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怪象风行中招争夺生源大战何时休!.doc
11页掐尖,,怪象风行中招争夺生源大战何时休!陶小莫绘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中国教育报不仅为优秀学生减免学费,还根据分数提供数额不等 的奖学金;不仅安排独立的宿舍,还新建公寓,配备空调、 热水器;不仅让家长免费入住公寓陪读,甚至还给家长就近 安排就业……中考之前,发生在武汉一些示范高中的怪现 象,背后原因只有一个——争夺优质生源 “掐尖”招生行为,于高中而言,加剧了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的两极分化, 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于初中而言,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强化了“唯分数论”思想,使学校、教师、家长都仅仅注重学 生的学业成绩,而将素质拓展、生活教育、职业准备等抛诸 脑后 本报记者 程墨罗曼 通讯员王怀民6月20日,武汉市10万余初三学生将迎来中考,这 两天的考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升入理想的高中但是,早 在5月4日填报志愿之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已拉开了 序幕,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早就和名校 达成了升学意向,并有可能享受各种优厚的条件不仅减免学费,还能根据分数提供数额不等的奖学金; 不仅安排独立的宿舍,甚至还新建公寓,配备空调、热水器; 不仅让家长免费入住公寓陪读,甚至还给家长就近安排就 业……这是发生在武汉市中考招生中的怪现象,在中考填报 志愿前,许多示范高中都争相开出“价码”,你方唱罢我登场, 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争夺优质生源。
生源大战从初三学生刚开学时就暗流涌动,为了在生 源大战中抢占先机,提前签协议承诺录取,不惜重金奖励, 拼命阻扰学生跨校、跨区报考,不少示范高中使出浑身解数, 吸引优质生源生源大战从每年10月份,也就是初三学生刚开学时 就已经暗流涌动了为了提前锁定优质生源,不少高中提前 派出教师,到各初中学校摸底”武昌区一所市级示范高 中的校长告诉记者,“随着生源的萎缩,近几年来,生源大战 愈演愈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白热化”的形容并非夸张据了解,不少示范高中为 了在生源大战中抢占先机,使出了浑身解数,比较常见的手 段就是提前和优秀学生签订协议,承诺录取,并且保证分在 重点班、实验班等不惜重金,拿钱奖励尖子生也是许多高 中的共同做法:某示范高中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优秀新生, 另一学校则对中考前10名报销3年租房费万元、前30名奖 励现金5000至10000元 近几年,随着生源竞争的加剧,高中学校更是在生源 大战中竞相“加码”:今年年初,武汉一家省级示范高中斥资 近270万元,在与该校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楼盘购买了 10 套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公寓,公寓内空调、热水器、网 线齐全,厨卫用品齐备,在今秋免费提供给尖子生的父母居 住陪读。
不仅如此,还有省级示范高中承诺,签约尖子生被 录取后,若家长需要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学校可为家长提 供图书管理员、清洁工等岗位,解决其就业问题一方面,各高中学校在想尽办法到处挖优质生源,另 一方面,各个区也在拼命阻止本区的初中毕业生跨区报考 武汉某中学的荣校长说,今年年初,该校所属的区教育局召 集下属中学开会,明确要求各校阻止生源外流,填报外区高 中多的初中将被认为是“管理不到位”,将给予考核扣分等处 理有了这样的“指令”,校际之间、区际之间全力阻止学 生跨校报考、跨区报考高中的现象也就不难想象,一支从区 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校领导到毕业班教师的“防流失”队 伍逐渐形成在一些初中学校,高分考生如果优先报考本校 高中或本区的重点高中,就能享受到一系列优待荣校长说, “相反,如果高分考生跨区报考,则有可能遭受到不公正的待 遇有人总结归纳了部分学校阻挠优质生源外流的几大 “绝招”:借公布4月调考成绩排名之机,大幅调整毕业班教 室座位,以帮助后进生为名,将那些报考其他学校、其他区 学校的学生调到教室的边角座位;频繁在上课时间找这些学 生谈心;为填报本校高中的优秀生开小灶补课,报考外校的 学生则被排除在外。
