的钢丝圈,最后卷绕在管纱上图8-4 FA721型环锭捻线机工艺过程第三节 捻 线 三、捻线工艺三、捻线工艺 (一)股线的股数和捻向的确定 1、股数 (1)一般衣着用线,采用双股线; (2)强力及圆整度要求高的股线须用较多的股数,如缝纫线一般用三股; (3)如超过五股时,易使某根单纱形成芯线,使纱受力不均匀,降低并捻效果。
因此,常用复捻方式制成缆线复捻制成的缆线,强力高,紧密,耐磨、抗挠、抗压性能较好,捻回也比较稳定,如帘子线、鱼网线等 第三节 捻 线 (4)强力、圆整度要求很高,但比较厚而紧密的织物,如帆布、水龙带等,可采用单捻方式,工艺过程简单,制成织物紧密有挠曲性 2、捻向 (1)反向加捻ZS 单捻反向加捻可使捻幅均匀,纤维的应力和变形差异小,股线强力高,光泽和手感好,捻回稳定,捻缩也小,故一般选择反向加捻 (2)同向加捻ZZ 单纱同向加捻,股线比较坚实,光泽及捻回稳定性较差,股线伸长大,若单纱与股线捻系数配合得当,也能得到较高的强力 第三节 捻 线 同向加捻股线,外层纤维捻幅大,外紧内松,具有回弹性高、渗透性差的特点,用于编制花边、结网及一些装饰性的织物 同向加捻股线强力增加快,所以捻系数较小,生产率较高,故要求不高的股线,可选择同向加捻 (3)捻向选择 生产上单纱多用Z捻,单捻选择ZS捻;复捻时,通常根据缆线用途要求确定捻向 为使捻回稳定,通常有两种捻向,即ZZS或ZSZ 第三节 捻 线指 标捻 向复捻捻系数(捻/m)327402496592635770股线断裂长度(km)ZZSZSZ23.622.223.622.124.624.323.325.423.223.422.324.0断裂伸长(%)ZZSZSZ5.65.46.26.06.45.87.55.77.66.27.46.4强力不匀率(%)ZZSZSZ5.75.05.65.35.84.76.05.56.04.77.25.6纤维强力利用系数ZZSZSZ0.8350.7750.8370.7750.870.8450.830.890.8350.8350.8050.86表8-2 两种捻向方式对股线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 捻 线 从上表可见,复捻捻度较小时,ZZS纤维强力利用系数和断裂长度较好,捻度较大时,ZSZ要好些;ZZS缆线断裂伸长大于ZSZ;ZSZ初捻或复捻时,都比ZZS的捻度大,因而机器的生产率较低。
(二)股线捻系数的选择 股线的捻系数影响股线的性质应结合单纱的捻系数综合考虑,一般强捻单纱股线与单纱的捻度比(简称捻比)可小些,弱捻单纱股线与单纱的捻比可大些 第三节 捻 线 1、捻系数与股线强力关系 图8-5为2种不同捻系数的单纱在不同捻比配合时的股线强力(断裂长度)变化情况: (1)强捻单纱股线最大强力出现较早,弱捻单纱股线最大强力出现较迟; (2)同样强度的股线,弱捻单纱捻比较大,强捻单纱捻比较小图8-5 股线与单纱捻比同强力的关系 第三节 捻 线 2、捻系数选择 (1)如果要求股线的强力好,则股线捻系数的配合应使股线内纤维的捻幅尽量均匀,以减少纤维应力与变形差异 一般不用最高强力点,因此时股线捻系数偏大,常呈里松外紧的结构,除强力较好外,手感、耐磨、渗透等性能不佳如捻比过小,强力、刚性、回挺性差,股线呈外松里紧结构衣着织物的经线要求股线结构内外松紧一致,强力高,捻比一般1.2~1.4间(双股线)第三节 捻 线 (2)相同强度的股线,弱捻单纱股线的捻系数应较大,这对捻线机产量不利,但捻比大,而股线捻系数的绝对值并不按比例增加,因为单纱捻系数在减小生产上股线用的单纱捻系数一般偏低选用。
(3)如要求股线的光泽与手感好,则股线捻系数的配合应使表面纤维轴向性好,这样不仅光泽好,而且轴向移动时的耐磨性较好,股线结构呈外松里紧,因此手感较柔软,渗透性能也好 当股线表面的纤维轴向平行时,捻比为0.707,生产取0.7~0.9时,外层纤维的轴向性最好 第三节 捻 线 四、倍捻捻线机四、倍捻捻线机 1、倍捻定义 锭子转一转使纱线加上两个捻回,故称为“倍捻” 2、倍捻机特点 优点: (1)锭子每一回转可获得两个捻回,因此产量较高,并可直接做成大卷装的筒子,省去一道络筒工序; (2)不用钢领钢丝圈,锭速不受钢丝圈速度的限制,减少纱线油污; (3)工序少,卷装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缺点:锭子结构复杂,造价高,耗电量大,断头后接头比较麻烦第三节 捻 线 3、工艺过程 并纱筒子套在静止的空心管上,并纱由筒子顶端引出,经过空心管,再进入锭管与储纱盘的径向孔储纱盘随锭子回转,纱线则随锭子每转一转加一个捻回,AC段当这段已加了捻回的纱线从加捻盘的径向孔出来引向上方时,又追加一个捻回,图中BC段因此,锭子转一转就加上两个捻回 图8-6 倍捻捻线工艺过程示意图第三节 捻 线4、倍捻的原理V——纱线轴向移动速度;n——加捻器速度为 (rpm)。
