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doc
3页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应该以大、中、小学生为主进行青少年学生是具冇 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针对 目前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 方而对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探索和尝试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 要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校要重视学生 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若各个环节管理过死,学生就会完全 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 力为此,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例如可以实行学习过程多元化的 管理模式,允许大学未毕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他们保留一定吋间的学籍, 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牛脱颖而出等2 •营造校园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耍条件,要把大、中学校创新环境的建 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大学里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 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人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 术活动,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涉猎,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 而学习他人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以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 胆创新,可以让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并选派教师 指导,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 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冇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举 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获得 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成果的学牛,应有相关规定给予多方照顾或优待。
3.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 创造能力來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够 的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就显 得非常重要大学教育中要注重文、理渗透,我们可以对文科学生开设部分自然 科学课程,对理科学生适当加强人文学科课程的教育,使文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改变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而狭窄的现状,实行大学科、大专业教育,使课程 Z间互相渗透,打破明显的课程界限中、小学校可适当安排一些创新课程,引 导学生壇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大学要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i个专 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以后 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也冇利丁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Z能够学冇所 长,以便提高创新的积极性耍开设一系列专门的创新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从某 一学科如思维科学或心理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在这方面, 我们主要是有重点地教给学牛们一些最基木的科研和创新方法,诸如如何选题, 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提炼论点(观点),如何谋篇布局、安排论文 结构;如何论证阐述;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规范等等。
同时冇 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大作业或小论文,对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创新的基木 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使学生初步常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广大学牛通过科研创新实践的磨练,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高4. 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研究创新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因此,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 题,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要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 追求”上来积极实践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培养他们在口主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 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在 教学方式上,根据“可接受原则”,选择真正适合大学生的教材,着重培养学生 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毎一个学生的潜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5. 改进考试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靠平时死记硬背式的知识 积累才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 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新的考试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常握,更 要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在考试方式上,我们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 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要给予鼓励,力争 把学牛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有些课程也可以用综合性大作业 和专题小论文的方式取代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放宽考试时间限制,以便于他们 搜集资料,对有关问题做较为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在考试内容方面,我们要尽量减少试卷中冇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 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需要学生经过 充分而深入地思考才能够做出解答;或是安排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仔细地分析思考才能做出回答这冇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对他们起到一种重要的导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