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说》教学稿(教师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1868684
  • 上传时间:2017-1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7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说》教学稿设计人:武勇 审核:初二语文组 时间:【课前分析】:本篇课文较简单,注释较详细 ,教 师可以不用逐字逐句的给 学生翻译课文,应该给学生留一些讨论、探究的空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教 师应把这 篇课文所讲的深刻道理以及给学生带来的教育意义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学习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 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重难点】:1、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 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后来考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2、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伯乐( ) 相( )马 祗( ) 骈( ) 槽枥 ( )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食( )马者 外见( ) 其真无马邪( )祗( ) 2、诵读课文 3 遍,在课文中标上生字的读音,并用铅笔尝试划分节奏 (上课前检查)3、请仔细阅读“知识链接”的内容,然后说说你从韩愈的际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积累 5 个以上的含有“马”字的成语。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目标: 1、积累掌握文中 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朗读、翻译、背诵课文一、导入:话题导入:分别问男生和女生觉得我们班的同学怎样?教师导语: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其 实同学之间 的交往和相处,如果我 们都能够善于发现对方优点的话,那么每一个人都非常可 爱的在同学之 间的交往当中最渴望得到友 谊,对不对?我们都希望别人了解我们、知道我们,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们知道“知己 ”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稍停顿)有一个典故:从前有一个很会相马的人,人 们都叫他伯乐,有一次他在太行山上看到有一匹良马拖着盐正在爬上半山腰,但这些盐实在是太沉重了,这 匹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非常吃力,爬不上去了伯 乐非常爱马,他发现这是一匹良马,所以他非常心痛,于是他走上前去抚着这匹马的背哭泣,并且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 马背上这匹马因为受到他的理解,非常感 动,所以 马觉得他遇到了知己,这个伯乐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认识良马 “知己”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关于千里马的文章《马说》2、朗读课文1、听范读(两同上黑板展示生字,其余学生听老 师范读,标读音,划节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zhi)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2、轻声跟读,细细体会语气语调感情变化3、自由诵读 2 遍课文 (第一遍自己读,第二遍小组内两两对读)4、小组赛读,点评,示范读 5、全班齐读3、疏通文意(字词部分)、1、解释下列加框的字词(1) 然后 有千里马 (2)故虽 有名马 故: 虽: (3)祗 (zhi) 辱 于 奴隶人 之手 祗: 辱: 奴隶人: (4) 骈 (pián)死于 槽枥 之间 骈: 槽枥: (5)不 以 千里 称 也 以: 称: (6)一食 或 尽粟一 石 (dàn) 或: 一石: (7) 食(sì)马者 不知其 (8)而 食 也 (9 ) 是 马也 (10) 虽有千里之能 (11 )才美不外 见 (12) 且 欲与 常马等 不可得 且: 欲: 常马: 等: (13) 安求 其能千里也 (14) 策 之不 以 其 道 策: 以: 道: (15)不能 通其意 (16) 执 策而 临 之 执: 临: (二) 、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 _ _同_ _,____。

      (2)不能尽其材 _ _同_ _,__ __(3)其真无马邪 _ _同_ _,_____ (4)才美不外见 _ _同_ _,_____ (三) 、一词多义(1)策 执策而临之 (   ) (2)其  其 真无马邪?(    )安求 其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      其 真不知马也(    )鸣之而不能通 其 意( )(3)食  食不饱,力不足(   ) (4)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食或尽粟一石(   )    策之不以其道 (   ) 马之千里者(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之不以 其 道 (5)而  执策而临之 (   )  (6)以 策之不以其道(   )而伯乐不常有(   )       不以千里称也(   )(7)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 安求其能千里: ( )四、疏通文意(翻译部分)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课堂检测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策之不以其道2、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故虽有名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s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1) 、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千里马常有, 而 伯乐不常有 执策 而 临之 B。

      策之不 以 其道 不 以 物喜C. 且欲与常马 等 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 死,死国可乎D. 马 之 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 之 4 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 不以千里称也” 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5、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导入(齐读课文)2、整体感知 (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1、在遇到伯乐之前千里马的处 境是怎样的? 2、食马者的无知表现在那些方面?3、对于食马者,作者用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强烈的谴责? 4、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 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不是原句)3、合作探究写作背景: 韩 愈初登仕途 时 ,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 书 宰相 请 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 门 被守 门 人 挡 在 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 “忧 天下之心 ”,不会遁迹山林后相 继 依附于 节 度使董晋和 张 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 时 奸佞当 权 ,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 视 所以作 《马说 》,发 出 “伯 乐 不常有 ”的感 叹 1、结合写作背景,想想这篇文章作者仅仅是在说 “千里马”的遭遇吗?你觉得“伯乐”, “千里马”和“食马者”、 “策马者”分别有什么含义呢?(点拨:比喻说理)“伯乐”比喻: “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策马者”比喻: 2、结合写作背景,你觉得“ 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揭示了当 时怎样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3、所以说,结合作者的遭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4、现在,你觉得最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四、巩固拓展1、读完本文以后,你认为伯乐应具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