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电子线路基础新版教材第六章习题答案.doc
11页第六章习题答案6.1 在题图6.1所示调谐放大器中,工作频率fo=10.7MHz,L1-3=4μH,Qo=100, N1-3=20匝, N2-3=5匝, N4-5=5匝,晶体管3DG39在fo=10.7MHz时测得gie=2860μS,Cie=18pF, goe=200μS, Coe=7pF,|yfe|= 45mS,yre=0,试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vo和通频带BW 题图6.1 交流等效电路 折合后的等效电路解: , 总电容LC振荡回路电容LC振荡回路固有谐振频率10.85
6.3 某场效应管调谐放大器电路如题图6.3所示,为提高放大器稳定性,消除管子极间电容CDG引起的内部反馈,电路中加了CN、LN元件,试解答下列问题<1> 分析CN、LN是如何消除CDG引起的内部反馈的?<2> 分析其它各元件的作用;<3> 画出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j<4> 导出放大器电压增益Avo表达式 题图6.3 交流等效电路解:〔1与组成并联谐振回路,使得漏栅之间的反馈阻抗为,故消除了漏栅之间的反馈,即消除了引起得内部反馈,实现了单向化〔2各元件的作用: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起选频作用; 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起选频作用,作放大器的负载; 为输入、输出的耦合电容;组成串联谐振回路,减小内部反馈; 为偏置电阻,提供场效应管的工作点; 为旁路电容; 为电源滤波电容; 场效应管用作放大器〔3交流等效电路如上图:〔4与晶体管相似,设y参数分别为、、、且,且设负载〔 接入系数为,并联谐振回路固有损耗为 则6.4 题图6.4示出了晶体管丙类调谐功放晶体管的输出特性
<1> 当vi=0,VCE=VCC时,动特性为何不从C点开始,而是从Q点开始?<2> 导通角为何值时,动特性才从C点开始?题图6.4<3> 电流脉冲是从B点才开始发生,在BQ段区间并没有,为何此时有电压降vBC存在?解:1根据电路可得:则在时,,又因为,所以因此,当时,动特性不从C点开始,而是从Q点开始2根据1的推倒可知,当动特性才从C点开始3由于该电路的负载是LC谐振网络,则虽然在BQ段为0,但是因为LC谐振网络具有储能作用,电感L对电容C充电后,电容C两端的电压造成此时电压降BC6.5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欠压区,要求输出功率Po=5W,已知VCC=24V,VBB=VD,Re=53Ω,设集电极电流为余弦脉冲,即试求电源供给功率PD和集电极效率解:由题义知 :,而,可得: 由 〔得6.6 实测谐振功率放大器,发现输出功率Po仅为设计值的20%,而Ico却略大于设计值试问放大器工作于什么状态?如何调整放大器,才能使Po和Ico接近设计值?解:根据图知,该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可以适当增大导通角θ或Re的值6.7 试求题图6.7所示各传输线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关系式Ri/RL及相应特性阻抗ZC表达式。
a) 题图6.12解:交流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晶体作用: 高Q值电感; 短路线反馈系数:由 ,得: ; 6.13 将石英晶体正确地接入题图6.13所示电路中,组成并联型或串联型晶振电路 题图6.13解:用晶体取代L即可,构成并联型晶振电路;晶体一端接C1和C2 之间,另一端接到发射极,构成串联型晶振电路6.14 若非线性器件的伏安特性为i=a1v+a2v2,其中v=Vcmcosωct+VΩmcosΩt+
当载波被角频率为Ω1的正弦信号调制后,发射功率为10.125kW,试计算调幅度ma1如果再加一个角频率为Ω2的正弦信号对其进行40%调幅后再发射,试求这两个正弦波同时调幅时的发射总功率解:又题义知:可得而 6.18 已知某调幅波的表达式为试求其包含的频率分量及相应的振幅值,并求出该调幅波的峰值与谷值解:包含的频率分量及相应的振幅值: 1MHz 25V 1.005MHz 8.75V 0.995MHz 8.75V 1.01MHz 3.75V 0.99 MHz 3.75V调幅波包络为,可化简为 最大值为37.6V,最小值为0V 即调幅波的峰值与谷值分别为37.6V、0V6.19 已知某调幅波的频谱如题图6.19所示试写出该调幅波的数学表达式,并画出实现该调幅波的原理框图题图6.19解: 于是有: 可得: 框图如下:6.20 画出题图6.20所示多级调制产生SSB信号的框图中A、B、C三点的频谱图已知fo1=5MHz,fo2=50MHz,fo3=100MHz并说明为何要采用逐级调制方法。
题图6.20解: A、B、C点频谱图如下:采用多级调制主要是为了增加两个边频带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易于设计滤波器6.21 用题图6.21所示的电路产生AM波,已知调制信号vΩ
<1> 若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