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版.ppt
35页1)实践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2)实践的三个特征(3)实践的构成要素:(4)实践的基本形式:主体(人)、对象(客观事物)、手段(工具)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1.实践及其特点最本质特征(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认识新认识再实践来源目的来源检验标准动力目的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实践决定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 C巩固练习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B4.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 A5.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这一观点这一观点是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是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符合客观实际实践检验为正确判断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错对错l 例如,“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命题对美国政府是“有用的”,但它不是真理,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1.真理是客观的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 理谬 误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客观性 (1 1)真理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的哲学范畴,是人们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为什么?为什么?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这是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真理是客观的 (1 1)真理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的哲学范畴,是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1.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考: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2) 真理是具体的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 真理是有条件的(2)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前苏联的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 19861986年年1 1月月28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2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 7名美国宇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航勇士丧生 里根总统曾说,在冒险扩大人类活动领里根总统曾说,在冒险扩大人类活动领域的过程中,这类痛苦事件在所难免,可域的过程中,这类痛苦事件在所难免,可是是“未来不属于怯懦者,未来属于勇者未来不属于怯懦者,未来属于勇者”。
人类掌握航天技术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由于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应在挫折中找原因继续探索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挫折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挫折呢?(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是复杂变化的原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思考:为什么认识会有反复性?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据路透社10月6日报道,一位美国著名地质学家5日表示,未来火星的访客需要水时可以在火星的大沙丘下找到大量的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水 火星地貌上的沟渠和山脊表明过去有水流过那里,而且火星探测器也发现火星土壤里有冰,伯克相信她已经发现了地形学上的证据,证明一些大沙丘含水量达50%. 人们对火星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认识.这说明了什么呢?思考:为什么说认识具有无限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人是时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原因(1)认识具有反复性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3)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认识具有无限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 理含 义最基本的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辨析题:有用即真理 1)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 2)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3)”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 真理是绝对的.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在这个条件和范围之内,真理是绝对的.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指出题中观点在什么条件下正确.) 2)但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也会随着变化.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又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条件的变化,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于另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题中观点在什么情况下是错误的) 4)因此,真理需要发展,需要向前推移.一切把真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小结:做法)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2、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