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东亚文明之谜.doc
19页266第十一章 东亚文明之谜本章我们要讨论的是和东方历史有关的几个问题,如中国的文明为何比其它文明古国晚了一千至两千年?日本民族的要在何处?日本为何在近代避免了殖民地的命运而一跃为世界列强?东亚文明为何没有发明字母文字?11.1 中国文明为何落后一千年以有文字出现为标志,比较中国和其它三大文明古国,就发现她在起始时间上比别国晚了一千年至两千年在殷商以前,中国的古史,没有直接的文献可徵到了殷商,才有了文字,即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的记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500 年(盘庚迁都后 200 年) 当然,文字不一定就是殷商时代发明的,可前推至夏,应该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公元前 3500 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 年,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相比之下,中国晚了 1000 至1500 年再以金属工具的使用为例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2500 年,中东开始了青铜器时代,中国在公元前 1500 年开始使用青铜器;公元前 1500 年至公元前 1000 年,铁器在中东地区广泛使用,而中国在公元前 600 年才开始铁器时代综合比较,中国在使用金属工具方面比中东晚了大约 1000 年。
或许,正是由于中国文明晚于中东文明,在学术界出现了“中国文化西源说” 一、埃及说1654 年,德国耶稣会教士基尔什尔在《埃及迷解》和《中国图说》中著有专论他认为,中国文字类似于埃及的象形文字,认为汉民族的祖先为埃及人的一个支脉1716 年,法国阿夫朗什主教胡爱,考察风俗、政治、经济后亦有此主张德基涅、美朗,英国人华白敦、尼特汉姆也同意此说二、巴比伦说1894 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拉克伯里在《中国古代文明西源论》一书中力主来源于巴比伦奈洪特于公元前 2282 年率Bak族东迁,酋长为黄帝,河公(sargon)即神农,但克(D unhit)为仓颉法国人皮奥尔,查默斯、艾德金斯对比亚欧语言,得出源267出于巴比伦地区法国人彼提埃、卢内尔曼认为汉字与楔形文字有亲缘关系日本人白河次郎,牛津大学教授鲍尔认为汉字与苏美尔文字相近三、印度说法国人哥比洪于 1853 年首倡中国文化源于印度四、中亚说19 世纪的李希霍芬,英国人里格,美国人潘伯里和法国人边伊和俄国人B.皮.瓦西里耶夫等五、希腊说20 世纪 20 年代初,瑞典人安特生在陕西的半坡村发现了仰韶文化他认为,仰韶遗址发掘的彩陶与古希腊时期的相似,据此得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结论。
应该说,中国的文明和中东的文明没有直接的关系两者距离遥远,有高山大川相隔,属于各自独立的土生土长的文明既然如此,就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按统一的旋律和节奏舞动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文明落后了一千年呢?这可能与中国特殊的地形有关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连绵的大山造成了各个地区相互封闭,大大增加了迁徙的难度如西羌人源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那里山高路险,地形复杂,而且还有辽阔的大草原在这片广阔的地区,恰恰是游牧民族所眷恋的草原他们在大草原上徘徊辗转,沿河水流动,繁衍人口,又不断分成支派,直到弥漫整个黄河、长江流域而东夷人源于西伯利亚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有辽河、黑龙江、嫩江、图门江和乌苏里江等大小河流纵横,水量丰沛,树草茂盛,还有广阔的蒙古大草原相连后来,他们可能分成三部分,一部由山海关南下,进入海河流域和东部沿海;一部经蒙古草原西进,其中一支经居庸关向东进入海河流域与前一部汇合,另一支继续前进,到达新疆的阿尔泰山地区,和从青海地区前来的羌人接触;还有一部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并在中世纪时侵入日本由于受到沿途大山的阻隔和大草原的滞留,东夷族和西羌族到达黄河流域的时间较晚,定居农耕的起始时间必然较西亚为晚,文字、金属工具出现的时间也必然落后,工商业也是同样。