王女士的孩子在某中学上初三,平时成绩优秀,5月 初填报志愿之前,孩子的班主任找王女士谈了几次话,“孩子 想跨区报考,班主任希望孩子就报考本校高中王女士对谈 话内容印象深刻,“一开始说孩子成绩好,潜力大,若报考本 校高中,一定是种子选手没隔几天又改口说孩子成绩 不稳定,若报考本校高中把握更大填报志愿的前几天,老 师每天都找孩子谈话、对孩子施加压力王女士心里一直有 一个疑问:“孩子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读书? ”表面上看来,抢到优质生源的示范高中似乎是这场“战 争”最大的赢家,可是在物质奖励日趋丰厚的“掐尖”大战中, 许多学校也不堪重负武汉一所名初中的刘老师称中考填报志愿之前自己一 直“不务正业”:白天,她通过各种方式旁敲侧击打探班上学 生的中考志愿填报意向;晚上她还得加班加点,拎着礼品、 带着讨好的笑挤进“尖子生”家中家访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 个:为本区截留优质中考生源今年的中招大战开始之初,刘老师所在的学校就传达 了该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精神:每个班主任都有义务为本区留 住生源……留住一个尖子生,学校和班主任将受到奖励;如 果生源流失过多,学校和班主任就有“失职”之嫌另一所示 范高中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寒假前就在他所负责挖生源的 初中蹲点,学校向他下的是死任务:蹲点初中的前50名, 必须有35名第一志愿填报该校,否则就算自己工作”失职”。
刘老师告诉记者,1月调考的成绩出来后,毕业班的 老师们都没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学生想报考外区的重点 高中,我们阻止不是件容易的事刘老师说为防止优质生 源外流,4月调考后,一些学校没有公布成绩,有意识“隐藏” 尖子生,尽管如此,不少家长还是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了分数, 并与各个示范高中接洽,老师们为此一路围追堵截,耗费了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不久前,一位自称“尚有良心和职业道德感的初中毕业 班教师”在网上发帖,揭露了部分高中开出价码利诱目标初 中,承诺目标初中交送一个优秀生予以学校及班主任2000 至5000元不等的奖金部分区教育主管部门则授意初中校 长将优秀生源留在本区高中,并根据学生情况给予校长奖 金这种以金钱开道、以物质利诱的招生伎俩,不仅可能教 出趾高气扬、唯我独尊的所谓优等生,也培养了唯利是 图、不务正业的教书匠,使教育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痛心疾首地说表面上看来,抢到优质生源的高中学校似乎是这场“战 争”最大的赢家,可是在物质奖励日趋丰厚的“掐尖”大战中, 许多学校也不堪重负为抢一个尖子生,3年前学校的花费 是1万元,而今年要花近6万元一位省级示范高中的招生 负责人这样描述目前招生形势的严峻。
这位负责人说,3年 前,一个优质生源填报志愿的身价是免3年学费,再给予数 额不等的奖学金他粗略算了一下,3年学费3600元、书本 费3000元左右,加上几千元奖学金费用大概在1万元左右 可近两年随着各校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优质生源的身价也随 之翻番,几千元的奖学金已经没有吸引力他说,今年他所 在的学校为吸引生源,除了免3年学费、书本费外,还报销 陪读租房的费用,另外还直接奖励2万元现金,整个加起来 保守估计是6万元每年填报志愿前,武汉市不少好初中附近的酒店里, 总会驻扎一些高中的“招生组”他们想办法弄到初中“尖子 生”的名单,再找他们的父母“签约”——第一志愿填报该高 中,即使中考成绩未达到该校指令分数线,只要达到“三限生” 资格线,就可到该校就读,并且学费按计划生的标准执行签约的时候承诺得很好,等中考成绩出来,如果学生 不够分数线,很多学校就毁约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家长找 学校扯皮的事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由于每位考生只能 选择一所省级示范高中,这意味着选择这所高中的考生,如 果不能以指令计划录取,要么花2万多元以三限生资格被录 取,要么只能上市级示范高中以优惠条件吸引考生填报志 愿、干扰优质生源选择其他名校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损害考 生利益。
我们拿什么竞争?硬件条件不如别的学校是因为投 入不足,升学率不高是因为好学生都流失了市内一所高中 的领导愤愤不平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因为名校对优质生 源的过滤而更显贫瘠这种劫贫救富式的“吸管效应”背后, 是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不均衡,强势学校越来越强, 升学率节节攀升,薄弱学校则在生源竞争中举步维艰这种 恶性竞争,最终以牺牲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为代价,严重损害 了教育公平恶性竞争为何屡禁不止由于升学率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与教师 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使得学校无法从生源大战的怪圈中跳 