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安大学_道路勘测设计_第五章_选线.ppt

112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55391533
  • 上传时间:2018-09-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85MB
  • / 1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选线) 长 安 大 学,本章摘要,本章主要介绍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平原区选线要点;山岭区沿河(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的选线要点;丘陵区选线方式;各种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要点;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等内容第一节 概 述,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选线过程:粗 细 轮廓 具体 分阶段分步骤 多方案比选,,,1.选用最优的路线方案2.结合所采用的计算行车速度,正确运用技术指标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4.处理好路线与名胜、风景、古迹的关系5.对不良地质地段,正确处理路线与绕避或穿越的关系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7.正确应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1)整体式断面在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路幅设计的首选方案优势: 在于工程集中,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缺点: 在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基路幅较宽,平、纵面设计灵活性差,在路线布置的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会使得路线总体设计单调、呆板,出现高填深挖、挤占河道、增加占地、拆迁等现象,工程量大幅增大,工程造价上升,不利于环境保护。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整体式断面,(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中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①河(沟)地段布线,分离体式断面,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②不同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选线的任务: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选线的过程:分阶段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过程选线的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带的选择 具体定线,二、选线的步骤和任务,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的问题方法:(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1:10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几条比较有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案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航摄资料选线成果:在路线的起终点间经比选确定一系列大的控制点,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基本走向1、路线方案选择,目的:在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在大的控制点之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带。

      方法:在大比例尺(1:1000~1:5000)地形图上通过比选的方法确定成果:大控制点和其间细部控制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2、路线带的选择,目的: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路线中线方法: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等成果:满足技术标准的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3.具体定线,一、路线方案的拟定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例: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若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点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绕避不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这样,据点A、B之间就有ADFB和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BC之间也有BHC和BIC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农田、水利的关系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二、影响因素,1.收集有关资料2.确定初步方案(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3)利用飞机确定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1)调查准备 (2)调查内容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1.地形特点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相对高差<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昂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等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2.路线特点: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指标较高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由于平原区路线平、纵面线形指标较高,后期改建提高等级时多数路段可以利用,减少了改造工程费用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式先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镇、工厂、农场以及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物分布情况,确定哪些可穿越哪些该绕避以及怎样绕避,从而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线一般应由一个控制点直达另一个控制点,不作任意的扭曲一)线形应顺直、短捷平原区地形平坦,应力求使路线顺直、短捷,没有理由时,不应随意转向,但也不能片面追求长直线应注意高、低标准的过渡 (二)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1.尽量做到少占农田,不占高产田从选线的角度考虑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但也要防止为了不占某块良田,使路线弯弯曲曲,导致路线标准降低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2.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 路渠基本一致时,沿渠布设路线,使路堤合一、桥闸合一,以减少占地路线应尽可能少的和灌溉渠相交,避免斜穿农田,把路线布设在渠道的上方和尾部遇到大的水塘时,一般应尽量绕避。

      不得已须跨水塘时,宜设在占用水塘长度最短的一侧,并拓宽水塘取土填筑路堤,不致压缩水面过大3.护村、保田、造田路线应沿河岸布设,使路堤结合,可以保护低洼处的农田或村庄,甚至可以造出一片良田1.高等级公路和国防公路一般以绕避为主,避免直穿,但也不宜离开过远,必要时可设支线连接,做到“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既方便运输又保证安全2.一般公路一般以方便群众为主,宜靠近村镇,如地方同意可以穿过村镇,但应保证足够的路基宽度和行车视距三)正确处理路线与村镇的关系,1.大、中桥(跨径大于20米)对于大、中桥,一般其桥位在满足路线总方向的前提下,都作为路线的控制点桥位应选在河床稳定、河道顺直、河面较窄、地质良好以及两岸地形有利于桥头引线布设的河段四)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不应片面强调桥位,以致造成路线过分迂回,或过分强调正交桥位,出现桥头急弯,影响行车安全二是不应只顾线形顺直,造成桥位不合适或斜交角度过大,增大工程投资或增加施工难度2.小桥涵(跨径小于等于20米)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不要过多考虑小桥涵跨河位置,一般可能出现斜交但遇到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时,可采取改移河道或改移路线进行适当调整。

