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part31and32区段站布置图说课讲解.ppt

61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2229772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2.50K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篇 区段站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区段站布置图第三章 运转设备第四章 机务和车辆设备第五章 区段站通过能力第一章 概 述 基本要求1、了解区段站的主要任务 2、理解区段站分布的影响因素 3、掌握区段站的分类方法 4、理解区段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第一节 区段站分布及分类一、区段站的主要任务:牵引区段的分界点供应及整备机车更换机车乘务组列车技术作业列车解编作业客、货运业务机车车辆检修业务“小而全” 小作业量、设备规模 全作业内容、设备种类“承上启下” 中间站的发展,编组站的雏形 与中间站区别:设有机务段,有解编作业 与编组站区别:通过车流大,解编车流少三、区段站的分类2、按图形分横列式区段站(单:94%;双:58.9%) 上下行到发场平行布置在正线一侧,调车场在到发场的一侧纵列式区段站(单:1.2%;双:23.4%) 上下行到发场分设在正线两侧,并逆运行方向全部错移,在其中一个到达场一侧,设一个双方向共用的调车场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单:4.8%;双:17.7%)1、按作业性质及作业量分无改编作业区段站有改编作业区段站第二节 区段站的作业和设备一、区段站的作业 1、客运业务 2、货运业务 3、运转作业 客运: 货运:与中间站基本相同,作业量较大4、机车业务:更换列车机车、乘务组5、车辆业务:列车技检、车辆检修(摘车修和不摘车修)。

      车辆的段修业务二、区段站的设备3、运转设备 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 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2、货运业务设备 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物站台、仓库、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6、其他: 信、联、闭,给排水,电力,照明,房屋,公铁立交4、机务设备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在采用循环交路时,在到发场或其附近应设有机车整备设备5、车辆设备列车检修所、站修所在大的区段站上还设有车辆段第二章 区段站布置图基本要求1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2掌握并能够分析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3掌握区段站布置图分析方法,会分析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4了解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采用条件和优缺点5理解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作业特点、设计特点第一节 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以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为例) 1、列车作业流程 旅客列车 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到达解体列车 自编始发列车2、车辆作业流程 无调中转车 有调中转车 本站作业车 检修车(扣修车)3、机车作业流程机务段机务段结论:1)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紧靠正线,使旅客列车到发有顺直的进路。

      所有客运设备应设于靠城镇的一侧,以便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出入站2)货物列车到发场也应紧靠正线,使列车到发有顺直及便捷的进路3)调车场应尽量靠近到发场,使车列转线的行程较短,干扰较少4)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的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到发场,并且要由便捷的通路以利机车及时出入段5)货场的位置,一方面希望设置于靠城镇一侧,便于货物搬运;另一方面又希望靠近调车场,以减少车辆取送时间及干扰工业企业专用线应尽可能从调车场或货场接轨,以利车辆取送6)站修所(或车辆段)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程二、区段站主要设备配置方案布置区段站各项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车站作业安全和必要的通过能力、改编能力2、保证车站作业的协调性、流水性3、加速机车车辆周转,节省工程费和运营支出4、留有发展的余地5、便利地方旅客和货主,更好地为城镇及工农业生产服务二、区段站主要设备配置方案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运转设备的配置旅客站房2.货物运转设备的配置旅客列车到发线货物列车到发线调车场牵出线3.运转设备位置的变化和区段站图形的演变横列式区段站(单线、双线):按照最理想的作业流程布置纵列式区段站:将上、下行两个方向的到发场分设于正线两侧,并逆运行方向全部错移客货纵列式区段站:横向发展受限,原有站场改为旅客列车专用,并沿正线适当距离另建货物列车到发场和调车场4.机务设备的配置1)决定因素车站性质、站型及远期发展地形、地质、水文、主导风向等自然条件机务段的性质(基本段、折返段)及规模机车牵引类型城镇规划2)机务段位置的可选方案站同左:新建区段站,一般不采用站同右:同上站对并:改编作业量小,远期无大发展时可设站对左:次选站对右:首选占总数的2/3位置对右对左对并站同比例41%21%15%23%3)机务整备设备的布置采用循环交路时:设在到发线上出发信号机附近采用肩回式交路:基本段:设在段内 折返段:横列式:设于到发场附近 纵列式:中部咽喉5.货运业务设备(货场)的配置1)货场设置原则尽量靠近主要货源货流一侧,便于货主取送车辆取送便利,行程短,交叉少均衡两端咽喉作业负担留有车站发展和货场发展的余地2)货场设置方案站同左站同右站对左站对右一般与货流来向一致,便于货物集散和搬运;车辆无须跨越正线当货源、货流主要方向在站场对侧时采用位置同左同右对右对左比例64%25%两侧11%6.车辆设备的配置列车检修所:一般设在到发场一侧,靠近运转室,在区段站上往往设在站房附近站修所: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的范围以外车辆段:车辆段设置位置应便于检修车辆的取送,靠近调车场但不妨碍调车场扩建及车辆段本身的发展第二节 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一.分析区段站布置图的目的二.分析区段站布置图的步骤1、调查、了解并掌握有关资料2、综合分析各项设备及其运用情况探讨布置图的本质特征,确定采用条件1、运营中的区段站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地改进2、区段站的新建或改建提出经济、合理的方案2、综合分析各项设备及其运用情况分析布置图 的结构 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 正线的数目和位置 各车场的相互位置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 五项设备的相互位置 a、站房位置 b、到发线之间相互位置和相互联系 c、到发场、调车场和牵出线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 d、机务段(设备)的位置及其与到发场之间的联系 e、车辆设备的位置及其与调车设备的联系 f、货场的位置及其与调车场、牵出线的联系 g、工业企业线接轨位置及其与调车设备的联系分析布置图的作业方法 各项设备的运用及作业情况 车场及股道的固定使用方法: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线分用还是混用;是否固定设有机走线 各种作业进路(行车、调车、机车) 两端咽喉区应保证的平行作业 两端咽喉区各项作业进路的交叉干扰情况布置图的评价布置图的内在规律 发展条件、优缺点、采用条件三、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分析布置图 的结构分析:布置图的作业分析:布置图评价2.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分析分析布置图的结构: 正线: 车场:各车场横列布置,构成横列式 五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分析布置图的作业流程: 车场和股道固定使用方案 a.旅客列车到发线 b.货物列车到发线和到发场 作业进路 a.行车进路 b.机车进路 c.调车进路接入相应到发场外侧接入到发场2外侧活用线 有改编列车 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场1下行列车 到发场2上行列车两端咽喉的平行作业A端:五项 接车 发车 机车出段 机车入段 调车B端:四项 客(货)发车 货到 机车出/入段 调车进路交叉(类型、产生原因、疏解措施)a. 客货交叉 1、2b. 货调交叉 3、4c. 调机交叉 5、6d. 货机交叉 7、(8)e. 其它交叉双线横列式机车走行的一个缺点双线横列式布置图的评价: 发展条件 便于增加客车到发线,便于发展为纵列式,便于上下行到发场增加到发线 优缺点 优点:站坪短、占地少、投资省;布置紧凑,管理方便,作业灵活;对各种地形适应性强 缺点:存在严重的客货交叉和其它交叉;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 采用条件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双线横列式布置图。

