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眼睛与耳朵的诉说.doc
7页《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6课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许小莲本课教学目标:1. 情感与态度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通道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眼睛和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妙的好奇心2.行为与习惯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的良好习惯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人防治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4.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人手两张画有缺少鼻子的娃娃图,课前发下2.小品:《眼睛和耳朵的对话》3.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拍摄本校中不爱护眼睛和耳朵行为的录象4. 制作小红花若干二、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 激情蕴趣1.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画鼻子的游戏,喜欢吗?2.组织游戏:学生取出课前老师发的两张画有缺少鼻子的娃娃图,师宣布游戏规则:一张睁着眼睛画,另一张要闭上眼睛画。
最后3.交流反馈:以学生自愿原则,师选取部分同学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并请相关同学谈谈感受4.小结延伸:是啊,眼睛对我们很重要,生活中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离不开它同样的,如果我们没有耳朵,行吗?(游戏是一年级孩子喜欢的活动项目,通过在班中开展全体同学参与的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画鼻子的活动,使他们均在亲身体会中真切感受到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二) 合作探究 激情感悟1.过渡:眼睛和耳朵对我们这么重要,可是有一些小朋友是这样对待他们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2.小品《眼睛和耳朵的诉说》(播放课件)3.反馈:谈谈看后感受用表演的形式让眼睛和耳朵能够相互说话,生动有趣通过小品再现生活,利用他们的诉说,分别列出几种不良而又常见的用眼和用耳行为,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不良行为对眼睛和耳朵的危害4.合作探究:师点击课件,出示问题:a、为什么眼睛和耳朵会这样的痛苦?b、“小主人”这样对待他们,眼睛和耳朵有可能会变得怎样?生小组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5.反馈:师先组织全班交流,然后点击课件,画面出现:“小朋友真棒!谢谢你们!”以此激励学生6.夸夸自己: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眼睛和耳朵的 (小组合作,探究不良行为对眼睛和耳朵的危害,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
请部分学生夸夸自己,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其余同学增长见识,明确努力的目标)(三)明辨是非 以情激情1.过渡:我们知道了眼睛和耳朵的小主人这样做不好那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行为呢?2.媒体播放录象,展现本校学生不爱护眼睛和耳朵的现象,全班开展“快乐大本营,看看谁家行”的比赛活动,学生只要发现录象中不爱护眼睛和耳朵的行为,可立即叫“停”,并指出他的做法为什么不对,说得多的一队为赢家,老师给予小红花作为奖励采用比赛形式组织学生明辨是非,初步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使他们初步形成负责、有爱心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四)续演小品 化情为行1.谈话:小朋友,后来眼睛和耳朵的小主人知道自己的错了,他改了那天晚上,眼睛和耳朵又在一起讲悄悄话,他们会怎么说呢? 2.续演小品:《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播放课件)3.全班交流反馈续演小品,既是对第一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又是学生认知的整理和总结从中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五)总结交流 情感升华1、 交流: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2、升华情感:是啊,眼睛和耳朵对我们非常重要,那你们能不能说一句感谢眼睛和耳朵的话呢?(要求大声说) (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眼睛和耳朵说句感谢的话,使他们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理想课件让学生观看小品《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开始,利用小品中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分别列出几种不良而又常见的用眼和用耳行为,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不良行为对眼睛和耳朵的危害然后,我让媒体播放话语,表扬平时爱护眼睛和耳朵的学生,以播放课件进行表扬的形式,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我继续播放课件,展现本校学生不爱护眼睛和耳朵的现象,让这些孩子们平时所为而又被他们忽视的行为一一呈现出来,给他们以心灵震撼最后,我仍以课件播放的形式展现学生表演的《眼睛与耳朵的诉说》续集,拓展和延伸第一次表演的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整个课件结构清晰,界面美观,颜色搭配合理,通过该课件进行实际教学,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四、对本课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1. 用拟人化的方法使眼睛和耳朵能够说话,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2. 孩子们平时所为而又被他们忽视的不爱护眼睛和耳朵的行为,使学生有所触动、感悟第2课时一、课前准备1. 根据第22页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2. 布置小医院,准备白大褂,听诊器等3. 制作小红花若干4. 准备眼保健操音乐。
