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5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 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机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测,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老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老师用书的根底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好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假设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局部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局部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才能,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老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展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拟,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展探究。
〕 〔说明:本活动按“老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考虑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展,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构造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方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表达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考虑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第 页 共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