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明代“一条鞭法”制度.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04464258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2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明代“一条鞭法”制度Js1108212 李鸼摘要:一条鞭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继唐两税法后.我国赋税史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学者基于现代税制视角来研究内容,分析其所体现的税制设计原则文章从现代税制出发.挖掘了一条鞭法所体现的现代税制内容分析了其所体现的税制设计原则一条鞭法已经成为历史,但这些税制设计原则对于今天的税制改革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明朝;一条鞭法;税收制度;税收要素;改革 一、“一条鞭法”的内容一条鞭法,又称类编法、总编法等,是明代中后期赋役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明朝中期,土地兼并加剧,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贪污腐败严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赋役制度进行改革一条鞭法作为历史的产物便出现了,他是继唐两税法后,我国封建赋役制的一次适时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正是基于此,我国学者对一条鞭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明史《食货志》的记载,一条鞭法的内容如下:“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总结起来,一条鞭法一是取消徭役,农民上交银两就行了,一律由政府出钱雇人应役,一部分役银摊在田亩上,与田赋合并,另一部分按人丁征收; 二是取消杂税,原先的杂税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与田赋合并; 三是以前的田赋、杂税和摊入田亩役银合并后的田赋,一律以银两的方式征收二、“一条鞭法”的产生背景张居正主持朝政后,就鼓励和支持各地推广一条鞭法张居正说:“条编之法,近旨已尽事理,其中言不便,十之一二耳法当宜民,政以人举,民苟宜之,何分南北这就是说,国家已经陷入了极度的危机之中,已经到了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其主要原因有:(一)土地兼并加剧明朝初期,官田赋税重于民田,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强占农民的土地,并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逃避相应的赋税这就加重了无地农民的赋役负担,导致了赋役不均,赋税收入迅速下降这既激化了矛盾,又使朝廷赋税收入大大减少,朝廷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就必须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二)财政收入入不敷出明朝中叶,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皇室支出不断膨胀,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此外,明朝中期官员队伍大为增加,冗员冗官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入因而,明朝中叶,国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在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的背景之下,明朝财政不可避免地出现连年亏空,危机显现三)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交易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封建体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力被削弱不少农民弃农从商,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向前迈进,而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白银货币的流通白银的广泛使用为“一条鞭法”实施折银征收提供了有利条件三、“一条鞭法”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 1、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一条鞭法简化了税制比如,均瑶有银差与力差之分,一条鞭法将力差改为征银,即“一概征银”,简化了差役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役、里甲与两税为一再比如,“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就是说把原先的额办、派办、京库岁需和存留供亿各种等杂费和土贡方物合并总之,一条鞭法去繁就简,将赋役的分散多次征收改为赋役合并的一次征收,精简了税收制度,降低了政府的征税成本,提高了国家税收体系的运行效率,并从制度上约束了腐败行为,使国家财政收入得到稳健的增长2、降低了税负,促进了税负公平明代中期以来,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税负失衡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国家赋役收入的大量流失。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人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占有的土地越多,纳税能力越强;反之,纳税能力越弱一条鞭法规定,“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就是说要度量力差的工资和生活费用,然后根据费用高低进行增加或减少,根据银差所交多少,进行增加或减少可见,一条鞭法,体现了税制设计的低税率原则一条鞭法对差役部分“以田为宗”,通过计亩征银的方式来确定每个人的赋役水平,然后进行赋役征收,实行摊派,并以法的形式对纳税户的赋税负担加以界定和限制,抑制了土地兼并,这种改革,从根本上降低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增加了大土地所有者的税收负担,平衡了社会各阶层的赋役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状况3、降低了课税成本,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实行一条鞭法以前,田赋中本色粮的缴纳和储运都要由里长和粮长协助办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官府直接把赋役清单发给各户,各户直接把赋役交给官府,“丁粮毕输于官”,去除了里长和粮长的重役及痛苦和徇私舞弊、耗损公粮的弊端,恰如古文记载的:“均瑶、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扰,而事易集”由于以银纳税比以实物纳税运输轻便,使得赋役的缴纳、运输等也非常方便,节约了税收征纳成本,既提高了课税的行政效率,又提高了课税的经济效率。