      改移路线是使斜交角度不要过大改移河道的做法在河沟过于弯曲的情况下有时也采用,但改移长度和数量不应过大平原地区河道、湖泊、池塘等较多,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使得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容易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措施:(1)在选线中应尽量沿接近分水岭的高地布线,沿旱地布线;(2)避免直穿较大面积的湖泊、水塘、泥沼和洼地等 ;(3)保证最小填土高度;(4)采取必要的路基稳定性处理措施(比如换土、清淤、降低地下水等)五)注意土地水文条件,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与旧路的关系(1)现有公路为二级,且交通量很大需建高等级公路时,一般可利用旧路改建,并另建辅道供其它车辆形式有时也可新建高等级公路,将原二级路作为辅道2 )现有公路等级低于二级时,宜新建高等级公路,原有公路留作辅道2、其它等级公路与旧路的关系平原地区常有比较宽的乡村道路和等级不高的公路,新建公路应尽可能利用旧路,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占地面积旧路直线较长,但平曲线半径较小,应保证技术标准的要求,不能因为旧路限制而降低公路的标准六)正确处理旧路的利用,平原区一般缺乏砂、石等筑路材料,应尽量使路线靠近材料产地,以降低运输费用,保证公路养护方便七)尽量靠近建材产地,一、概 述 1.山区自然条件与路线关系①地形复杂:山区地形是影响路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②地质复杂:山岭地区地质现象比较复杂,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滑坡、碎落、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构造地质影响线位布设③水文径流复杂:表现在沟底比降大,导致水流很差对公路的危害主要是水毁因此,在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洪水的威胁④气候多变复杂:表现在气候的多变性⑤材料来源方便:砂、石、水源丰富,方便,可以做到就地取材,减少造价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2.山岭区路线布局原则以纵坡为主导,以安排纵坡为主,其次考虑横断面及平面线形 3.山区公路路线布局形式根据山区地形特点,路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按路线所走的部位不同,将山区路分为四种形式沿河(溪)线是沿着河岸(溪岸)布设的路线;越岭线是翻越山岭的路线;山脊线是沿着分水岭布设的路线;山腰线是离开河流一定高度在山坡上布设的路线定义:是沿着河(溪)岸布设的路线优点:①路线走向明确只能顺山沿水布线②线形好纵坡一般<5%,线形平缓、顺直,可达到较高的标准③材料来源方便④联系居民点多,服务性好二、沿河(溪)线,缺点:①洪水威胁大暴雨时水位猛涨猛落,冲刷力大若线位高度设计的不合理时,公路常常受到水毁,使交通中断②艰巨工程多河谷一般含石头较多,悬崖陡壁多,而且间断出现,导致石方工程集中,开挖困难。

      ③桥涵防护工程多由于沿岸两侧地质、地形复杂,常常需要跨河换岸以避让艰巨工程另外支沟多,使得桥涵多路基支挡防护工程多④占地多主要指占用农田较多山区良田大多是沿河两岸阶地分布,而线形也要利用阶地布线,所以占用良田较多沿河线布局的主要矛盾是解决路线与水的问题,以防止水毁为此,路线布局时需要解决河岸选择、路线高度和桥位选择的问题1.河岸选择:确定路线走河的哪一岸的问题1)地形、地质条件一般应选择地形平坦,有长段阶地可以利用,支沟少而小,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布线一)路线布局,例:乙方案为避让河左岸的两处断续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较好地形,但过夏村后,右岸出现更陡更长悬崖,路线又须跨回左岸,在3km内,两次跨河,须建中桥两座甲方案一直走左岸,虽要集中开挖一段石方,但较建两座中桥经济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换岸2)积雪、冰冻地区一般应选择阳坡、迎风的一岸布线,减少冬季路面积雪 3)考虑村镇、居民点的分布一般除国防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外,尽可能选择在村镇多、人口密的一岸布线,以便于为群众服务原则:一般应选择地形平坦、支沟少,水文地质良好、阳坡、迎风、人口密的一岸2.路线高度:确定线形应放在什么高度的问题,,1)低线:高出设计洪水水位不多,路基顺水一侧边坡常受到洪水威胁的路线。

      优点:①线形好无论是平面或纵断面都容易达到较高的标准②土石方工程量省、边坡低、易稳定由于河谷地形平坦,有阶地可以利用,使得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较小,路基高度降低,路基稳定性好③路线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便于选择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地形④跨支沟和主流方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