这关键的一千年,导致了许多未解之谜当然,真正的原因很可能不是这些对比中东文明的历史,两河流域很早就有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尼罗河流域耸立着神奇的金字塔,雅利安人到达印度之前就有属于黄种人的汉藏人创造的印度河文明,这些无一不昭示着它们受到了前一期文明的熏陶然而,中国却没有发现这样幸运的事情,传说最早的是“神农氏 ”,268不过是采集文化后期发展起来的原始农业文化,远未达到像苏美尔那样的文明程度譬如,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以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文化为代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雅利安人和印度河流域居民存在着很多差异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吠陀文献中多次提到马可是在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上几乎看不到马的迹象雅利安人不吃鱼,而印度河流域居民则很喜欢吃鱼,捕鱼和钓鱼是他们重要的生产活动另外,印度河流域的居民修筑大浴池沐浴,进行宗教活动,这与雅利安人的风俗习惯毫无共同之处如果把文明比作一株仙草,东方及其它地区的文明是绿叶,那么西方的工商业文明就是结出的文明之花!璀璨夺目,光辉四射当花朵一旦凋谢,结成果实,就预示着第一个文明花季的结束,下一个文明重新开始若是错过了季节,还能开出花朵吗?只能等待来年。
11.2 考古为何不见夏朝的文物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向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按《竹书纪年》记载,中国的文明源于黄帝时期,直到夏禹时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夏朝但是,迄今为止,考古上的发掘却只见殷商时期的文物,夏朝的文物竟然无影无踪若按实证主义原则,夏朝的存在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商 汤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冲突的时代,谁先定居变成农业民族,谁就可能最先被灭亡而且,这种灭亡往往是完全毁灭式的,不留一丝痕迹商汤灭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尽管我们认定殷商的历法和文字是从夏朝继承的,但是考古却没有发现夏朝的一件文物,为什么?游牧民族被称为野蛮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方式落后,269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具有毁灭性公元前 1518 年,游牧的加喜特人占据巴比伦,建立巴比伦第三王朝之初,巴比伦社会发展呈现停滞现象,交换很多退到以物易物的地步公元前 8 世纪之前,西亚地区出现了凶残的亚述帝国他们有计划地将城市夷为废墟,塔苏斯被洗劫,巴比伦被毁灭,底比斯被焚毁,亚述的毁灭性战争方式摧毁了所征服地区的财富,也为自身埋下了覆灭的种子当希腊北部的多利亚人涌入希腊半岛,灭亡迈锡尼文明,希腊的社会倒退到野蛮时代,也被史学家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当野蛮蒙昧的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时,城市被毁灭,文明消失殆尽但日耳曼人却继承了希腊字母、基督教等文明的遗产等到一千年后东罗马灭亡时,罗马时代的文明又在西欧复活此后的阿拉伯人、塞尔柱突厥人、蒙古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等等,都在其侵略征服过程中对文明地区都有过毁灭性的行为对照世界历史,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始于游牧民族,如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最初是由游牧的塞姆人或称闪米特人、闪族人建立的中国同样如此,黄帝是中国文明的始祖,当时处于游牧状态,逐水草而居,所以到处留下踪迹黄帝时代也是英雄时代,各民族之间频繁爆发战争因此,古代许多游牧民族如匈奴都奉黄帝为祖先直到尧、舜、禹时代,才向农耕过渡大禹带领人民治水,排干沼泽,开辟农田,兴修水利,建立了为中国第一个农耕文明的朝代-夏朝但是,在其周围的其它氏族仍然保持游牧或半游牧状态,特别是东夷族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后,结束了游荡不定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斗志却在不断减退禹的儿子启继位后,打败了有扈氏,就觉得天下太平,生活逐渐腐化他的儿子太康更是吃喝玩乐,游猎无度,曾被东夷族的后羿取而代之尽管后来有少康复国,但面对周围强悍的游牧部落,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毁灭的命运。
