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63).docx
18页110 综合 449 全书布局撞车举隅 2015/7/28/17---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70)上海财经大学附中 杨宝福小到写千把字短文,大到写百二十回小说,都要有合理的整体布局布局失当,颠来倒去,重复撞车,是写作大忌, 《高助》 《高增》这方面的失误并不鲜见.以下略举数例一、《高助》 《高增》介绍了常见文言虚词、实词,从《高助》书末附录《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索引》 (以下简称《索引》 )可知,共收录了 201 个它们写在“阐发与应用”里这 201 个常见文言虚词、实词,不能重复收录是自然之理但是,检之《索引》 ,却意外发现“当”字两处收录了请看《高助•索引》里这样一行字:D 盗(9)对(173)但(78)当(192)党(202)度(245)殆(252)当(289)显然, “当”重复了当”分别出现在 192 页和 289 页的“阐发与应用”里请看:1、⑴当⑵“当”是个多义词,上文有三处出现“当”字 “廷尉奏当” 、“廷尉乃当之罚金”与“廷尉当是也”中的“当” ,解释为“判决” 、 “判罪” ⑶这种用法现代汉语中已没有⑷“当罚金”的“当” ,解释为“应当” 。
另外,解为“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又解为“主持” 、 “执掌”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又相当于“值” 、“在”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出师表》 )还可解为“多着” 、 “向着”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董娇娆》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高助》192 《高增》182 《高新》151 )1、⑴当 “当”是个多音多义词读 dāng,相当于“在” 、 “于” 上文“当亮三十里所”中的“当” ,即解为“在” 又解为“面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又解为:“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又解为“阻挡” 、 “抵挡”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石钟山记》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又解为“主持” 、 “执掌” 会使输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 )又解为“应该”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解为“判罪” “[张]释之奏当 ”(见本书《张释之执2法》 )读 dàng,解为“恰当” 、 “合适”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促织》 )(《高助》289 《高增》275 《高新》227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廷尉奏当” 、 “判罪” 、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又解为‘主持’ 、 ‘执掌’等等,字字相同,不知杨杨振中意识到否?二67、何充直言不讳[阐发与应用]1、所问异于此这句话按原词序直译,则为“(我)所听到的不同于你所说的” 若按现代汉语习惯说,补语“于此”要放在“异”前,作状语,译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 两者比较,可见古今语序之不同《高助》126 《高增》120 《高新》99 )“异于此”介绍介词结构后置知识这一知识,在下文中又出现了95、晏子论“社鼠”[阐发与应用]1、 “问于晏子”及其他介词结构“于晏子”作动词“问”的补语,按现代汉语语法,应该是齐景公向晏子问, “于晏子”作“问”的状语这是古今汉语的差别同样“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应翻译为对外在百姓面前卖弄他的劝力,“于百姓”作状语来理解又,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 “告之于帝”应作“于帝告之”理解,即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当然,不是所有的作补语的介词结构都一定要作状语来理解,如“沛公军霸上” ,即“沛公军于霸上” ,既可理解为沛公在霸上驻军,也可译为沛公驻军在霸上《高助》179 《高增》170 《高新》142 )“于晏子”是介词结构, “于此”也是介词结构;“按现代汉语习惯”与“按现代汉语语法”意思相同再请看:119、包惊几笃于友谊[阐发与应用]1、 “笃于友谊”及其他 “于友谊”在句中作“笃”的补语,但用现代汉语的习惯去理解,应作状语,即“于友谊笃” ,即对朋友之间的交情极忠诚用“于” 、 “以”等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当它们作补语时,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及翻译当然,不是所有的用“于” 、 “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都要这样理解或翻译《高助》223 《高增》213《高新》176)第三次重复,还厌不过瘾,再绕饶舌一次请看:3195、治驼 [阐发与应用]2、关于“何以异于此医” 要理解或翻译这句话,首先要调整语序 “异于此医”即“于此医异” “于此医”原句中作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作状语用整个句子的语序调整为“于此医以何异” ,译为跟这医生(治驼)有什么两样。
《高助》367 《高增》351)“异于此” 、 “问于晏子” “笃于友谊”与“异于此医” ,颠来到去,多次重复介绍介词结构后置知识,令忍不住胜其烦1 综合 30 全书布局撞车 2012/12/8小到写千把字短文,大到写百二十回小说,都要有合理的整体布局布局失当, “僭越” ,颠来倒去,是写作大忌, 《高助》 《高增》这方面的失误并不鲜见.以下略举数例一、撞车《高助》 《高增》介绍了常见文言虚词、实词,从《高助》书末附录《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索引》 (以下简称《索引》 )可知,共收录了 201 个它们写在“阐发与应用”里这 201 个常见文言虚词、实词,不能重复收录是自然之理但是,检之《索引》 ,却意外发现下面一行字:D 盗(9)对(173)但(78)当(192)党(202)度(245)殆(252)当(289)“当” ,撞车了当”之所以撞车,源于两篇“阐发与应用” 请看:1、⑴当⑵“当”是个多义词,上文有三处出现“当”字 “廷尉奏当” 、“廷尉乃当之罚金”与“廷尉当是也”中的“当” ,解释为“判决” 、 “判罪” ⑶这种用法现代汉语中已没有⑷“当罚金”的“当” ,解释为“应当” 。
