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哼哈力功.doc
9页太乙哼哈力功第一部:太乙返还功 洗髓功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贯充内力 人的正常体温是36℃左右,在低于此温度的自然环境中,人便须加衣 御寒可是,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在10摄氏度左右时仍然一 袭单衣,这是因为年轻人热 力大,体能机能强壮,所以不畏寒但是温 度再低,到0度以下,甚至到零下一10度时, 普通人就不能再凭本能的体热 来抵御严寒了而我们太乙门的"洗髓功"却能通过练功来 增大体内的热 量,可以轻易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寒冷 下面具体介绍功法内容 一.贯气式:如图1之预备势故腹贯气咽气,使气充小腹内 贯气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遇见寒暑都要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好 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时才会有效 1) 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 凹进去,尽量把 腹中气呼出 (2) 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 气,再深吸一 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 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 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 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 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然 后双脚分开 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 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 小腹中气 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 中一直充盈气团 ,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 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 心向上曲肘 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 自然呼吸,凝住 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 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呼气时 不可太快速,也要缓缓呼出 以上再连续练三天; 注意:贯气法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要操作熟练才可打锤,而且在以后 应敌之时,需要 随时贯气,既可抗击又可充盈拳脚之内力,练其他拳掌功夫 及腿脚功夫时自可事半功倍。
二单展翅 1. 抱气式 左脚向身体左侧跨一大步,正低马步然后双手相叠左内右外抚盖基 于肚脐外面,贯气不 放,目视前方.如图2所示 2 采气式: 原势不动,右手 横掌于腹前,掌心向上,掌指朝 左,目视前方,如图3所示 上动不停 ,右掌由下向左向上 伸,伸到与胸部平齐时,翻掌内旋 掌心向外,横置于胸前,如图4 所示 上动不停,右臂仍然由左向 右缓缓横拖过胸前,右掌向右前 伸开,掌指朝上, 掌心向前,目视 右掌,如图5所示 3 收气式: 上动不停,右掌以 腕为轴向右向下旋转,变成掌心朝 上掌指朝左,慢慢向下左收回于腹 前右掌外 5 升气势:右掌由腹外向上慢慢 端起,同时小腹中气团随右掌上 升至"膻中穴"处,如图6所示 6降气式:右掌由“膻中穴”处慢慢内旋变为掌心向内轻抚于“膻中穴”外,然后慢慢下 降,气团也随掌势下降到小腹中,右掌到达左掌上时,左掌外开一道缝,容右掌进入左掌 内,变成右内左外相叠于肚脐外的姿势,如图7所示 7松气揉腹:松开腹中气团,呼气念“哈”字三遍,然后双掌稍用力沿逆时针方向揉腹九 圈,即可接练左势。
此势又名“右单展翅”,“左单展翅”动作姿势与此相同,不过右臂换为左臂,方向相反 而已揉腹转圈为顺时针九圈)此势的关键内容在于意与气的配合贯气后,运臂一 定要慢,要臂中贯注真力,由图4开始,意想采集大自然中真气,到图 5时想回臂抱气, 右掌托一大气团,缓缓收回于腹前与腹内气团相合升气时手托此大气团一起上升,降气 时,外气团已全部溶于内气团中,此时开始换气,练“左单展翅“,注意事项与此相同 一右一左为一遍,共做三遍即可 三双展翅 由图1的预备式起,贯气入腹,双手缓缓由身体两侧抬起,手心斜向前下方,同时意念腹 中气团向下由“会阴穴”处向后到“尾闾骨”,再沿脊椎骨向上升起到“命门穴”,如图 8 上动不停,双手继续上抬,意念由双手小指领先上行到大椎骨处,此时双手高与肩平,手 心朝下如图9 上动不停,双手继续高抬领气上行,过后脑之“玉枕穴”上升至头顶“百会穴”处,此时 双手已升上至头顶,双手相叠左下右上照于“百会穴”如图10 接上动,双手由左向后向右向前连续转三圈,然后再反方向转三圈,此时腹中气团实际已 升入“膻中穴”处,把气团提住。