      3、双线铁路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优点: 疏解了双线横列式的客货交叉(部分); 双线横列式的货调交叉、调机交叉数量减少; 缩短了下行无改编中转列车机车出入段的走行距离缺点: 未解决双向横列式图形中存在的一些缺点 a、下行改编列车的到、发进路与上行旅客列车发、到进路仍有交叉干扰; b、上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出发,切断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的进路; c、下行改编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仍然很长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a、下行改编列车的到达(出发)进路与上行无改编中转列车的出发(到达)进路有交叉干扰 b、调机往返于DF1与B之间时,横切中部咽喉区的正线和机车出入段的通路 c、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须跨越正线,与上、下行旅客列车的到发进路发生交叉 d、站坪长,多一个咽喉道岔区,在工程造价和运营支出方面都比横列式有较大增加双线纵列式布置图的评价: 发展条件: 优缺点 优点:a、作业的交叉干扰较横列式少;b、上下行方向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都较短; 缺点:a、还存在下行无改编货物列车到发与上行客货发到的交叉;b、下行改编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仍较远;c、下行无改编列车机车出入段需和正线交叉,横切中部咽喉;d、站坪长、设备分散、管理不便,工程和运营费都比横列式大。

      采用条件 4、双线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形成过程:由于运量增长或新线引入,既有横列式区段站横向发展受到限制,或客、货运量大,站内作业交叉干扰严重,将原有站场改为旅客列车运转车场,并沿正线的适当距离另建与其纵列的货物列车运转车场而形成设备布置特点:多数是货物列车运转车场的上、下行场分别位于正线两侧横列布置平行作业交叉分析a. 上行改编列车的到发与下行客货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b. 到发场1的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横切A端或中部咽喉采用条件四、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1选择依据 近远期客货运量 地形、地质条件,站坪长度 城镇规划 车流性质:通过、改编比例 工程、运营支出2评价指标 定量:占地面积、站坪长度、工程费用、 运营支出、定员 定性:运营管理、交叉干扰3适用条件车站类型适用条件单线横列式一般均采用纵列式如为多方向线路引入,且各方向客货列车对数较多,同时地形条件适宜(用横列式咽喉疏解困难)横列式客车对数不多,运量不太大时双线纵列式客车对数多、无改编列车对数多,且地形条件适宜客货纵列式客车对数多,站房同侧有较多专用线接轨,且地形条件适宜第三节 枢纽区段站一、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1、本线车流:在两条本线上来往的车流;2、转线车流: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运行方向不变,无需在站内折返;有两条或以上的铁路会合或交叉的区段站,一般有34个衔接方向。

      ACDB3、折角车流: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运行方向发生变更,需要在站内折返二、枢纽区段站作业特点三、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 1、各方向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通过车站时,应尽可能不变更运行方向;2、各方向进出站线路均应有独立进路通向到发场,保证能同时接入各方向的列车;3、当列车密度较大、进路交叉较多、对列车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而平面疏解又有困难时,应在有关的进出站线路上修建跨线桥;4、各方向密集到达的可能性大,到发线数量需酌情增加尽量减少折角直通车流设计灵活的咽喉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同在正线一侧疏解: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相互间的配置位置客货交叉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平行配置在调车场同一侧疏解:变更到发场与调车场相互位置; 将到发场2靠近调车场一侧的线路用来接发下行改编货物列车产生新的交叉)货调交叉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平行配置在调车场一侧,而机务段又位于站对右疏解:采用机车循环运转制交路; 变更到发场与调车场相互位置; 将到发场2靠近调车场一侧的线路用来接发下行改编货物列车(产生新的交叉)调机交叉产生原因:由于两个到发场平行配置在正线一侧疏解:采用机车循环运转制交路; 在A端修建绕过机务段的外包正线III(在运量较大的双线铁路上)。

      货机交叉当地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城市现状及发展规划、工农业布局等;车站远、近期客货运量及其在路网上的作用;相邻区段主要技术特征,包括衔接方向、正线数目、线路等级、限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