出来为规范中招秩序,近年来,武汉市教育局每年下发文 件,三令五申要求各区严守中招秩序然而,诸多政策却难 以收到实效,中招生源大战依然热火朝天,违规现象屡禁不 止生源是高中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生源减少了,上 面的经费也会相应下降,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位 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校长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2006年开始,武汉市的初 中毕业生持续减少,今年,该市的初中毕业生比去年减少近 1万人,不断萎缩的生源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各区各校的压力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加大了竞争优质生源的势头据 了解,目前武汉市共有省级示范高中29所,其中24所位于 武汉市区,而这些学校在市区内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比如高 校林立的武昌区拥有5所省级示范高中,工业发达的青山区 只有2所。
今年武汉市普通高中计划招收万人,优质高中招 收万人,对于该市的10余万考生来说,只有约%的考生能够 进入重点高中学习显然,学生及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 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和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也成为生源 大战的“助推器”生源大战争夺的目标是优质生源,也就是掐尖, 因为优质生源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招进来的初中毕业生越 优秀,高考升学率以及上名校的比例就会越高,社会对学校 的认可度也相应地水涨船高,生源也就会更加有保证因此, 如果能吸纳大量的优质生源,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就会形 成一个良性循环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闻晋分 析他认为,如果说各高中学校的生存压力是导致生源竞争 的客观原因,那么学校不断谋求自身的发展的过程则从主观 上助长了恶性竞争的风气其实说到底,还是高考指挥棒在作祟,高考升学率是 生源大战的幕后推手陈闻晋说,“由于升学率直接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使得学校无法从这个怪中跳脫出来不能片面责怪我们的学校急功近利,在社会评价体系 未彻底改变之前,学校很难摆脫应试教育的枷锁,素质教育 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位高中校长向记者诉苦,“我们可以 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但社会能不能不给学校的升学率 排名呢? ”受多方利益的牵制,“生源大战”如何才能降温? “就目 前而言,最关键的是应该打破区与区之间的招生壁垒,让学 校恢复正常有序的竞争,以不损害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充分 尊重考生的选择权,引导高中学校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提升自 身办学水平、发展自身特色上来。
洪山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 说,“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讲,除了引导、规范中考招生以外, 还应根据生源变化,适时调整高中布局,同时加大投入,缩 小区域内的校际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湖北省随州市推行的教育联合体的经验或许能给治理 优质生源争夺乱象提供有益的借鉴往年中考过后,随州市 的两所省级示范高中一一随州一中和随州二中为了争夺优 质生源,各施奇招,互不相让,生源之争不仅导致两校关系 紧张,也让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学校时伤透脑筋2009年年初, 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两校组成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 统一招生计划与招生代码,统一录取分数线,由市招办把学 生按成绩自然排序为单双号,两校按单双号平衡录取,录取 考生名单在市教育网站上公示年复一年的生源大战终于“偃 旗息鼓”让最优质的学生上最优质的学校,享受最优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