双手向前沿前额下降,到双目前时双手分开并行,掌心照于双目外,如图11 双手继续下行经吼到胸,下行到腹,同时降气归入腹中,松气念“哈”,呵气三口,双手 左内右外相叠贴于肚脐外面,再如“单展翅”顺逆揉腹各九圈为一遍 以上“单展翅”主要练“采抱收提‘使腹中气团沿壬脉升降,而”双展翅“则将腹中气团 向下向后再向上沿脊椎中之督脉上升入上丹田”泥丸宫“中(泥丸宫位于由双目之间向脑 内三寸处,即脑海所居,丹家练气士称为”上丹田“),然后再向前下行沿壬脉归入小腹 ,此为小周天之循环 此为强运周天,而于练气士之自然周天不同,必须接练后面之“贯三田“功以疏导真气, 免除由此引起的影响一般来说,练三遍”单展翅“,再接练三遍”双展翅“即可 四.贯三田 (1) 由预备式之自然站立,将双手轻握拳于腰处,双拳背面分贴于左右腰腿外面”肾俞穴” 处. 微闭双眼,用意念凝注于双眉之间向内一寸处,意念注之约三分钟,即可感觉该处有微跳动 之感,同时感觉闪闪放白光. 待白光出现时,全身方松,用鼻发声,张口发”哼”,声音短促洪亮清脆,但不能大声喊.发声 时,同时意念脑中白光突然一亮如太阳之光芒四射,照亮整个大脑,重复六次. (2) 声停,白光仍回复原来,然后意念下注于腹内”黄庭”处,该处位于肚脐向内三寸处,为 一空窍.双目内照此处,意念该处黄光闪烁,口发”哈”声,但不可大声喊.发声时,意念该处 黄光大亮,腹内部黄光笼罩,重复六次,声停光息仍回复原状 (3) 意念下行,双目内视于”会阴穴”处,该穴位与前后阴之间,向上约半寸处为一空窍.意 念内视此窍,其处会发出深蓝色的暗光,然后张口发”嘿”声,意念该处随声蓝光大盛,将整 个下阴部照亮,双腿双脚也隐于蓝光之中,重复六次,声停光息,回复原状. 双掌放下恢复预备式,再向前分别捂于小腹外侧. (4) 在重复1.2.3.发声次序,但此时不再发短促清脆之声,而是缓缓发声,把声音拖长,每个 声音长约五秒,同时意念光亮时间也较长,声音也不如前面大.如此先发上丹田”哼”,接发”中丹田”哈”,接发下丹田”嘿”为一遍,重复六——三十六遍,即将双手放松恢复预备 式. 注意:发声时中间间隔时间不可太长,初练时可稍长,把所内视的穴位处守到有光出现在发 声,熟练后即不须再等,意念一到,即有光芒,即可发声. 太乙返还功主要练任督二脉及中脉的贯通,此三脉一通则周身气血全部畅通无阻,为以后的 受力发力做准备 武当太乙哼哈力(九九和合凝第二) 武当太乙隐仙派密传—— 太乙哼哈力(原著:郭浩然先生) 第二部分:九九和合凝 “和合凝集”是隐仙派道法中一项最重要的武火呼吸法,也是调动体内气团的捷径秘要.古 人说”传药不传火”,意思是练气士只传授内丹的说明,但却不传授练丹的火侯.通常修道 练气的初学者,为使体内真气迅速凝集,有两条捷径,第一是迅速逼求真气,其二是使真气和 合凝集,对于练武的人来说,,凡我门中弟子只要苦修”太乙混元桩”和”贯气法”,一般会 很快产生真气.因此只需在长练此”九九和合凝”即可. “九九和合凝”是一种纯粹的呼吸方法,修炼此功时,并没有绝对的姿势限定,可以说随时 随地,行,站,坐,卧均可.但对练武的人来说,应以站势为主. 1,预备式站立,自然放松,意注于丹田穴中双手轻捂于小腹两侧. 调平呼吸,闭口开始用鼻吸气,吸气要缓慢伸长,小腹缓缓凹进去,愈凹愈深,仿佛肚皮已贴 在脊椎上,吸气的同时心中默数:1.2.3.4.5.6.7.8.9.;2.2.3.4.5.6.7.8.9;直到9.2.3.4.5. 6.7.8.9.0. 数的要快,数完9.2.3.4.5.6.7.8.9时,正是吸气凹腹已到了不能忍受时,然后开始缓缓用鼻 呼气,愈慢愈好.同时肚皮缓缓放松复原,同时心中默数1.2.3.4.5.6.;2.2.3.4.5.6.;直到6. 2.3.4.5.6.,正好将气呼尽. 此为一遍,即吸数九九,呼数六六,每次共重复四遍为一个单元. 2结束一个单元后,调平呼吸,意想”会阴穴”处,想该处发热,有微跳之意,然后深呼吸,吸 时意想将”会阴穴”处的精气上提到丹田中,同时心中默数1.2.3.4.5.6.7.8.9.此时数的 要慢,数到九时恰好吸气到头无法再吸.然后开始呼气,呼时也要同时心中默数1.2.3.4.5.6. 慢呼慢数,数完也正好呼完为一遍,重复四遍为一个单元. 更注意的是,做第一单元时,因为共要吸数九九八十一数,呼数六六三十六数,所以吸呼一定 要慢,而默数一定要快,要极快,要象鸟语那样快,一般三秒钟数一遍九,九遍九约需二十七 秒钟,呼气也是如此,六遍六约需十八秒钟.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呼吸虽然缓慢悠长,但要轻 要极轻柔,如鼻前放置一张薄纸片,而呼吸的气流不能吹动纸片丝毫,功夫深时呼吸愈来愈 细,即使一根发丝也不会吹动,此为胎息功的速成之法. 而第二个单元则不要求呼吸轻柔,鼻中可以随意呼吸,恢复自然状态. 以上两步各作四个单元为一组,初学者每日两组即可(可功前功后各一组),一定要空腹进行 ,切记! 武当太乙哼哈力功(丹元哼第三) 武当太乙隐仙派密传—— 太乙哼哈力(原著:郭浩然先生) 丹元哼 武当派拳术均重内力,即重视丹田真气的修习,打“丹元哼”是最重要的修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