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盆腔囊性疾病.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2663838
  • 上传时间:2023-03-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盆腔囊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盆腔囊性疾病从声像图上可分为囊性和囊实混合性;从性质上可分为赘生性囊肿、非赘生性囊肿、炎性、结核性、先天性及继发性囊肿;从病变部位上可分为附件上、膀胱、输尿管、阑尾区等其发病率较高,临床多见,现将常见的盆腔囊性疾病的主要超声表现及相互鉴别要点分述如下:一.卵巢赘生性囊肿卵巢赘生性囊肿是一种囊性结构,而并非真性卵巢肿瘤,其体积相对较小,多可自行消退其主要包括:(一) 滤泡囊肿(1) 病理:虑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不成熟或成熟后不排卵,卵泡未破裂或闭锁,卵泡持续增大所致2) 声像图表现:1. 大小:φ1~3cm(多见),最大≤5cm2. 部位:多突出于卵巢的表面3. 单发,可自行消失(二) 黄体囊肿(1) 病理:是由于黄体形成过程中,黄体血肿液化所致(2) 声像图表现:1. 大小:φ≥3cm2. 内部回声:可见光带分隔或片状高回声区3. 黄体囊肿可自发破裂,而致急腹症,须注意与宫外孕鉴别(三) 黄素囊肿(1) 病理: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使之过度黄化所致,多在病理情况下发生,与滋养层细胞伴发2) 声像图表现:1. 大小:φ3~5cm2. 囊壁:壁薄,界清,可呈分叶状3. 多位双侧性4. 内部回声:可见多房间隔(四) 多囊卵巢(1) 病理:多见于17~30岁妇女,是由于月经调节机制失常所致,与内分泌有关。

      2) 典型临床表现:多毛、肥胖、月经稀少/闭经,亦有表现于月经量过多、不孕等、(3) 声像图表现:1. 大小:子宫体积增大,单侧面积>5.5,包膜增厚,回声增强;内部见大小不等之无回声区,φ<5mm,>10个2. 可伴有少量宫腔积液二.卵巢赘生性囊肿卵巢赘生性囊肿一般是在病理情况下发生的,不会自行消失,主要包括:(一) 卵巢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1) 病理:主要发生于生殖细胞,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其占卵巢畸胎瘤的95%以上,可见于任何年龄,但80~90%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多位于子宫底部临床一般无特殊不适2) 特异声像图表现:1. 脂液分层征2. 面团征3. 瀑布征/垂柳征4. 星花状5. 壁立结节征―――后多伴声影6. 多囊征―――囊中囊7. 杂乱结构征―――内见牙齿、骨骼、钙化、油脂类物质8. 线条征注:对于仅表现为肿瘤表面增强回声或弧形强光带,后伴声影,肿瘤后壁及轮廓不清,此时易漏诊,需结合临床触诊,与肠腔内粪块相鉴别(可与排空/灌肠后复查)二)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 病理:其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双侧15%,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常分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

      2) 声像图表现:1. 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a. 大小:φ5~10cm,个别可充满腹腔b. 壁薄、光滑,轮廓清晰c. 单房者多见,多房者可见光带分隔2. 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a. 多房者多见b. 囊壁光滑,轮廓清晰c. 乳头状突起之间或内部可见钙化体即砂样小体―――特征d. 破裂→ASC(三)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1) 病理:本病较浆液性囊腺瘤少见,约占所有卵巢良性肿瘤的20%,内含粘液性液体/胶东状/藕糊状液体,10%见乳头生长于囊壁2) 声像图表现:1. 单侧、多房2. 大小:较大,φ>10cm3. 边缘光滑、清晰;壁厚、均匀,>5mm4. 内部回声――见细弱光点回声及光带分隔、10%可见乳头状回声5. 转移:破裂→腹膜种植→大量粘液,称腹膜粘液瘤三.卵巢其它囊性疾病(一)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1) 病理:异位内膜随卵巢的功能性变化周期性出血和其周围组织纤维化而逐渐形成囊肿,内含巧克力样陈旧血液2) 典型临床症状:痛经进行性加剧;20%无症状3) 声像图表现1. 大小:φ5~6cm(多见),最大可达25cm2. 囊壁――较厚,内壁欠光整;多于周围组织粘连3. 内部回声――血肿机化/纤维化→可不均4. 声像分型:a. 单纯囊肿型――界清、壁厚b. 多囊型――壁厚,内壁欠光整;间隔光带c. 囊内均匀光点型d. 囊内团块型――光团形态多变e. 混合型――囊实混合回声(二)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 病理: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卵巢上皮性癌的50%,双侧50%(2) 声像图表现1. 大小:较大,φ10~15cm2. 内部回声――实质回声+可见漂浮光点3. 囊壁――厚薄不均;有分隔时,分隔厚薄不均4. CDFI:丰富,低阻5. 转移:晚期侵及UT、肠管,腹膜转移→ASC,形成粘连性肠管强光团多固定于腹后壁。

