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
9页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人量 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开始到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快速 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须有针对地从 多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 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 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M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 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 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岀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 体,参与市场竟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冇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儿十年不变的课程与 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己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筹问 题而出现了招牛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其至,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因此而纷纷面临 关门。
尽管当前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牛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牛源难 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勉强维持运转;但生源的“录取流失率”高达30%以上,.口 居高不下;招牛成本极高,而且教师们为此也背负着沉亜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包袱尤其是许 多刚毕业新分配来的年轻专业老师,因每年无法完成招牛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扌II罚(待遇变相 降低);工作一般不到3一5年,刚刚枳累了一点中职教学经验,就纷纷“跳槽”离开了原 所在的中职学校(每年无法完成招生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扣罚是其主要原因)这就加速了中 职学校的师生人数比例的降低,造成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形 成了恶性循环而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差强人意的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Z长,综合素 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I•分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 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TT力万既拿握操作 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小职学校的招 牛、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血:(一) 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 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牛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 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川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学校 为了口己的牛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牛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 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 期的沖费由于没有受到很系统的职业教冇,学生也很难适应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使得中职 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 招牛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仍采用口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牛方法和通过 给予推荐学牛的中学老师“招牛回扌||”的方式;用“有偿招牛”的手段等來完成上级教育部 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如此的中专招牛方案,早已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 毕业生及其家长早已知道:原初中班主任力劝并亲口带送初中牛去读中专的“猫腻”I仲 学老师推荐的学牛就读职业学校,也是“随行就市”;把学牛推荐给回扌II高的中职学校,而 不是考虑这些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 学生方面: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1、中 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衣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索质偏低,基本属于“淘 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口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索质普遍不高,其中一 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 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 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 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0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 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2、现衣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來的保姆式教育 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 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3、rh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 因此在校的中职牛就成了 “60分万岁” 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 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儿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耍。
三) 教材方而:突出表现在以下儿个方而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IH, 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 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皐木没变而近儿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 业教材却述一成不变,己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耍2、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 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牛基础又较差,接受起來非常闲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 专业课,以现有学牛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3、教材的实用性 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牛进行牛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牛产脱节;使学主 产生“学了也白学” 的想法四) 师资方面:1、从质量上来看: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 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况H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 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索 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帅智 能结构单一,难以全血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2、从数量上看:加上中职学校不断扩 招,师牛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扌口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 的情况。
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五) 教法改革方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 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冇套用普通教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而很难出现突破 性进展1、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1)对现 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中普遍运丿IJ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 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 补性2)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 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2、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中职教育 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构建、 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 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 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IH3、我国中职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 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市于我国中职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耍采用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教 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牛是配 介,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4、传 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 育改制而來,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 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川 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5、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 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1)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 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2) 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H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 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回实施现代职 业教育教学方法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是:既教理论,乂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 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六)政府方而:主要表现在以卜「3个方而1、有些政府的政策和决定凭的是一些感 性的东西,没有前瞻性,也没有系统性2、中职教育的教研机构不但少而且研究水平也很 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中职教育专业比鮫多,研究机构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不可能 彖莎通高中來得那么大,社会投资的枳极性不高;二是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是从大学里來 的就是从普通高中来的,改变他们的思维也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3、许多地方政府尤其 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中职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 制约如何解决上述中职教育亦在的主要问题,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最大难题,也是解决中 职学校生存危机的关键所在三、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中职学校的教育如何以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改 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bl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制订中专招牛方案;以 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耍课题,亟待我 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中职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 位问题。
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 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 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徳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 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 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牛培养成为“艰苫行业留得住, 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发挥中职 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基础牢,后劲足”的优势C只有这样,中职牛才 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Z地二)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弄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 业而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索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 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 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徳才兼备,既有敬业精 神,乂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具体的措施如下: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 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 多规格、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应 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同门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