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及技术不可合二为一.doc
12页科学及技术不可合二为一以认识、探索未知为目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 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科学上 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人类生活的新 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 段;新技术的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 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自解放以来一直用“” 一词来涵盖科学与技术 两个方面,包括在国务院下属部门中专管科学与技术的“科 技部”以及许多单位中的“科技处”等等毫无疑问,自然 科学与技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必须指出科学与技 术虽然关系密切却又区别明显,在许多上还真不能混为一 谈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使用“科技” 一词把科学和技术合二 为一,也许是我国的创造邹承鲁在1999年应《Science》 编辑部邀请而写的"ScienceinChina” 一文中,谈到了我国 当前有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的倾向,而"科技"一词就是 混同科学与技术所创造的专用术语李醒民同志在“科学无 禁区” 一文中(见《科学时报》2002年7月19日B3版)提 到,这个词是有“特色”的我们同意李醒民同志的意见,在我们多年国际科学活动中,也许除前苏联外,还很少见过别的国家有类似的提法。
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毕业论文科学仅指自然科学科学和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 象,但严格的说,自然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 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 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 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 不仅要认识其宏观和外观,还要认识其内部各个层次上的精 细结构,运动特点及运动规律而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 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 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李醒民同志指出:技 术的发明和使用比科学的久远得多,某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 完全可以脱离科学自主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技术上的进步, 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 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 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 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 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中,原子核结构和DNA 结构的阐明无疑都是名列前茅的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的发 现,表明元素是可变的20世纪初,用重粒子轰击破碎原子 核弄清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这些方面的突破, 影响了整个物理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生 物学不仅研究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物体,还要研究生命活动的 各种表现形式,构成生物体的所有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生 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构成 生物体的物质,最重要的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主要由 蛋白质承担,而生物体的遗传则以核酸为基础,或者说遗传 信息的世代相传是依靠DNA分子的自我复制1953年DNA分 子双股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阐明从根本上说明了这个问题由 于构成DNA分子的四种核昔酸之间有严格的两两配对关系, 根据双股螺旋DNA分子的一个单股为模板合成另一个单股必 然形成另一个和原来的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双股DNA分子, 生物体的遗传就是这样实现的这一发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 的面貌,使生物学进入了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毕业论文无论是原子核结构还是DNA分子的双股螺旋结构的阐 明,都是科学家研究自然所得到的重大认识,属于科学研究 的范畴而且在一段历史时间内,并没有与技术有直接的关 系但是这两件在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突破作用的发 现,很快激发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正因为对于原子内部结构 有了深入的科学认识,才有可能利用原子核分裂所释放的巨 大能量为人类活动服务,发展成为今天的核能。
而根据对DNA 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认识,在农牧业上培育和改良物种,在 医学上有效地预防和大量疑难疾病,在工业上建立全新的基 因工程产业以上这些在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生活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享用的改变了人类生活 方式的所有重要技术成果,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都来源于科 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如果把技术分为实验技术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上面 说的是科学发展对生产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另一方面我 们也不能不看到实验技术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 加速器的技术,就不能进行许多重要核物理研究的实验没 有X—射线衍射技术,就无法测得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这 两项属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突破,就无法实现如果我 们纵观一个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奖的历史就可以看到,以实验 技术上的成果而得奖的,特别是在物理奖和化学奖方面,占 有相当大的比例包括2002年得奖的在质谱和核磁共振方 面的贡献与技术的本质差异;虽然科学和技术如此密切相关,但二者毕竟有所不 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科学以认识、探索未知为目的虽 然自然科学的有其内在的,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具体 的发展途径,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 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
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 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 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 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 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有目的的预先组织,精心安排、刻意 培养而产生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 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 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根据 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 规划的建国初期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实际上是否应该说是“技术规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原子弹爆炸了,火箭 上天了,半导体建立起来了但是这些技术成就,毕竟都是 国际上已经实现了的,因此也是可以规划的,可以指日实现 的然而当时在科学方面的学科规划呢,由于不像技术方面 那样有硬指标可供检查,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当然我国的科 学在解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国际上的科学家也不 是在原地踏步,与建国初期相比,我们现在和国际上科学先 进国家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 智的了毕业论文这一事实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科学是难以进行规 划的。