      三) 卵巢粘液性囊腺癌(1) 病理:多由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发展而来,约占卵巢上皮性癌的40%(2) 声像图表现:1. 单侧2. 壁厚,不规则3. 多房者,可见不均增厚之光带分隔4. 内部回声――散在光点及光团5. 转移――周围组织浸润+ASC(四) 库肯勃瘤(1) 病理:为卵巢转移性肿瘤,原发于胃肠道、乳腺的肿瘤转移至卵巢,由于内含印戒细胞,其分泌粘液形成潴留性囊肿/粘液池其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2) 临床:原发病史(3) 声像图表现:1. 大小:5~10cm,双侧(多见)2. 形态:类K,界清3. 内部回声:实质不均质回声内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之无回声区,囊壁清晰4. 多伴转移性ASC5. CDFI:丰富(较原发性少)、低阻(五) 异位妊娠破裂(1) 声像图表现1. 附件区异常回声包块2. 子宫直肠窝积液(血性)3. 临床:腹痛;HCG(+)等四.输卵管常见囊性疾病(一) 慢性输卵管积水(1) 病理:慢性炎症、粘连(2) 声像图表现:1. 形态:纺锤形;双侧2. 壁薄、界清;内膜皱襞粘连→多房分隔3. 内部回声:单纯无回声,亦可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混合性肿块4. 可伴ASC(二) 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1) 病理:炎症(2) 临床:发热、腹痛、血Rt:WBC↑(3) 声像图表现1. 形态:大小不等、增厚、迂曲之管状结构2. 内部回声:无回声,亦可见少许细弱光点和液平分层征3. 边缘回声:壁厚、不规则、模糊4. 子宫及周围器官受压、粘连→变形、移位5. 子宫直肠窝可及脓肿液暗区五.其它部位的囊性疾病(一) 阑尾脓肿1. 部位:右下腹阑尾区2. 边界模糊之非均质肿块3. 临床:阑尾区压痛及反跳痛,血Rt:WBC↑等(二) 巨大盆腔脓肿1. 大小、形态:整个盆腔大小,形态不规则2. 内部回声:无回声内见光点;如有产气细菌感染→微气泡→强回声(三) 膀胱息室(1)病理:分先天性及后天性;后天性多由于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狭窄等下尿路梗阻所致。

      5%合并有息室内结石 (2)典型临床表现:排尿不尽或二次排尿(3)声像图表现:1. 部位:膀胱后方、两侧,紧靠膀胱,与膀胱相通2. 大小:大小不等,排尿后变小3. 形态:类圆形4. 囊壁:膀胱壁回声 (三) 输尿管囊肿(1)病理:输尿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输尿管末端向膀胱内囊样彭出 (2)临床症状: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见下尿路梗阻症状3)声像图表现1. 部位:膀胱三角区2. 大小不定,可见蠕动3. 壁薄 (四) 腹水 (1)声像图表现:1. 部位:腹部两侧/盆腔底部2. 大小不定、形态不规则3. 无边界,可见浮动、蠕动肠袢(五)结核性包裹性积液(1)声像图表现:1. 全腹部,大小不定,形态不规则2. 内可见多个囊腔;边界不整,壁为肠袢3. 临床:潮热、盗汗等(六) 充液之肠袢(1) 声像图表现:1. 形态不规则无回声区,内可见漂浮光点2. 可见蠕动(七) 盆腔静脉曲张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1) 病理:是由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综合症,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盆腔主要病理改变为:子宫均匀↑,内膜及浆膜下静脉淤血、水肿,宫颈亦可水肿,卵巢水肿。

      2) 典型临床表现:腰骶部、下腹部坠痛,且经前加重,月经紊乱,量多色暗,经期延长等3) 声像图表现:1. 子宫轻度、均匀↑,且多呈后倾后屈位2. 子宫两侧及附件区呈串珠状/蜂窝样无回声区,φ≤0.5~0.8cm3. 重度者――增厚之子宫壁内见网格样无回声区(←肌壁内小静脉、淋巴回流受阻)4. CDFI:无回声区被彩流充填(4) 鉴别诊断1. 髂静脉内血栓形成→淤血声像与CDFI均与本病相似,但追踪上述血管是否改变可区别2. 盆腔后壁肿块压迫髂静脉→淤血一般可及肿块图像+多为单侧静脉曲张鉴别诊断:一卵巢非赘生性囊肿与赘生性囊肿卵巢非赘生性囊肿:一般<5cm,囊壁菲薄、光滑清晰;对于生育龄的妇女,若单侧囊性肿块,φ5~10cm之间,可与一月后复查,若其继续增大或连续两月后不减小,则提示为卵巢赘生性囊肿二卵巢浆液性囊肿、粘液性囊肿与皮样囊肿宫外孕:40324098;40219112;4032534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