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8839885
  • 上传时间:2023-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教学案例及反思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及数列极限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数列、方程、函数和极限等知识有内在的联系,能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但是,学生对无穷数列各项和,有限到无限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极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还缺少思想基础,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设计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建构、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一)设计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如果不停地往一只空箱子内放东西,箱子会满吗?为什么?这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游戏,事实上,它隐含着无穷数列各项和知识,有一定的趣味和魅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也不乏味,有能力发展点、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点,学生从实际背景出发,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说明,能经历从抽象表示到符号变换和检验应用全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二) 自主探究——感知问题我提示学生用数学眼光去看上述问题,即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三) 合作交流——形成共识(1)问题1的讨论结果:S1:箱子即使很大也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 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设第n次放入的量为an,…,则a1+a2+a3+…+an+…可能很大,总能放满箱子。

      S2:箱子即使很小也不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 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第n次放入的量为an ,…,则a1+a2+a3+…+an+…可能也很小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构建数学模型问题2: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箱子不会满的例子吗?S3:把一支粉笔的一半放入空箱子中去,剩下粉笔的一半再放入空箱子中去,如此下去,…,放入空箱子中的充其量也只有一支粉笔,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a+a+a+…=a(a是粉笔的长)S4:把一杯水的倒入空容器中去,剩下水的再倒入空容器中去,如此下去,…,倒入容器中的只有一杯水,也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b+b+b+…=b(b是一杯水)……问题3:你能否将S3与S4这类问题一般化?若设第一次放入空箱子中去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空箱子中的量为a2,…第n次放入空箱子中去的量为an,…,数列{an}有何特点?同学们得出结论:数列{an}是等比数列,也是递减数列,且项数无穷的接着再让学生自主研究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判定数列{an}是否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再进一步思考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是否一定是递减数列?总结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几个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Sn与S的关系问题4:当|q|<1,qn=a1qn,可以证明,当n→+∞时,an→0(让学生课后证明)请学生思考:若设数列{an}前n项和为Sn,,所有项的和为S,运用极限的思想,你能否发现Sn与S的关系?讨论结果:S=limSn(4)    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和问题5:怎样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an}的和?Sn=a1+a2+a3+…+an=,lim Sn=lim因为当|q|<1时,limqn=0, 所以S= lim Sn=我这时就说:好!我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出了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q|<1)(5)公式的应用(略)通过应用交流,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认识,体验了数学模型化思想,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数学。

      四)总结反思——共同创新本课我们运用情景化、问题形象化、探究化等数学方法,将游戏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和为了概括所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提炼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创新,我将本课研究过程和方法概括如下:                           抽象概括             应用教学全过程概括为:具体问题——————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改造           抽象概括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现实问题————现实模型————数学模型——数学方法              检验              探究、深化、拓展、————数学模型的解————现实问题的解————————现实问题                                         是否符合实际?由此课例,不难看出,问题式、情景式教学交互设计,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种设计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指导观察思考为基础,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手段,让学生在感情体验中真正地用“心”去学习数学本身是为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彩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

      而这一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作为数学老师,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数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得当的教学程序,我们的学生将会把数学掌握得更好,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