AC段:T1 = n/v BC段:T2 = n/v+T1=n/v+n/v=2n/v 由此可见,在倍捻捻线中纱线获得的捻回为加捻器回转数的两倍,即获得倍捻图8-7 两个加捻区的加捻情况 第四节 花式纱线 一、花式纱线概念 除了常见的普通纱线外,还有着各种各样截面不规则、结构不同或色泽各异的特殊纱线,这类纱线统称为花式纱线 二、花式纱线分类 花式纱线种类:花式纱线和花色纱线 (一)花式纱线 1、主要特征 具有不规则的外形与纱线结构,如纱线截面具有不规则几何形状,纱线结构变化等 第四节 花式纱线 2、常见品种 竹节纱、结子纱、雪花纱、珠圈纱 (二)花色纱线 1、主要特征 外观在长度方向上呈现不同的色泽或特殊效应的色泽 2、常见品种 间隔印色纱线、染色纱线、拆编印色纱线等第四节 花式纱线 三、花式纱线纺制 花式纱线有许多加工方法,在普通棉纺、毛纺细纱机,喷气纺纱机,空气变形纱机等机器上,经过适当改造,可以生产某些种类的花式纱线,最常用的为空心锭花式捻线机 空心锭花式线捻线机可以生产不同粗细、不同捻度的纱线,主要有圈圈纱、竹节纱、雪花纱、珠圈纱、结子纱等,如交替喂入不同颜色变化的粗纱,还可生产颜色变化的花色纱。
原料很广泛,棉、毛、丝、麻、化纤、纱线、长丝等都可使用第四节 花式纱线 四、花式纱线结构 花式纱线一般由三根纱线组成,即芯线、固线、饰线,如图8-8所示 1、芯纱 芯纱起骨架作用,主要提供纱线的强力,一般选用强力较高的长丝或纱线作为芯线 图8-8 花式线结构第四节 花式纱线 2、固纱 固纱起加固作用,用来固定花形,使花形按生产时的方式固定下来,从而避免沿长度方向滑移固纱大多采用细且强力高的长丝 3、饰纱 饰纱反映花式效应,花式纱的花式,如粗细节、圈圈、小辫子等,均是通过饰线而表现出来饰纱可采用棉条或粗纱经相同的牵伸但不同超喂(如圈圈纱),或经不同的牵伸来生产(如竹节纱),也可采用长丝,经不同的超喂来生产(如结子纱)采用不同颜色的两根粗纱经不同牵伸不同超喂,可生产出粗细变化且颜色变化的花式纱 第四节 花式纱线 五、空心锭花捻机工艺流程 花式捻线机大多采用空心锭子加工方式,芯纱由喂入罗拉喂入,经导纱棒、导纱罗拉进入空心锭子中心;饰纱经牵伸机构后进入空心锭子,饰纱的喂入速度(一般为超喂)不断地变化;固纱从空心锭子筒管上引出并一起进入空心锭子。
第四节 花式纱线 三根纱同时喂入,在加捻钩以前,芯纱、饰纱随着空心锭子一起回转而得到假捻,而固纱由于从空心锭子上退绕下来,与芯纱、饰纱平行但不被假捻通过加捻钩后,芯纱、饰纱的假捻消失,而固纱包缠在芯纱和饰纱上,将由于饰纱超喂变化形成的花形固定下来,形成花式纱线芯纱需有一定张力,饰纱要有超喂,固纱必须包缠整个纺纱过程中,一次完成牵伸,形成花形和络筒的工序 第四节 花式纱线第五节 摇纱与成包第五节 摇纱与成包 一、摇纱一、摇纱 (一)摇纱的任务 将筒子纱摇成规定重量的绞纱,以便成包 (二)A734摇纱机的工艺流程 筒子→导纱钩→落针(断头自停)→玻璃棒→导纱器→纱框 (三)成绞规格 1、定重成绞 按重量成绞,每一绞纱的重量为50g(在回潮率为8.5%时)根据纱特不同,可分为单绞、双绞、四绞、四分之一绞和二分之一绞要据国标规定,小绞纱的重量系列如下:第四节 花式纱线绞 数1/4绞1/2绞单绞双绞4绞公定重量/g12.525501002002、按长度成绞如A731型摇纱机,纱框周长为1.5码(1371mm),摇满560为一亨克(840码);摇满1120圈为二亨克。
第四节 花式纱线 二、成包二、成包 1、筒子成包 棉纱在公定回潮率为8.5%时,50kg为一袋包,100kg为一件包,10个件包重一吨 2、绞纱成包 棉纱在公定回潮率为8.5%时,每小包纱的重量为5kg;20个小包为一件包,重为100kg;每40个小包为一大包,重为200kg;每10个件包或5个大包重为一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