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可编辑).docx
15页大气压强教学反思第一篇: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与液体的类比,引出大气压强的课题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到大气压的真实存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等于大气压强值应是本节的难点教材通过介绍生产生活中的气压计,使学生了解一些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又通过介绍抽水机等,强化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强;(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2、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2)通过感知,认识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值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瓶吞鸡蛋、覆杯、半球等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通过半球、托里拆利实验粗略和精确测量大气压的值。
学法: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存在;通过气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类比,学习大气压值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瓶、鸡蛋、酒精棉球、水槽、水、硬纸片、两个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杯子、大小不同的试管各1支 学生:注射器、水、烧杯、一个吸盘挂钩、玻璃板、弹簧测力计,小吸盘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探究实验一(瓶吞鸡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实验,让瓶子吞鸡蛋,(将鸡蛋放在瓶子上),吞不下去,怎么办呢?(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瓶子里烧,再放上鸡蛋),鸡蛋吞进去了,瓶子为什么能吞进比瓶口粗的鸡蛋呢?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存在 师:鸡蛋虽受重力,但瓶口卡住了它,用酒精在瓶里烧一下,鸡蛋就吞进去了,为什么?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空气(教师介绍大气层)液体受重力,能流动,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空气会不会向各个方向有压强呢? 演示:探究实验二(覆杯实验) 师:(将杯子装满水,盖上纸板,倒过来),纸板为什么不掉下来? 演示:探究实验三(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师:(将大试管装满水,将小试管放进大试管,倒过来,水流出,小试管却上升),小试管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探究实验四(注射器吸水) 师:请同学们做注射器吸水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探究实验五(吸盘半球实验) 师:用两个吸盘合在一起,挤出其中的空气,用力拉开,并解释现象 早在1654年,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就有人做过著名的类似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半径为20cm的铜制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气,两边用马拉,直到增加到16匹马时,伴随一声巨响,半球才被拉开经过上述大量探究实验,我们可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结论:大气存在压强,大气压强很大 2、大气压的测量 (1)用吸盘半球实验粗测大气压强值 师:(分析前面吸盘半球实验),当两边用力拉吸盘时,弹簧测力计拉力与大气压力是什么关系? 师生:据p=F/s得,p大气压=F拉力/s 因为吸盘中空气不易抽尽,所以p大气压为粗测值 (2)用托里拆利实验精确测量大气压值 师:回顾覆杯实验,纸片不掉下来,说明p气〉p水,换一个高些的杯子做实验,纸片还是不掉下来,说明仍然有p气〉p水,什么时候,纸片将掉下来? 分析:p气=p水,即p气=ρgh时; 展示探究实验七(托里拆利实验) 师:为减少h,我们选用ρ较大的水银做实验,当h为76cm高时,液面不下落据p气=ρ银gh得p气=1.013×105帕,即一标准大气压。
师:一标准大气压可支持多高水柱? 分析:据p气=ρ水gh得h≈10m (3)常用气压计 师:(介绍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液化气罐上的气压计、医用氧气瓶上的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3、大气压的变化 师:大气压的值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观察大气压与海拨高度关系图 结论:与海拨高度、季节、温度有关 演示:探究实验八(自制气压计) 师:(在带塞玻璃瓶塞上打一小孔插入细管,由细管向瓶中吹气)瓶中液面上气压变大,管中液面上升 4、大气压的应用 师:我们在生活在大气海洋里,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大气压强? 师生:真空吸盘 活塞式抽水机 吸饮料等 (三)课堂小结 师:学到了什么?(略) 教学反思: 一、通过大量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行大气压强值的测量,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大气压强 二、利用气体与液体类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理解大气向各个方面都有压强 三、改变覆杯的高度做实验,直至展示托里拆利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值的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广泛列举生产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实例,有利于体现、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第二篇: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刘淑权 大气压强这节课是我参加明星教师评选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这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用喷泉实验引入,然后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运用探究思想,突破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下面是我的几点反思: 1、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大气压强概念贯穿全节,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设计思路大气压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设计题的训练 3、教学中重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大气压强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大气压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气压强的开篇引入较好,我和学生一起做了试管覆水实验,实验前我先讲了这个实验的做法,然后提出问题:当试管注满水后盖上纸片倒立时,将会出现什么情 第 1 页 共 1 页 况?大部分学生答到:水会洒出来,于是我就让学生跟我一起开始实验,结果大部分学生成功的完成了实验,水没有洒出来,这实验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这时我提出: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个原因,学习大气压强之后你就会明白的然后给学生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动画,并演示了这个实验至此得出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方向马德堡半球实验,更是深深吸引住了同学们,至此教学的第一环节已经结束本环节我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一段我做的很成功 大气压的测量这一环节,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利用一段视频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效果较好组织学生计算大气压的值时,很多同学不知怎末下手,说明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也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的教学进度结果完成了第三环节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后,就到了下课的时间,第四环节大气压的应用只能在下节课再继续完成去了 本节课的探究思想还没体现的淋漓尽致,教师讲的还是有点多,学生的发散思维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为同学们上好每一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要多下苦功,要把问题设臵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上,才能有效的点拨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同时,问题深度、难易要适中,能恰到好处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在考虑问题的设臵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因才设疑”既不可进行填空式的简单臵疑,也不能把知识搞得过于繁杂、神秘,让学生不知所措,失去探究的“抓手”我在本节课采用了:引起兴趣——鼓励猜想——选择器材——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方法 第三篇:大气压强的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这一节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大气压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利用一段视频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效果较好组织学生计算大气压的值时,很多同学不知怎么下手,说明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也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教师要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上,才能有效的点拨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同时,问题深度、难易要适中,能恰到好处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设置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因才设疑”。
既不可进行填空式的简单置疑,也不能把知识搞得过于繁杂、神秘,让学生不知所措,失去探究的“抓手”我在本节课采用了:引起兴趣——鼓励猜想——选择器材——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方法 2022年12月8日 第四篇: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一) 《大气压强》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 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一起参与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 这堂课如期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总体反应比较好我个人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演是实验;易拉罐压瘪,烧瓶吞气球实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气 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动手做覆杯实验,挤压皮碗实验,矿泉水瓶扎孔装水不流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参与探究,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使课 堂气氛活跃,互动有效,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例,深化对大气压的理解。
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师可以让学生 放开思维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分组讨论,看哪一个组举出的例子最多,学生会举出许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医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钢笔吸墨水” “、用塑料管从瓶口吸饮料”“、塑料挂衣钩”、“注射器吸药液”等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学生举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自己 利用大气压强解释,对解释不圆满的教师再加以补充,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 泵的画面说明它们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物理知识确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大气压的测量方法,首先做大气压支撑水柱的实 验,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时应该用密度较大液体,在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银,所以把水改为水银,量筒改为托里拆利真空管,这样逐渐过渡 地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比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践后,发现与自己预设的还是有很大区别: 比如:在“覆杯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这是在课前没有预料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