      实行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征收手续,改变了以往赋与役分开征收的办法,使两者合而为一4、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条鞭法规定,除少数赋役之外,其他各种赋役均应折银征收这项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货币是赋役征收的主要标的,促进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化,促进了白银的流通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地租的货币化和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外,摊丁入地、计亩征银政策的实施也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加快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成长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一条鞭法”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天生缺陷,一条鞭法也不例外1、一条鞭法自身制度的缺陷一条鞭法为赋役征收的一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差距较大,把一条鞭法作为一种统一的税收制度而在全国推广,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加上政策推行过程中的盲目武断,不能因地制宜,以及地方官吏敲骨吸髓的盘剥,使这种进步的赋役政策,在北方执行时,变成“名虽一条鞭,实则杀民一刃刀也”农民日益贫困,直接导致农民与国家的对立情绪激化2、 一条鞭法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一条鞭法是赋税制度层面的改革,这种局部的改革不可能触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不可能触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相反,却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封建社会的制度环境决定了一条鞭法不可能突破自身的局限,只能在此范围内为封建王朝服务四、“一条鞭法”的现实意义(一)简化税制税制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征税成本的高低一般而言,税制越复杂,征税成本也越高;税制越简单,征税成本也越底在我国现行税制中,所得税制相当复杂尤其是所得税制中的大量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极大地增加了税制的复杂程度,也不利于纳税人对于税制的学习与理解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为例,除了要对其会计利润做相应的增减调整之外,还要考虑大量对于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计算量相当大,对征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征税成本也较高因而,国家应该适当考虑减少或者归并一些税种和部分税收优惠条款,降低税制的复杂程度,尽可能将征税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二)公平税负税负的公平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强调有同等纳税能力的纳税人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则强调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缴纳不同的税收,以做到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张居正认识到明中叶赋役负担不均的问题,于是他推行“一条鞭法”通过“量地计丁,计亩征银”的方式以土地来确定每个人的赋役水平,从而有效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赋役负担,公平了税负。

      我国目前也存在税负不公平的问题譬如,国家对于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统一征收20%的所得税,而并不是以利息所得的多少而加以区别对待显然这是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的三)税制设计要考虑地方差异张居正在推行“一条鞭法”时遇到了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情形盖南境气候既燠,物产富饶,有木棉粳稻之产,有蚕丝楮紽之业,又地阔力余,营植不碍,民间贫富不甚相悬,一切取齐条鞭,奚不可北境则不然,地寒凉,产瘠薄,即中路,又苦冲烦,贫富相去,何啻倍蓰即南方商品经济发达货币化程度较高,适于折银纳赋,而北方相对落后且货币化程度有限,更适于缴纳力役与实物在北方推行“一条鞭法”反而有加重农民负担的嫌疑我国现行的税制改革应当注意这一问题尽可能顾及各个地区的差异,尤其是东部与西部地区在税制设计时,不能只看到东部沿海城市人均收入高、经济发展快,也要注意西部地区依然比较落后、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国家可以尝试在不同地区间实施有差异的税制形式,通过适当下放税收调整的权限让各省自行对国家出台的税制进行微调以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与需要五、结语一条鞭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我国赋税史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

      一条鞭法已经具有赋役制向租税制过渡的发展倾向,它的推行及其后来的发展,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的量变过程,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和自身的不足,一条鞭法并未完全得以实施,但是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征收的形式,统一了役法,实现了赋役制度由繁到简、征纳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的转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参考文献:[1]唐文基 . 明代赋役制度史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315[2]王晶 . “一条鞭法”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 [J] . 东岳论丛,2000(9) : 62[3]李成 . 从一条鞭法看我们今天的税制改革 [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2 (2) : 36-37[4]王德礼 . “一条鞭法”与农村税费改革 [J] 经济研究参考,2003 (64) : 33-34[5]赵耀东 . 张居正和一条鞭法 [J] 内蒙古财会,2003 (2) : 16-19[6] 刘志伟 . 梁方仲文集 [M] .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7]张和平 . 一条鞭法与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 (3) : 34-40[8]邹晓涓 . “一条鞭法”论析 [M]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 (5) :674-676[9]付春杨 . 明代一条鞭法之兴衰---立足于法律实效的分析 [J] . 社会科学家,2007( 5) : 40-44 [10] 胡怡建 . 《税收学》 [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30-3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