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成长.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25015462
  • 上传时间:2021-1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 我个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 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讚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如讚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讚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 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学生的心里感到轻鬆藉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如此,师生心灵交流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 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对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

      有些教师讲课时,眼睛往往只看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使这些学生感到受到了冷落;还有一些教师往往只习惯看着前排的学生,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产生了自己不受重视的感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学习到的是对某一学科的态度教师对待自己所任学科的态度(即对这一学科价值、重要意义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来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新成果的关心等等),决定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态度国外一位心理学家曾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学生和4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是紧密相关的 也就是说,任课教师态度越积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越有兴趣另外一位心理学家,测量了45名初中一年级代数教师和他们所教的1063名学生对代数的态度,结果发现,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不仅对代数的态度是一致的,对代数的实用价值的评价也是完全一致的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影响,可以压倒来自其它方面的社会影响 如在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下,有的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像重视理科那样重视文科学习,他们甚至对历史、地理、生物这样的所谓副科也十分重视,这些学生的态度,主要是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髮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通过自己行为所创造的课堂气氛教师负有建立课堂气氛的基本责任 积极的心理气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积极态度积极的心理气氛表现为:课堂活动适合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富于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感到愉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普遍地进行奖励,而且主要进行内部意义的奖励学生获得了这种内部奖励,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从而满足他们胜任、成就和尊重的心理需要,内部奖励对学生态度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生动、活泼、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学科知识、态度和热情,从而受到感染 许多大学生在回忆中学时代的生活时,发现他们现在所修专业,正是自己在中学时代最喜欢的学科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这种兴趣,正是来自教师的学科态度,教师的热情,以及成功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向教师学习学科态度,而且向教师学习对劳动、对他人、对集体以至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心理成长的要求上,必须要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处处以学生为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