另外,解为“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又解为“主持” 、 “执掌”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又相当于“值” 、“在”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出师表》 )还可解为“多着” 、 “向着”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董娇娆》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高助》192《高增》182)1、⑴当 “当”是个多音多义词读 dāng,相当于“在” 、 “于” 上文“当亮三十里所”中的“当” ,即解为“在” 又解为“面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又解为:“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4(《捕蛇者说》 )又解为“阻挡” 、 “抵挡”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石钟山记》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又解为“主持” 、 “执掌” 会使输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 )又解为“应该”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解为“判罪” 。
“[张]释之奏当 ”(见本书《张释之执法》 )读 dàng,解为“恰当” 、 “合适”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促织》 )(《高助》289《高增》275)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廷尉奏当” 、 “判罪” 、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又解为“‘主持’ 、 ‘执掌’ ”等等,字字相同,撞车如何修改?两者删其一即可 《索引》作相应删除这是“阐发与应用”中的常用文言词撞车,下面看“阐发与应用”中特殊句式撞车67、何充直言不讳[阐发与应用]1、所问异于此这句话按原词序直译,则为“(我)所听到的不同于你所说的” 若按现代汉语习惯说,补语“于此”要放在“异”前,作状语,译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 两者比较,可见古今语序之不同《高助》126《高增》120 )“异于此”介绍介词结构后置知识这一知识,在下文中又出现了请看:95、晏子论“社鼠”[阐发与应用]1、 “问于晏子”及其他介词结构“于晏子”作动词“问”的补语,按现代汉语语法,应该是齐景公向晏子问, “于晏子”作“问”的状语这是古今汉语的差别同样“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应翻译为对外在百姓面前卖弄他的劝力,“于百姓”作状语来理解。
又,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 “告之于帝”应作“于帝告之”理解,即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当然,不是所有的作补语的介词结构都一定要作状语来理解,如“沛公军霸上” ,即“沛公军于霸上” ,既可理解为沛公在霸上驻军,也可译为沛公驻军在霸上《高助》179《高增》170 )“于晏子”是介词结构, “于此”也是介词结构;“按现代汉语习惯”与“按现代汉语语法”意思相同再请看:119、包惊几笃于友谊[阐发与应用]1、 “笃于友谊”及其他 “于友谊”在句中作“笃”的补语,但用现代汉语的习惯去理解,应作状语,即“于友谊笃” ,即对朋友之间的交情极忠诚用“于” 、 “以”等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当它们作补语时,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及翻译当然,不是所有的用“于” 、 “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都要这样理解或翻译《高助》223 《高增》213 )第三次重复,还厌不过瘾,再来一次重复请看:195、治驼 5[阐发与应用]2、关于“何以异于此医” 要理解或翻译这句话,首先要调整语序 “异于此医”即“于此医异” “于此医”原句中作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作状语用整个句子的语序调整为“于此医以何异” ,译为跟这医生(治驼)有什么两样。
《高助》367 《高增》351)“异于此医”的词序与“异于此” 、 “问于晏子” 、 “笃于友谊”相同令人不胜其烦怎么修改?能像“当”字那样修改吗?不行二、更是“僭越”上面辨析了同一层次上撞车,这里,辨析另一种“撞车” 请看: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六、状语置于谓语之后⑴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⑵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⑶《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⑷“战河北” 、 “战河南”即“战[于]河北” 、 “战[于]河南” ,应理解为“于河北战” 、 “于河南战” ⑸《五人墓碑记》:“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⑹“重于社稷”应理解为“于社稷重” ⑺《促织》:“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⑻“复之以掌”应理解为“以掌复之” 《高助》211 《高增》200)从“‘复之以掌’应理解为‘以掌复之’ ”看, “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应写作“介宾词组后置” 而上文“异于此” 、 “问于晏子” 、 “笃于友谊” 、 “异于此医” ,说的就是“介宾词组后置” 怎么修改?能像“当”字那样修改吗?也不行这样谬误,还有请看: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一、熟悉常见的通假字通假字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只拦路虎,由于字搞错了,理解也随之会发生错误。
如“[齐 ]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 ” (《尹文子》)“说”同“悦” ,意为齐]宣王“喜欢”别人吹捧他能用强弓若不知这是通假字,整个句子就无法理解又, “[宋]太祖朝,……?下面举一些常见的通假字禽—同“擒” ,逮住 《赤壁之战》:“将军禽操,宜在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