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规划只不过是规划了应该在哪 些方面进行工作回想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现实,有许 多重要发展是当时没有预见到的,例如这几十年来出现了许 多新兴的分支学科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新发展而完全按照 当时的学科规划进行工作,我们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就不 会有今天的局面1978年DNA双螺旋结构建立25周年之际, 英国《自然》杂志记者采访克里克教授,要他预测到20世 纪末生物学可能取得的成就克里克回答说科学发展是不可 预测的,过去的预言家大多是以失败而告终他只是说,“我 们现在见到的生物学问题,到20世纪末都可以解决,但是 那时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现在看来他的预言也没有完全 实现,例如癌症问题,当时在美国还是属于有一定程度组织 安排并限期解决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克里克教授 也是一位失败的预言家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 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 体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 可以做到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制定的科学规划中有 关技术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80年代在四位院士倡议下制 定的发展高技术规划,也属于同样性质,在总体上也同样顺 利实现了。
但是要实现国际上还从未实现过的技术,特别是 那些包含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技术,就很难预见何时可 以实现了,例如核聚变能量利用问题虽然时见全世界媒体 的炒作,迄今也无法断言何时可以实现毕业论文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难以预见,因此也难以规 划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勾划出各 个学科中的主攻方向而已但是如前所说,科学发展有一定 的不可预见性,我们现在看见的主攻方向是根据当前的科学 发展态势所认定的重要方向,若干年后整个科学发生变化, 重要方向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我们硬性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就必然失去机会我们认定的主攻方向也必须随 时修正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试想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 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还没有提上日程时,我们如果在当时制定 规划,在生物学领域内我们能够预见到蛋白质组学,能够预见到生物信息学吗?;以认识自然为目标的科学特别是基础研究由于探索 性强,结果一般难以事先预见,原创性强的技术研究也是如 此因此除可以明确总体研究方向外,常常难以事先设定具 体的研究目标,难以事先规定进度,或强求完成的日期毋 庸置疑,自然科学史中众多重大突破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 从物上牛顿力学的建立,电的发现和电学基本定律的建立; 化学上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建立;生物学上细胞的发现,孟得 尔遗传定律的建立等,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都已经在 实际中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大。
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 举在20世纪内所有诺贝尔奖获奖人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 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自由探索而获奖的20世纪一百项重大 事件中名列前茅的,像青霉素、半导体和DNA双螺旋结构的 发现,曾分别获1945年、1956年和1962年诺贝尔奖,这些 也都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而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 巨大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近年来获诺贝尔 奖的基础研究成果,如超导现象和新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胆 固醇代谢调节,癌基因的发现等,仍然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 索的结果,这些发现必将对21世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毕业论文科学与技术的不可预见性;我们不是完全否定规划的重要性,而只是指出科学和部分含有原始性创新的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我 们在制定规划时务必充分认识这一特征,规划可以一方面指 出方向,而在另一方面也必须同时鼓励自由探索,不要在科 学上设立禁区,并且在规划中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在形势 发展时可以随时修订当前在我国科学界流行的追赶国际科学发展热点,体 现在对设定项目的高强度支持,这对我国科学努力追踪和赶 上世界发展潮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设定热点项 目的多数已经是全世界科学家辛勤工作了多年,有的项目年 发表论文数已在万篇以上,超过我国全年发表全部SCI论文 总数,要在这些国际上已经充分开放的领域中有所突破的可 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进入热点领 域,热点领域的研究往往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进入热点 领域,在热点领域内进行工作以积蓄力量,对发展我国科学 还是有重要作用的,我只是想强调在热点领域内取得突破的 艰巨性可能更大一些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科 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既要重视热点领域,又 要鼓励在那些虽还不是热点却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研究 领域中去进行自由探索,对自由探索中已经取得有意义进展 的项目,不仅不能予以限制,还要给以鼓励和支持二者的 关键都在于有自己创新的学术思想,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有所 创新和取得重大突破没有自己原创性的学术思想,不仅进 行自由探索寸步难行,进入热点领域也只能永远模仿或重复 前人的工作,最多也不过为前人成果锦上添花而已毕 业论文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自然科学的 发展经常是波浪式前进的在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之后,会 出现一件重大突破性贡献而给有关领域带来一个飞速发展 的时期,引起大量在有关领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涌入这 一领域工作,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形成科学中的热点,这 在国际上也是常有的事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热点领域 对于科学长远发展有其内在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 的科学发展而言,从全面布局考虑,安排适当力量去追踪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