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移动重物科学教案.doc
5页怎样移动重物科学教案 柏杨小学:王璀晗教学方法: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于是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讲桌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书中示意图的研究,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了较直观、清晰的认识;又通过两个活动:(1)将杠杆的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引导学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盖、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2)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意识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了杠杆工作的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科学知识: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奔主题 1、谈话:今天老师想送点礼物给大家,礼物在这盒子里,谁愿意上来打开它? 2、请学生尝试开盒盖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谁能想个好办法很轻松地将盒盖打开? 4、学生讨论并尝试用工具(起子)将盒盖撬开师板图 ) 5、出示课件,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揭示课题: 怎样移动重物)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 1、学生说自己的办法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 (1)追问:只用一根棍子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一个支撑的东西) (2)出示课件,讲解:我们把支撑的东西叫做支点,我们在棍子的一头向下用力(用向下箭头表示),另一头就将石头撬起来了(用向上箭头表示)。
(3)请学生上台将撬盒盖时的支点找出来 (4)提问:比较一下,撬盒盖和大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出示课件归纳杠杆的概念:这样的棍子就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这种由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组成的装置就叫做“杠杆”板书:杠杆) (三)、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谈话:你们发现用杠杆撬盒盖,移动大石头时它的好处是什么?(板书:省力)想不想去体验一下杠杆的省力作用? 2、请学生提书包,体验书包的沉重 3、出示一根木棍,能用它来轻松地提起书包吗? 4、学生说想法,引出找支点(用椅子背当支点) 5、学生分组尝试体验 6、汇报交流,将组内尝试的过程说出来 7、提问:如果将椅子这个支点慢慢向用力点方向移动,又会怎么样呢?(越来越不省力,越来越费力) 8、谈话:看来杠杆不一定都省力,有的时候省力,有的时候费力,那省力、费力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 9、学生进行预测 10、利用杠杆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谈话:这只是我们的预测和感觉,科学是讲究证据的,如果用数字来体现就更有说服力了。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器材,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介绍: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尺,请指出支点在哪儿?在支点左右两侧各有五个小孔,现在在它的左侧第一个孔给加四个钩码,出现什么情况?(失去平衡、向左边倒、向左倾斜)想办法让杠杆尺重新保持平衡 (2)出示实验记录表,强调实验要求 平衡条件摆法支点左侧支点右侧钩码数距离支点(格)钩码数距离支点(格)(1)(2)(3)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下组个别指导 (4)汇报交流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 (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教学反思: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