成汤灭夏桀,历来被认为是正义之举,受到后人称赞成汤也名列圣人之林,所谓尧舜禹汤但是,有一点被忽略的是,在商汤灭夏后,不仅没有立即将夏朝的文明成果继承下来,反而使这一地区又倒退到游牧的野蛮状态,可见这种毁灭的程度之大因为商属于东夷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夷”字拆开是“一弓人” ,表示手持弓箭的人而夏朝是农耕文明,汤灭夏实际也是野蛮的游牧民族毁灭农耕文明的过程这种毁灭带来的后果恰恰是文明的倒退最有力的证据是,商族并未在夏朝的基础上迅速270建立农耕文明,几度迁徙,直到盘庚迁都于殷,完全定居下来,才正式完成了由游牧向农耕的转变证据之二是,夏朝尽管有文字和历法——夏历,却在考古上未见到任何文物,可见毁灭之严重盘庚为何迁都?一直是史学争论的问题有的说是贵族骄奢,有的说是水患,其实只要清楚他们是游牧民族,就根本算不上什么历史之谜,是游牧民族本性使然即使当时商族处于半游牧半农耕状态,必然经常迁移,迁都亦是常事从成汤至盘庚,经历了 10 代,计 20 个王,大的迁徙有 5 次直到盘庚迁都至殷,才正式定居下来,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建立了繁荣的殷商文化著名历史学家尚钺在其所著的《中国历史纲要》一书中指出,盘庚发动最后一次大迁徙时,曾引起殷人的反对,可知殷族发展到此时,长久定居的条件已经接近成熟了。
而后人却歌颂盘庚的果断坚决,实在是不明所以在世界历史上,游牧民族毁灭农业文明虽是常事,结果却迥异有的将前朝的文明成果完整地继承下来,有的则憎恶前朝的旧物,不“砸烂一切”就不罢休,就不能显示新旧之不同我们可以将商灭夏与周灭商作一个对比周公对殷文化采取了虚心接受和学习的态度他除了吸收殷人关于制造青铜器以及农业生产的技术外,还使周族贵族子弟学习殷人的文化和艺术,从而产生出殷周两族混合的文化这为中国后代文化的发展,奠立了良好的基础若以文明而论,成汤、盘庚实在是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仅无功,反而有过11.3 奇怪的日本人在近代,亚洲国家都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日本却为何例外?更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日本不仅避免了殖民地的厄运,而且还在东方迅速崛起,逐步成为世界强国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一、日本民族之谜直到现在,日本人也没有弄清本民族的根在哪里在日本,最早的土著居民是居住在北海道的伊阿努人,他们的皮肤白皙,类似白种人,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西方的某个地方漂浮过来的,和日本人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基因比对,伊阿努人和中国东北的赫哲人比较接近,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祖先日本学者对日本人的头骨指数做了比对,发现日本人的头骨指数和伊阿努人相距较271远,更接近中国沿海的居民。
这说明,日本民族不是源于伊阿努人迄今为止,关于日本民族的来源有四种说法一是波利尼西亚说,即日本民族是从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地区漂流来的,原来的琉球群岛即今冲绳岛上就生活着波利尼西亚人二是吴太伯说,吴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传说当年周太公将王位传给了周文王的父亲,吴太伯就带着家人和部属去了日本三是徐福东渡说,徐福在秦始皇时带领数千人包括童男童女各 500 名,乘坐大船,以求仙药为名,据说到了日本,就一去不回四是骑马集团说,有些日本专家认为,一支由朝鲜半岛来的骑马战斗集团征服了日本,建立了大和政权目前最有力的说法是徐福东渡说,而且证据充分首先,徐福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带领大队人马出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也是事实,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其次,徐福最终到达的地点, 《史记》中称“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有的说是到了朝鲜半岛,如果真的如此,徐福及其后人的踪迹应该在汉武帝征服朝鲜时会发现,而事实上不是如此,显然,徐福到达的地方要比朝鲜更远如果是美洲,距离就太遥远了,徐福不大可能会冒如此大的风险日本这块未开化的土地,是最好的世外桃源在日本,也出土了大量徐福的遗迹作为证据其次,徐福是日本开国的第一位天皇。
在作战时有“舟师”相助,军队分男女各两部,使用铜剑、铜镜等等更为有力的证据是,日本原来的文化一直非常落后,处于渔猎时代,称之为“绳纹式陶器文化” ,但是,到了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日本的文化突然发生了飞跃,出现了金石并用的“弥生式陶器文化” 学术界一致认为,这是汉人从大陆带来的铁器技术的结果而时间恰好与徐福东渡相吻合,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不是因为青铜和铁器这种冶炼技术,在当时并不为普通民众所熟悉,只有像徐福这样的方士和专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