二、教学过程(一)我有妙招谈话:小朋友,我们知道了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眼睛与耳朵,那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办呢?播放课件,展示教材22页内容(a、眼睛疲劳 b、鼻子流血 c、游泳时耳朵进水)小组交流:遇到这些情况,你有哪些好方法?分组汇报妙招:每组请出两名同学表演后,全班两两配合表演内容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以孩子们合作交流的形式展开,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了自信心各组汇报时以表演、随教练习等形式进行,动静结合,实践性强,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 开心辞典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下面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卫生知识你知道多少?2.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多媒体出示的卫生知识题3.评议:对获胜的一组奖励人手一朵小红花组织学生抢答卫生知识题,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从中既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也增长了他们保护眼睛与耳朵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理念)三、生活顾问1.医生出诊:由学生主动自愿申请当“小医生”,然后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找“小病人”,如患近视的,平时有某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医生”给“小病人”提出保护和防治的小建议2. 健康咨询:由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如“耳朵痒了怎么办”、“可以躺着看电视吗?”等等,然后由其他同学自告奋勇来当“小医生”,提出自己的“妙方良药”(活动以互动的形式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总结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与耳朵,其实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耳朵,还要保护自己的鼻子、嘴巴、牙齿、手、胳膊……,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课后小朋友们找一找保护眼睛、耳朵还要注意的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身体的卫生小常识,把你搜集到的信息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书上第23页,下节课我们开个交流会看谁最懂得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现在我们的小眼睛小耳朵也累了,我们让它们也休息休息吧!(放音乐,做眼保健操 )(由护眼和护耳延伸到身体的每一部分,让学生搜集信息,既拓展了知识,又使得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三、 课件制作和使用理想四、对本课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在第二课时中,开展“做爱心小天使”、 “开办爱心医院”等实践性很强的形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获得的亲身体验相结合,联系实际,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懂得了用眼用耳的卫生,并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心小天使行动起来,打开书找一找答案,再一起讨论讨论还有哪些好方法?讨论后各小组用不同形式汇报结果:1、眼睛疲劳了怎么办?鼓励多种方法 2、鼻子流血了怎么办?--请两名同学表演后,全班两两配合表演;3、游泳时耳朵进水了怎么办?--一生回答后请他做游泳教练带全班齐练。
这样让孩子们做爱心小天使激发了他们帮助别人的热情,孩子们在一起讨论出了很多的好方法来帮助别人,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提高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也使学生能有爱心地对待生活各组汇报好方法时以表演、随教练练习等形式进行,动静结合,实践性强,符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第二课时:护眼行动 本课时开展“做爱心小天使”、 “开办爱心医院”等实践性很强的形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获得的亲身体验相结合,联系实际,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懂得了用眼用耳的卫生,并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爱心小天使行动起来,打开书找一找答案,再一起讨论讨论还有哪些好方法?讨论后各小组用不同形式汇报结果:1、眼睛疲劳了怎么办?鼓励多种方法 2、鼻子流血了怎么办?--请两名同学表演后,全班两两配合表演;3、游泳时耳朵进水了怎么办?--一生回答后请他做游泳教练带全班齐练这样让孩子们做爱心小天使激发了他们帮助别人的热情,孩子们在一起讨论出了很多的好方法来帮助别人,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提高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也使学生能有爱心地对待生活。
各组汇报好方法时以表演、随教练练习等形式进行,动静结合,实践性强,符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2、游戏:爱心医院平时我们还遇到很多眼睛、耳朵方面的问题呢?(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问题)开展“小医生与小病人”的游戏这个互动的小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能力扮演不同角色,发挥自己的特长,全体参与,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学习、共同提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耳朵,还要保护自己的鼻子、嘴巴、牙齿、手、胳膊……,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课后再找一找保护眼睛要注意什么?保护耳朵要注意什么?有哪些卫生小常识?这样由护眼和护耳延伸出去,学生通过多思、多问、多交流、搜集,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拓展,使得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注意: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的特点,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为每组准备了与人数相等数量的冷毛巾、软纸;奖励用的爱心、五角星;布置小医院,准备白大褂,听诊器等,医生的小牌子……,这些都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与文本的对话新“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象是一个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一个与儿童不相关的‘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的‘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的,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的朋友、伙伴。
一方面,儿童围绕文本中的朋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享受成长的欢乐;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获得的结论,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行倾述和表达这样就摆脱了学生与传统教材之间存在的单向、接受、记诵的弊端,而转变到学生与新教材之间富有能动和创造性的双向建构例如“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开头处文本以一同伴的口吻问“下面的事情你会做吗?你还会做哪些,写一写、画一画”借助此处留白,学生既可以在上面画,也可以在上面写,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只要是自己平时做。












