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6页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未成年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因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是学校独担,存在着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承担的网络缺失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齐心协力去为之努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而现实中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对比较脱节,有时甚至是学校讲一套,家长说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好学校是主抓文化知识教育的,非“拿分”的小科如思想品德教育课,学校顾不上管;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会管;社会上不重视、未形成合力没人管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教育网络缺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被忽视 二、对未成年人提供的社会环境不佳,存在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因素,遍布市区街头巷尾的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颓废有害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成为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
家长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对开网吧赚黑心钱的老板恨之入骨这些混乱无序违法违纪的经营行为,人为破坏的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心灵侵蚀 三、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失误,存在着因婚姻家庭变故致使其犯罪的恶果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母亲是人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因婚姻家庭变故,家庭不和谐、不稳定,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教育效果不好,导致未成年人走向街头、流浪乞讨、最终犯罪的比例较大通过调查得知:青少年犯罪中有60--70%是离异、留守儿童家庭的未成年人,16岁左右的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90%父母离婚、孩子缺少来自父母双亲的亲情;被家庭遗弃的孤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教育和关爱;辍学流浪街头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直接诱因 四、对未成年人的良好精神食粮供给不足,存在着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不能统一的缺憾目前社会上适宜未成年人的书籍等精神食粮不多,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并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才能逐步见实效。
具体应采取以下解决的对策:一、学校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深入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建立起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反分裂教育体现在教材教学之中全面贯彻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以此作为经常性、基础性的德育工作平台引导全体教职工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生存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以及各种参观、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积极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一方面要继续做好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队员”、“优秀儿童团员”和先进班集体的评选表彰活动工作,在学生中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另一方面要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发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努力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搞好少先队大队部建设,充分发挥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章立制,使各项队活动正常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逐步完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客观、全面、公正、公平的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机制,加强对差班和差生的管理,安排管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差班的班主任,建立领导包班制度,在转差工作中,要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力,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和转差工作经验交流会,对转差中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家长能够了解我们学校、老师和管理,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生活和能力的表现,学校特制定家长开放日制度,学生、家长、老师能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这样我们才能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发挥了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另外,还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引导和纠正 四、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大力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家长抓起,组织开展家长重进课堂活动,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倡导家长为子女健康成长做好表率;广泛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内容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五、积极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延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团委、关工委、文明办、教育局各自的职能特点和部门优势,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推进社会教育化学校要认真开展思想道德素质课,并注意考核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学和做是否统一,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工作中,要切实加以引导,转变以往只要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的评选方式,确立全面健康的评优导向和原则在家庭中,家长要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通过丰富健康的点滴言行举止,和孩子一起逐步确立智育、德育并举、同等重要的思想观念 六、强化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情氛围,关心支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认真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以各种栏目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媒体上重头推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内容,以真正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提高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知晓率。
同时,还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不利于未成年人发展的、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要予以严厉的新闻批评,从而营造社会正气,倡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