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年六年级数学 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doc
13页2021-2022年六年级数学 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 ,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来表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5.练习.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用12小时,乙单独做用10小时,丙单独做用15小时.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 ,需要多少小时?正确列式是( ). 1. 2. 3.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应用题还有很多变化,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工程问题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天) 特点: 工作总量:“1”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新旧知识联系紧密,重点突出。
复习中,通过应用题条件的变化,准确的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课中,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突出了工程问题独特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探究活动迎接狂欢节 活动目的 1.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联系的认识. 活动题目鸡爸爸和鸡妈妈为了明天的动物狂欢节,两人计划赶做280面小彩旗发给鸡宝宝们.当天快黑的时候,鸡爸爸已做了自己任务的 ,鸡妈妈已做了自己任务的 ,这时,他们数了数,还剩下64面小彩旗没有完成,他们准备等吃过饭后,休息片刻来继续完成.夜深的时候,鸡爸爸和鸡妈妈终于完成了任务. 小朋友,你知道鸡爸爸、鸡妈妈他们每人做多少面小彩旗吗?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解答过程,方法多并且简单的小组为优胜组. 题目思路 题中彩旗的分率不同,可以假设分率都是 ,这样未完成的应为280×(1- )=56 (面),而实际剩64面没有做,中间的差数64-56=8(面)是因为把鸡妈妈的 看作 而多出来. 题目答案 280×(1- )=56(面) 64-56=8(面) 8÷( - )=160(面) 280-160=120(面)附送:2021-2022年六年级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四、复习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板书:(完善四边形的关系)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五、综合练习. 1.判断. (1)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2)平角是一条直线.() (3)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的三个角也是直角.() (4)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5)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6)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 ① 直线② 射线③ 线段 (2)等边三角形是() ① 锐角三角形② 直角三角形③ 钝角三角形 3.下面这个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梯形? 六、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够说出哪些包含关系的图形? 七、板书设计.几何初步知识线角垂直和平行三角形四边形圆轴对称图形直线射线线段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垂直平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